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隊」救市組合拳

中國「國家隊」救市組合拳

2home.co楊惟婷

 

自川普、拜登以來,美國展開對中國的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等,並揪團各國對中進行產業「脫鉤斷鏈」的圍堵,其目的即在讓中國大陸經濟崩盤,以維繫「美元霸權」。

 

在大國爭霸戰中,國力是奠基在資本市場上,而幣值匯價則是金絲雀!

在科技戰助力下,目前60多兆總市值的美股,過去一年漲 30%,創造出18兆美元的名目財富增量,已經接近一個中國的 GDP。亦即美國也在科技戰、金融戰中,已經是先攻下一城。

 

目前,全球市值前十大基本是美國企業,像微軟 (MSFT-US)、蘋果 (AAPL-US) 這樣的巨頭,市值達到約 3兆美元,已經是很多國家的總市值。世上已少有私人企業可與之抗衡。

但唯獨中國國企是個異數,可以國家資本為後盾,以舉國之力對抗華爾街大鱷。

 

中國在這波金融戰中,首戰不利,造成資本外逃,人民幣貶貶不休!

那中國該如何板回一城呢?如今「國家隊」出手救市,應能撥開陰霾見月明!

 

另外,這次「國家隊」出手救市,若能善用組合拳,深化資本市場結構改革,以智能車、內循環經濟為體,再海納全球資本為用,則能順勢板回一城!

尤其,「國企」若能輔以混合資本制,導入「私企」的「效率」元素進行結構改革,培養出更多的「華為」,未來將更有能力抗衡美企巨頭!

 

一、「房市」救市組合拳正在導引「軟著陸」

 

2020年夏季,中國人民銀行對房地産企業提出財務「三道紅線」,加強監管並限制融資規模。隨著恒大、碧桂園接連爆雷、陷入經營困境,乃延伸到其他房地產開發商也面臨同樣的踩雷。當然,「房市」成了殺戮戰場。

 

由於20多年來的房市多頭,吸引中國人70%的財富胃納在房地產領域,相對地,當房市價格下降的預期變得令人戰慄時,大多人的名目財富瞬間縮水,進一步削弱民間消費和投資需求,甚至使經濟陷入難以擺脫困境的下行漩渦中。

 

為了挽救消費和投資信心,只有靠「國家隊」天降神兵,補充有效需求,才能鎮住此財富縮水的源頭,讓資本市場重回正常軌道中運行。回想,美國「次貸金融風暴」時,也是如此撐住市場。

 

■中國金監總局:對「房產白名單」合理融資需求「應滿盡滿」

 

大陸房地產市場低迷不振,是內需市場「消費信心」薄弱的源頭,因此政府當局陸續推出房市救市措施。

 

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2/6日召開專題會議,進一步部署落實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相關工作。會議要求,各「商業銀行」要主動對接協調機制,對推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要及時開展評審,加快授信審批,對合理融資需求做到「應滿盡滿」。

 

■大陸214城市推出「房產白名單」,將提供「精準融資」支持

 

據《中國建設報》報導,自1月份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部署以來,截至2/20日,29個省份214個城市已建立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分批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白名單」並推送給商業銀行,共涉及5349個項目。

 

2/20日下午,大陸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工作視訊調度會議。會議要求,各地在開展工作時要形成「兩個閉環」。

一是要形成「推送—反饋」的工作閉環。

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根據條件篩選項目並推送給商業銀行,各商業銀行按照規程審查後放貸,對不予放貸的項目向金融監管部門報送「無法貸款的原因」,由城市政府及時協調解決,形成「白名單」項目從推送到反饋的工作閉環。

 

二是要形成「發放—使用—償還」的管理閉環,確保資金全部用於項目開發建設,嚴防資金被挪用於購地、償還債務或其他投資。

 

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加快落地,將為房地產項目開發建設提供「精準融資」支持,有效推動政銀企聯動,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大陸65家重點房企,1月融資增25.5%

 

據克而瑞研究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月底,在融資支持政策作用下,6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較上月增加25.5%,發債規模較上月增加27.4%。

 

