實體零售業六大發展趨勢

實體零售業六大發展趨勢

2home.co  楊惟雯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超市龍頭全聯仍靠著生鮮外送、線上購物布局與大店型拓點等新策略,於2021年創造出業績新高紀錄,

量販出身的家樂福併購頂好超市後的轉型計畫,也走向大型化,2021年於龜山開出千坪超市。

 

相對而言,全台逾800家店的社區型超市美廉社則選擇與外送平台、電商平台進行跨業合作。繼與蝦皮合作開出店到店取貨台之後,近期亦攜手電商龍頭momo購物平台,加入電商回收站陣營,逐步朝向超商化邁進。

美廉社指出,momo電商銷售品的外包裝本體,可至美廉社全台門市進行回收,讓消費者有理由進美廉社店內,也進一步可隨機消費,未來還會持續擴展實體店新功能,與隨處可見的超商店可以繳費取貨的功能一樣。

 

台灣實體零售業競爭態勢白熱化,目前主要有5大趨勢在引領產業發展,包括零售業M型化發展、零售業進入整併期、數位轉型加速推展、異業品牌結盟整合、業態界線逐漸模糊,以及零售業者皆積極佈建「短鏈物流」。
此透露出,未來零售業除大者恆大趨勢,還必須同時串聯線下線上,發揮虛實整合效益,才能成為贏家。

 

一、實體零售店呈便利店、大複合店M型化發展

 

目前,全台實體零售店光是 7-ELEVEN、全家合計已超過1萬家店;超市龍頭全聯已擁有超過1000多家店、二哥美廉社展店也快速增至800店以上,加上家樂福全台門市總店數將一口氣增達361家,台灣實體零售業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在此同時,超市龍頭全聯日前於南港開出超過4000坪的超大旗艦店;統一集團也開出首家優質生活館,雙雙跨足複合大店經營,形成另一新趨勢。

 

顯然,深入社區的便利店,以及可一站滿足消費需求的大店型,已形成兩大勢力,實體零售業逐漸呈M型化發展。

 

■全聯朝大型旗艦店型跨出,以抗衡統一集團「熟客生態圈」

 

全聯於2021年起著手布局大店化,朝向以500坪以上大型店拓點,南港旗艦店打造出複合式商場型態,引進無印良品立即升級空間,年底更於台東開出東台灣最大店,全棟樓合計1,500坪,一樣引進無印良品特色店,全聯總坪680坪、超市面積占地385坪,除了一樓主打生鮮、烘焙熟食、冷凍品等品項,二樓販售休閒食品、五金等商品,其中五金居家用品成了滿足在地生活日常一站購足需求。

 

全聯走大型化的用意,在於滿足消費者更多的需求,除了生鮮、烘焙熟食、冷凍品與食品、生活用品等超市基本供應商品外,近年新引進的暢銷品,還包括了保健食品、美妝小物、五金居家與寵物用品等,且大型店標配的還有停車場,與小時達、外送撿貨空間,最重要的,是提供休閒空間設立麵包坊、咖啡香等附加的消費模式。

 

■全聯併購大潤發,加快大型店佈局

 

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2021年10/23日傍晚拋出將買下大潤發的震撼彈,事實上,全聯在全台已擁有超過1000家店,而大潤發全台僅22家店,店點因此快速擴張意義不大,但卻有望藉此快速開出旗艦大店,可預見的是,全聯朝「全通路」一條龍銷售體系發展,將更加完整。

 

全聯在全台開出1000家店後,就於7月在南港推出首間旗艦店,總坪數超過4000坪,規劃有近200個停車位;除了全聯本身超市面積占約500坪,其餘空間並與其他異業合作,導入詩肯柚木、全國電子、鞋全家福和金玉堂文具百貨等連鎖知名品牌,走出過往在零售業單打獨鬥,以及僅提供超市服務的單一經營型態。藉此,全聯透過異業品牌結盟,可引進其他品牌會員、觸及更廣的消費客群。

 

而可觀察到,在全聯首次規劃擁有大型停車空間並可一站購足的旗艦店後,此次買下大潤發,可能有機會快速改裝為全聯旗艦店。
若走向此方向,屆時,全聯旗艦店將一口氣推展至20 家以上,並觸及全台多個主要城市,此如同日前家樂福買下頂好,一口氣深入全台社區取得 200餘家的超市據點,省去一家一家店點佈建的高成本,還可成為地區型的購物中心,有利零售市占擴張。

 

另一方面,全聯1000多家超市的店面皆較小,倉庫小,店鋪常常需要補給,藉購買大潤發量販店,即有倉庫可做為大型補給站;或做為收發貨倉庫。

 