不過,從債務到期來看,2023年房企債券到期總規模為6968億元,而發行規模僅為2927億元,到期規模高出發行規模138%,這也意味著房企無法完全通過發行新債的方式覆蓋到期舊債。

 

2024年第一、二季仍是到期高峰,到期規模均在1500億元以上,上半年房企的債務壓力依然較大。

 

「白名單」雖為房企融資開閘,但並非所有的房企或房地產項目都能獲得金融機構融資,各大銀行對於房地產業貸款態度仍然謹慎,考慮到上半年房企償債壓力仍大,金融支持政策還需加速落地,解決最後一公里瓶頸。

對於房企而言,需要把握好當前政策利多的窗口期,調整企業營銷策略,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央行宣布5年期LPR下調25基點,乃史上最大「降息」幅度

 

中國人行2/20日宣布,1 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維持不變,5年期LPR下調 25個基點,為非對稱「降息」,並且是史上最大「降息」幅度。

 

LPR 利率一般由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與銀行加點形成,本月 MLF利率持穩。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在2/18日展開人民幣 1,05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 5,000億元 MLF操作,中標利率分別為 1.8%和 2.5%,利率持平。本次 LPR創史上最大「降息」幅度。

 

5年期以上 LPR 是個人住宅貸款的定價基準,5年期以上 LPR下降,將進一步降低居民房貸利息支出,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如以商貸額度人民幣 100萬元、貸款 30年、等額本息還款方式計算,LPR下降25個基點,月供減少 144.8元,累計30年月供減少5.2萬元。

不僅能夠降低居民購房成本和建商融資成本,也能夠向市場釋出更積極的信號。

 

■各地政府也推房市利多政策支持,看房量和交易量開始增加

 

中國新春假期之後,房市利多消息不斷,除了5年期以上 LPR下調 25個基點外,各地政府也持續發力,密集推出購房補貼、降低公積金貸款首付比率等政策。

 

貝殼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春節假期,重點50城市二手房看房量和交易量,與 2023年相比大幅回升,交易量激增逾 70%。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當前宏觀經濟環境總體向好、購房政策效應逐漸釋放、房地產供求矛盾逐步化解。春節後各地反饋的情況是,看房數量開始增加,將有助於促進新房庫存的去化,也進一步說明 2024年房地產市場具有回穩向好的發展基礎。」

 

二、「就業」救市組合拳,補充信貸、社融資本,激活企業

 

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及金融戰中,擁有「美元霸權」、及世界最大內需市場利器的美國,逼迫供應鏈撤出中國,造成了中國勞動市場供需失衡,及短期難以胃納龐大失業潮。

 

加上美國Fed暴力升息,擴大中美利息。資本外流壓迫人民幣趨貶,此壓力,當然也形成A股賣壓不斷!

 

■大陸1月信貸、社會融資,規模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以補充資本外流

 

中國人民銀行2/15日公布的資料顯示,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社會融資規模分別達4.92兆元(人民幣,下同)和6.5兆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尤其,人行降準、降息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可以激發出更多融資需求。銀行給予企業的貸款實際利率越低,其能對接的企業信貸需求便越多,客觀上能激發更多的融資需求。

 

此外,社融增速可能仍取決於逆周期政策力度以及地產周期走勢。

隨著大陸央行去年12月重啟抵押補充貸款(PSL)淨投放,1月政策性銀行對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的貸款投放明顯上升,帶動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較快。後續重點在關注房地產城市融資機制落地效果、三大工程進展、國債專案落地以及更多穩增長政策情況。

 

■2023年「中國央企」完成超過6兆元人民幣有效投資

 

2023年中國國務院國資委推動中央企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全年中央企業完成總投資 6.2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6.9%。

 

其中,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完成2.18兆元,同比增長32.1%,占全部投資比重的35.2%。

另分行業看,央企在石油石化、電力電網、冶金有色、通信企業等領域完成投資合計 3.3兆元,同比增長 9.3%,占全部投資比重的 53.2%。

 

三、「股市」救市組合拳,「國家隊」每天拉尾盤,軋爆「空頭」

 

大陸股市2024年開年以來頻頻下挫,人行2/5日降準釋出1兆人民幣,盤中竟超過千檔跌停,2/7日證監會主席換人,展現整頓股市決心,封關前終於迎來三陽線。

 

■中國股市跌破2,800點,超過80家上市公司出手護股價

 

中國股市1/31日再度跌破2,800點,超過80家上市公司公布回購方案,且不乏產業龍頭,顯示滬指再度跌破 2,800 點,促使多家上市公司出手護股價,提振信心。

 

例如,三一重工 (600031-CN) 提以人民幣6~1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每股不超過 18元。

凱萊英 (06821-HK) 表示,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 A股股份,用於後續員工持股計畫或股權激勵及註銷減少註冊資本,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 6億元。

中微公司 (688012-CN)透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3 億元。

 

Wind 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有 485家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回購金額超過 151 億元,還有 280多家上市公司的回購「在路上」。

根據過往數據顯示,「回購潮」多出現在市場底部時期。在市場低迷時期,股份回購可向市場釋出股價被低估的信號,並增加市場流通資金,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和風險偏好。

 

在過去十年,A 股和港股出現回購潮的時候,大盤指數往往處於低點,而回購潮結束後三個月內大盤指數均出現正回報。2024年以來,無論是 A股還是港股,回購都出現加速,此有助於 A股和港股資金面,也是市場底部的重要信號之一。

 

■中國A股持續探底,究竟是誰在「放空」、刻意摜壓?

 

臨近春節,中國 A股市場上演一場激烈殺戮戰。上證指數2/5日盤中一度大跌 3.46%,深證成指重挫 4.61%。Wind(萬得)的數據顯示,A 股當日收盤上漲個股僅425檔,下跌4,894檔,3,477檔個股跌幅超過 7%。

 

其中,A股有一股做空主力不斷刻意摜壓?造成市場跌跌不休。

這做空力道,主要來自對雪球商品、轉融通、股權質押風險、量化私募的擔憂。

這做空力道,雖與A股數十兆元的市場相比,比率雖低,但每天對市場摜壓,仍會產生市場信心危機、多殺多的影響。

 

1、首先是雪球商品。

據業界傳出雪球結構化商品對 A股下跌產生重要影響。目前中國雪球商品規模大致在人民幣 3,000~5,000億元之間。

 

2、另外,轉融通亦為焦點。

市場又傳出共同基金透過「轉融通」出借證券為空頭提供票源。但業界人士也表示,市場上融券規模十分有限。但為提振投資信心,證監會也已發布公告,自1 /29日起全面暫停限售股出借。

 

3、股權質押斷頭風險也是外界關注焦點之一。不過,證監會表示,2023年以來,質押規模已較 2023年末有所下降。

 

4、多位機構人士表示,對市場影響較大的是量化私募。

例如,之前「中字頭」的大幅上漲,使得小微盤有負alpha,原有的策略失效,策略回撤很大,所以量化私募們不得不平倉或調倉。調倉的話可能就會賣小微盤,買入大盤股。調策略就會買股指期貨,或者賣掉所有股票頭寸平倉。

 

5、衍生品在下跌市場的「加速作用」也引發了各方關注

中國金融衍生品發展一直在加速,從國際上來看,世界各國都研發了很多種類的衍生品,而衍生品本身並不會導致市場上升或下跌。

但目前市場上衍生品存在的一個問題是集中發行,它們集中在某個指數區間發行,因此一旦市場進入極端下跌的階段,同一個區間發行的衍生品就會觸發連鎖反應。因此,經濟不確定性是市場下跌的原因,而衍生品發生「連鎖踩踏」只是市場下跌的結果。

此時,須仰賴監管層動用包括提高質押比例、保證金比例,以及限制裸賣空等手段。迅速出手,才能穩定市場。

 

■中國證監會:依法暫停新增證券公司「轉融券」規模、存量逐步了結

 

中國證監會2/6日就「兩融」融券業務有關情況表示,經研究決定,對融券業務提出三方面進一步加強監管的措施:

1、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以現轉融券餘額為上限,依法暫停新增證券公司轉融券規模,存量逐步了結;