二、台灣零售業進入整併期,零售龍頭將大者恆大

 

以台灣超市為例,2000年前,都市化生活逐漸成形,裕毛屋、頂好等國際型廠商,以及丸久、興農等台灣廠商紛紛進入市場。

 

從2000年至今,則進入廠商整併期,例如頂好併購易利購、惠陽、全日青;全聯併購全買、楊聯社,味全整合旗下松青、丸久,而後又賣予全聯等;十多年來的整併與發展,可被視為因應超市網點擴張鋪設、營運效率及便利性競爭的結果。

 

家樂福集團日前宣布收購頂好超市及JASONS Market Place;台灣夏普也宣布收購本土美妝連鎖通路品牌「美華泰MIRADA」,轉型美妝電商,宣告台灣生活零售產業的競爭態勢進入新紀元。

 

■家樂福併購頂好,與全聯、美廉社超市三強鼎立成型

 

家樂福原本在全台有69家大型量販店,近年為深入社區經營,推出68家「家樂福便利購」超市品牌,共137家門店。

 

2020年透過收購台灣頂好(台灣惠康Wellcome Taiwan),再加上199家頂好、25家Jasons Market據點,家樂福全台門市總店數將一口氣增達361家。藉此,家樂福集團將成為台灣超市通路市占率第二的通路。

 

而店數大增有何好處?一方面可快速將觸角深入全台各鄉鎮,導入更多新客源、可更大宗的採購降低單位成本,事實上,家樂福很可能是為布局短鏈電商做準備。

 

雖然透過收購台灣頂好,距離全聯1000多店、美廉社逾800家店尚有一段距離,然而,超市整併風一起,已形成「三強鼎立」格局,顯然家樂福一方面可藉此快速深入各地社區,還有將各店鋪視為「物流短倉」,藉此強攻超市電商版圖。

 

據經濟部的統計數據,20年台灣超市營業額全年突破2000億元,連17年成長,不過,由於部分地區型超市退出市場,整體展店速度略為放緩。

顯然超市剛性需求仍強,但大者恆大趨勢已成形。

 

家樂福說明,此次透過收購台灣頂好,交易包含頂好和 Jasons 共 224 家超市分店,以及其物流中心的資產和土地,將加速打造台灣家樂福成為零售市場的「全通路」領導品牌,過去幾個月來,可觀察到頂好也積極與外送業者布局電商配送版圖,隱約可看出,電商將是家樂福將積極發展的另一大通路。

 

而從連鎖超市龍頭全聯的發展策略來看,全聯早在2019年宣示2020年將發展電商的最後一哩路「實體電商」,也就是以千家店點的優勢串聯起短鍊物流,未來消費者可透過全聯 APP掌握鄰近門市的即時庫存,而終極目標是與配送業者合作,2小時內將商品送達消費者的手上。

 

儘管全聯的超市龍頭地位仍難以撼動,家樂福在具有品牌知名度和採購優勢下,此次大動作併購,勢必對全聯和美廉社造成一定威脅,未來三大超市業者於在地社區內的競爭恐更白熱化,而未來家樂福如何藉由超過 360 店的規模發展超市電商,值得觀察。

 

■大潤發1996年由潤泰集團創辦

 

1990年代,因為台灣紡織業面臨工資上漲以及新興國家的低價競爭,讓紡織業陷入困境,潤泰集團旗下的潤泰紡織為尋求轉型,因此投入流通事業,並同時也進軍大陸。

 

2001年,為了引進新的營運管理模式,潤泰集團釋出65%股權給法商歐尚,讓大潤發成了與外商合資的公司,並由歐尚主導營運,而潤泰集團與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的股權則降至30%,轉為單純的投資者。

 

在歐尚主導下,目前大潤發在全台有22個據點,店數規模排名第二,僅次家樂福。

這幾年大潤發在台灣幾乎沒有展店,加上國內零售業越來越競爭,以往低價的優勢也已不在,經營確實會有壓力;另一方面,歐尚也將大陸的業務(高鑫零售)股權賣給阿里巴巴,早就想退出亞洲市場。此符合歐尚集團於2020年10月退出大陸後啟動的地域調整戰略。

 

■全聯併購大潤發,量販業重新洗牌!

 

台灣連鎖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2021年10/22日拋出震撼彈,宣布收購台灣第二大量販店大潤發。目前大潤發全台共有 22 家據點,本次交易包括大潤發自有土地和建物、門市經營權,以及大潤發自有品牌,此一收購案預計於2022年中完成,但仍需通過主管機關審查確認。

 

全聯表示,未來將攜手大潤發團隊,扮演「全民超市」的角色,從熱鬧的都會區到偏僻鄉村離島,共同為消費者創造更優質的消費體驗及服務。

 

同時,全聯指出,併購大潤發,國內量販業版圖將大洗牌,將有助於全聯成為台灣多元通路的關鍵角色,主導最好的量販店、超市和數位通路。

 

可以預期,全台零售版圖將再次洗牌,而大者恆大的趨勢已是常態,你我每日的消費行為不脫離超商、超市和會員集點等,與這些大型業者密不可分。

全聯2022年預計超過1,100店,業績目標要超過1,600億元,且自南港推出首間4,000坪旗艦店之後,全聯往大型化量販型超市邁進之路邁出。

接續五大生鮮物流中心之後,更在日前搶進冷鏈物流,可見全聯要做的不只是超市量販,而是呈現要以超市切入都會、社區、擴大量販化、微商場化的企圖心。

 

日前家樂福併購頂好超市所連結的全台量販、超市,總店數354家,目前,全聯、家樂福彼此就成為最大競爭者,2021家樂福業績上看900億元,對全聯來說雖仍領先一半的差距,但全聯併大潤發後,除了加速量販化超市佈局,亦可拉開與家樂福的纏鬥。全聯董事長林敏雄表示,未來將以大潤發、全聯雙品牌經營。

 

三、數位轉型加速推展

 

數位化浪潮驅使下,零售業對規模與資本要求日漸趨高,近年屢見整併案。

下一步台灣零售業核心將由營運基礎轉移至其他戰場,如數位轉型的賽跑,全球各地陸續出現數位轉型引領零售產業投資及整併的現象;台灣市場線上交易比例持續提升,侵蝕實體通路銷售表現,不過實體通路規模與需求仍比線上通路強,

 

同時也孵化出另一種「以店為核心、以會員為基石」的數位轉型模式。

舉例來說,2016年全家便利商店實施會員制、APP、Fami Pay等策略,應用會員數據、導入高附加價值的商品與服務,推升營收與利潤成長;統一超商為台灣家樂福大股東,藉拓展在超市產業的發展,未來「跨通路數位整合」指日可待。

 

四、異業品牌結盟整合

 

近期也看見一些異業品牌型態整合,例如美妝零售龍頭寶雅,瞄準尚未整合的五金零售市場,2019年成立「寶家」五金百貨,台灣家樂福攜手Foodpanda推出外送服務,各式線上、線下廠商整合與合作時代來臨。

 

各零售業者根據自身優劣勢,並借力於合適策略夥伴,採取由實體店舖延伸至線上服務、從電商平台開設實體消費觸點、從商品品牌發展自有通路,乃至種種跨行業、跨地區、跨平台整合策略,以在新零售的時代中取得新生存利基。

 

■全聯收購大潤發,並以異業品牌結盟策略,補強生態圈短板

 

2021年10月22日,台灣超市之王全聯宣布收購大潤發股權;此併購策略,將牽動台灣零售市場4兆元產值的霸主爭奪戰。

 

全聯這樁併購案,把量販二哥納入麾下後,未來全聯加總大潤發的年營收,有望突破1800億元,比超商霸主統一超的1681億元還要高。

 

收購大潤發這步關鍵棋局,也是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在台灣零售業打造「零售帝國」的一個盤算。一步一步透過併購陸續併購楊聯社、善美的、台北農產運銷中心超市與味全旗下的松青超市,到拿下大潤發跨足量販通路,加速追趕零售通路營收霸主統一超。

 

目前全聯門市全台已超過1055家,2022年底將有1100家,2021年營收目標1500億元,全聯總經理蔡篤昌預估2022年營收可望挑戰1600億元。業界人士也指出,大潤發去年營收約為260億元,此併購案完成後,全聯營收甚至可能一舉衝破1800億元,超車超商霸主統一超台灣本業營收。

 

全聯副董事長謝健南僅提到,全球零售業已朝大店趨勢發展,全聯併下大潤發,將是超市業態的延伸,並可藉此整合招商資源,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概念。

 

全聯 2021年將併購大潤發和電子支付生態圈發展,列為兩大營運重點。

謝健南指出,全球零售業均朝大店發展,介於中間的食品超市反而處在萎縮狀態,再加上電商業加入競爭,賣場的設計勢必要提供可以體驗的大空間。

 

謝健南提到,通路的價值不是做多少生意,而是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全聯正逐漸透過商品規模經濟,來帶動消費者行為產生質變。

 

五、各業態跨界競爭,界線逐漸模糊,各自組建「全通路生態圈」

 