2、要求證券公司加強對客戶交易行為的管理,嚴禁向利用融券實施日內回轉交易(變相 T+0 交易)的投資者提供融券;

3、持續加大監管執法力道,將依法打擊利用融券交易實施不當套利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融券業務平穩運行。

 

近期證監會相關制度實施以來,融券餘額已下降24%,目前已降至人民幣 637億元,佔 A股流通市值 0.1%。此從源頭斷絕「放空者」籌碼。

 

■大陸收緊IPO上市,終止審核45家企業,減少向股市供應籌碼

 

截至2/18日,大陸IPO市場階段性收緊,2024年以來僅新增受理1家公開發行申請,同時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共有45家擬IPO或擬公開發行的企業終止審核。

 

■中國「證監會」出重拳,查處「惡意放空者」

 

中國證監會在2/5 日出重拳,要抑制放空者力道。

據中國證監會說,部分不法分子非法牟利,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證監會加大交易行為監管力道,豐富線索篩查手段,統籌安排專項,加強「穿透式」交易監控,運用多維技術手段蒐集市場情報,會同公安部展開聯合研判,發現多起涉嫌操縱市場「惡意放空」案件。

 

例如某違法團夥控制 100餘個證券賬戶,操縱某股票,利用連續拉抬、對倒交易等手法影響股價,其後又伺機清倉式砸盤出貨,導致個股價格盤中閃崩、連續跌停,累計賣出27億元人民幣(下同),非法獲利約 1.3億元。

 

又如某投資機構實控人透過打壓股價、低位吸籌、連續拉抬等手法操縱 20餘檔股票價格,導致個股價格快速波動,甚至日內出現「天地板」等極端行情,從中交易非法獲利 1.4 億元。

 

另某違法分子利用資金優勢,動用數億元在期貨交易所眾多期貨產品頻繁虛假報單,製造交易假象,誘騙其他投資者,並藉機賣出獲利 4,000餘萬元。

 

證監會對此影響股市穩定運行、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快速反應、堅決查處,會同公安機關迅速展開收網行動,嚴肅依法追責。

證監會說,操縱市場,惡意放空,嚴重侵蝕老百姓的「錢袋子」,證監會將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堅決重拳打擊,讓膽敢違法操縱、惡意放空者「傾家蕩產、牢底坐穿」。

 

■大陸「交易所」出手,壓制量化巨頭放空

 

在大陸資本市場監管層嚴肅查處重大違法違規案件後,2/20日證券交易所也出手,處罰開盤階段一分鐘砸盤賣出25.67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量化巨頭靈均投資。

隨後靈均投資2/21日凌晨發佈公告,被交易所採取限制交易3天的措施堅決服從。對於產品交易中存在的問題,公司高度重視,內部進行深刻反省和檢討,更強調作為專業量化投資機構,長期看好並堅持做多中國股市,股票倉位始終堅持接近滿倉狀態。

 

滬深交易所2/20日也分別發佈《量化交易報告制度平穩落地》,將持續加強對量化交易特別是高頻交易的監測分析等6大方向,也會動態評估完善報告制度。

具體第一是嚴格落實報告制度,明確「先報告、後交易」的准入安排;

二是加強量化交易行情授權管理;

三是完善異常交易監測監控標準,加強異常交易和異常報撤單行為監管。

第四是加強對槓桿類量化產品的監測與規制,強化期現貨聯動監管;

五是進一步壓實證券公司客戶管理責任,加強對量化私募等機構交易監管。

第六是加強與香港交易所的溝通,針對北向投資者量化交易也納入報告範圍。

 

另春節前後,部分公募、私募機構已經接到券商視窗指導,要求開盤和收盤階段的半小時內禁止淨賣出。同時,「國家隊」每天拉尾盤,軋爆了「空頭」。

 

■「國家隊」擴大「借力」被動式指數基金(ETF),是否能拯救A股嗎?