近年超商、超市皆快速成長,其中超商、超市業者皆透過異業合作,增加商品與服務的多元性,補強生態圈短板。
超商業者在2020年第1季產值已超越百貨通路;而超市業者產值也成長迅速,亦高於百貨、量販等。

 

由於各業態跨界競爭,界線逐漸模糊。例如近年超商設立大型店及複合店,突破傳統超商礙於坪數小、品項少的界線,並導入生鮮、鮮食與低溫食品販售,使超商與超市產業銷售品類界線模糊化;而量販店則藉由開設中型社區超市,打破量販及超市產業的認知界線;另超市業當然也要以大型化、便利化予以還擊。

 

就在零售產業界線逐漸模糊下,建立「全通路生態圈」策略成為各方布局的重點。

比如7-ELEVEN整合統一集團旗下通路,不僅開發各式複合門市,更在高雄開設「統一企業集團優質生活館」,以超大坪數賣場建構有如精品百貨的店型,透過愛金卡公司打造電子支付金流,滿足線上購物需求。

而全聯持續開設大型店突襲量販店,在南港的4,000坪旗艦店更營運商店街模式,同時成立「全支付」公司,準備啟動電子支付業務。

 

■統一超2020年Q2獲利創5年同期新低

 

連鎖超商龍頭統一超 (2912-TW) 2020年公布第二季財報時,上半年稅後純益 50.92億元,年減 7.39%,每股純益 4.9元,第二季每股純益 2.44元,為 5年來同期新低。

 

統一超2020年上半年獲利衰退,主因疫情衝擊海外轉投資事業體,包括菲律賓 7-ELEVEN 和中國事業,加上去年轉投資事業認列一次性財政返還,墊高比較基期。

 

不過,統一超表示,台灣 7-ELEVEN在推出冷凍新店型,並整合集團資源推出「Simple Fit」全新生活提案後,有效帶動個人化冷凍品、嚴選素材鮮物等銷售,推升鮮食營業額成長近 6%;同時,隨著宅經濟發酵,7-ELEVEN 交貨便和電商平台業績成長約 10%。

 

全聯福利中心砸重金買下大潤發後,統一集團為保有「龍頭」地位,應該會積極與家樂福法國總部溝通併購家樂福。因為,統一集團原本就持有台灣家樂福4成股份,在受到全聯併購大潤發的刺激後,激起鬥志決心買下早有出售傳聞的台灣家樂福。事實上,台灣家樂福年營收高達700億元,獲利佳、年年都有盈餘,且剛完成199間頂好超市與25間JASONS超市併購,全台總計有354家分店。但由於台灣是家樂福在亞洲唯一的據點,外傳法國總部在成本考量下有意出售。

雖然目前尚未明朗,但若統一成功併購家樂福,台灣零售市場將是全聯與統一對決的局面。

 

若統一集團成功併入家樂福,台灣零售市場儼然成為雙強爭霸的戰場,統一與全聯的版圖都將橫跨超商、超市、量販與電商,不僅商品價格戰更形白熱化,「創意」行銷與服務更是未來營運的主旋律,意味台灣零售業將進入「新時代」。

 

展望未來,統一超強調將持續打造被消費者依賴的服務平台,一旦疫情獲得控制,統一超海外子公司將重回成長動能,它絕非省油燈。

 

■全聯強攻統一超、MoMo「三分天下」

 

看準的是超市與量販通路的「互補性」,全聯購併大潤發,除了能在據點數、營業規模快速躍進之外,對於近年「跨界通路」布局的零售趨勢早有所圖,在全聯「全通路攻略」的規畫中,「量販」是全聯不可或缺的一塊重要拼圖。

 

所謂「互補性」,首先是大潤發的門市據點位置,多數是全聯還未布局的弱區。不只要從據點分布觀察,還有積極瞄準「消費者體驗」的一站購足的旗艦店戰略意義。

 

在全聯零售版圖的登頂大計中,「實體通路不得不往電商趨近」亦是重要結論之一,不得不往電商趨近的原因,除了疫情驅動,最根本的關鍵是「量」。

 

全聯內部曾盤點各大零售通路可上架品項,其中超商約可提供2500種、超市約1萬種、量販約4萬種,但不論哪種實體通路,「就算再大的店型,可將數十萬種品項放在貨架上,但跟線上購物的上億種品項相比,都只是九牛一毛。」業者坦言,在各通路都把商品搬上雲端,消費者也習慣在線上選購的前提下,實體通路非朝電商布局不可。

 

「零售業虛實一定會碰在一起,兩者界線愈來愈模糊,虛擬實體化、實體虛擬化。」商業發展研究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副所長李世珍表示,零售市場的根本核心在於產品的差異化,不論是實體或電商,消費者很現實,沒差異化只能拚價格,同樣的產品價格差不多,就只能比服務、比速度。

 

六、零售業者,皆積極佈建「短鏈物流」

 

台灣零售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目前已陷入主打「快送服務」迷思中。致全聯、富邦媒momo、便利超商等零售巨頭皆強攻短鏈配送市場,線上、線下經營界線也愈趨模糊。

 

1、全聯強攻短鏈物流

連鎖超市龍頭全聯岡山物流中心啟用最新的自動倉儲設備,而另二大物流中心正評估擴大投資,同時,電商龍頭富邦媒 (8454-TW) 也積極布署衛星倉,並建置南區物流中心,可看到國內兩大零售業者都積極投入龐大資本強化配送,大者恆大優勢持續加大,顯然隨著物流面的投資效益陸續顯現,國內零售線上和線下兩大巨獸已成形,並各踞山頭。

 

全聯近來首次曝光岡山物流中心,此為全台第一座擁有八位一體的高科技倉儲,也是台灣零售業最大的自動倉儲,耗資近 10 億元打造,不過,這對全聯而言僅是物流投資一小部分,事實上,全聯投資觀音、岡山和梧棲三大物流中心,合計已投資超過 250 億元。

 

八位一體科技倉儲,就是將過去獨立作業的物流倉儲設備整合為八合一,涵蓋越庫倉、棧式立庫、整箱寄庫倉、拆箱寄庫倉、棧板設備、箱式立庫、分揀機、卸棧設備,從進貨到出貨可在 24 小時內完成。

 

這只是全聯走向高科技倉儲的第一步,在岡山廠完成建置的同時,全聯如火如荼規劃將此新倉儲設備導入觀音廠,即資本支出還會再增加,物流投資上在國內零售業中,遙遙領先。

 

可觀察到,全聯從2012年僅約600餘家店,至今全台已破千家,短短不到8年時間,等於平均每個月開4家店,消費者看到的是全聯展店速度驚人,然而,門市背後的龐大物流建置才是真正的硬實力。

 

全聯說明,過去自動化設備是整棧板進、整棧板出,進貨量大時無法快速對門市出貨,而新自動倉儲可達成整棧板進、零散商品出的優勢,可更即時對門市補貨,緩和門市的產品庫存壓力和門市空架降低營業效率等問題,逐漸形成全聯物流體系的正向循環。

 

2、富邦媒自建短鏈物流,以維持長期競爭力

另一方面,富邦媒在成為電商龍頭後,物流的擴建更持續加快中,目前北中南已有多達 20 餘座倉儲,為擴展全台 24 小時到貨服務,預計今年共再新增 20 個衛星倉、擴大自營車隊數,同時,去年第三季在台南新市投資 6.3 億元設置南區物流中心,合計富邦媒今年資本支出共 8.5 億元。

 

整體來看,無論是超市龍頭或是電商龍頭均積極投入資本投資,希望在持續成長的趨勢下,維持快速配送的競爭優勢,零售業的差距可能將因此持續拉開。

 

3、7-11藉 100%收購本土外送平台foodomo,切入短鏈物流

 

超商龍頭7-ELEVEN為進軍短鏈物流,2021年1/12日宣布將收購本土外送平台foodomo,成為旗下百分之百持股的子公司,更不諱言此舉就是作為未來集團發展外送平台業務的開端。

 

外送平台foodomo於2015年成立,合作店家數超過1萬間,用戶會員約100萬人。雖然知名度、業務量都不如FoodPanda、UberEats等競爭同業,但不僅提供「外送」,還有「外帶」、「揪團訂餐」、「跑腿代買」等服務,甚至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減緩後,開發「預約內用」等功能,持續優化App操作介面。

 

4、各零售業態共享外送平台短鏈物流,未來將養虎為患

 

台灣零售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目前已陷入主打「快送服務」迷思中。為快速佈建短鏈物流,現階段全聯、美廉社、家樂福、富邦媒momo、三大超商便利超商等零售巨頭皆,皆共用foodpanda、Uber Eats等外送車隊,這充裕的奶水,未來將養大另一個零售巨頭。

 

而對foodpanda、Uber Eats等外送平台而言,從外送食物到切進販售雜貨、生鮮領域,是蠶食零售市場進可攻、退可守的不敗策略。

 

發佈回覆給「pop over to this web-site」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51条)

  • recommended you read
    recommended you read 2024 年 5 月 1 日 上午 2:40

    I blog frequently and I seriously appreciate your content. This article has truly peaked my interest. I am going to book mark your blog and keep checking for new details about once per week. I opted in for your RSS feed as well.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