 

「國家隊」中央匯金表示,正擴大被動式指數基金(ETF)增持範圍及購買力度。借力便力,以支撐市場。伴隨著中央匯金加大ETF增持力度的步伐,股票 ETF市場也迎來大手筆申購資金。A 股市場2 /6日暴力大反彈。

 

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全市場股票 ETF在2 /6日資金淨流入高達人民幣 183.36億元,已連續 5個交易日單日資金淨流入股票ETF超過千億元。

 

據高盛預測,國家隊能夠穩定市場的基本規模約為 20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流通市值的 0.8%左右。

但高盛表示,在 2015年股市崩盤期間,國營買家向股市注入了約 1.3兆元人民幣,但市場直到 2016年才觸底。所以高盛提醒,僅僅依靠「國有資本」的支持並不一定能解決可能導致縮表的根本問題。

高盛稱,就中國今天的情況而言,房地產、槓桿和銀行體系等方面都面臨著複雜的宏觀挑戰,這些挑戰正在給潛在增長帶來壓力。

 

■在「國家隊」護盤組合拳下,滬指重新站回3,000點

 

在「國家隊」積極護盤下,已禁止主要機構投資者在每個交易日開盤和收盤時減持股票。證監會與證交所也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負責監控市場放空者,且「國家隊」每日拉尾盤,已逐漸恢復市場投資信心。

 

與此同時,一些券商已被要求收回向客戶提供用於做空的股票貸款,當局還要求避險基金不要集中掛出賣單。

 

在「國家隊」護盤組合拳下,軋爆了「空頭」,滬指重新站回3,000點。

 

■MSCI調整中國A股成分股,刪除48檔,恐形成2 /29日賣壓

 

MSCI明晟自2019年2月底宣布增加中國A股在 MSCI系列指數中的權重起,逐步將中國 A股的納入因子從初始的 2.5%增加至20%,並陸續納入創業板及科創板在內的個股,A股權重也隨之不斷提高。

 

MSCI 明晟在2/13日公布季度調整結果,將於 2 /29日盤後生效。

由於A股連跌三年,在陸股方面,根據 MSCI 說明,此次成分股新增招商公路等 4檔股票,刪除石基訊息等 48檔,調整後 MSCI中國 A股指數成分股減少至 519檔,2 /29日恐形成賣壓。「國家隊」必須在此之前拉高滬深指數,這樣才能構築「馬奇諾防線」!

 

■「國家隊」最終是否推出「平準基金」救市?

 

由於,2023年是 MSCI中國指數連續第三年整體回報率為負,這是過去 20年來首次連續3年下跌,與 2000年至 2002年的低迷持續時間相當。

從規模來看,自 2021年以來,從高峰到谷底的 63%跌幅已經抹去了超過 6兆美元的市值,這是有紀錄以來的最大跌幅,相當於 2023年名目 GDP的 35%。這些原因,使得中國最終有可能推出「平準基金」救市。

 

據高盛報告評估,A股市場以國內投資人為主,尤其是散戶投資人他們占上市公司總市值的37%,現金營業額的約60%。

然而,有鑑於個人投資者的持股比例已經低於 2015年和 2009年的低點,政府可能會採取其他措施來吸收、緩和其他本地機構投資者賣壓,以使國內資本市場籌碼得到沈澱。

 

大國爭霸戰,國力是奠基在資本市場上,為防範中美金融戰升級,穩定資本市場信心,此時,「平準基金」設立為可行策略,而平準基金潛在資金來源比較豐富,例如國企現金、中央匯金和中投、保險及養老基金、外匯儲備以及央行。

 

短期由政府集資購買有助於打破股市螺旋式下跌賣壓,以使國內資本市場籌碼得到沈澱。

長期而言,則可助力宏觀經濟結構性改革的計劃,也可使中國股票估值回升。

 

四、資本市場長期須融合「新經濟」轉型,「實體」、「金融」雙管齊下

 

2023年大陸經濟成長率5.2%,遠優於預期目標5%,相較全球前二十大經濟體,僅次於印度7%,排名居次。雖各界預估大陸經濟成長2024年可能不若2023年,但仍在4.5%以上,基期墊高之下還能有這樣的表現,其實一點都不差!

 

不過,兔年全年上證綜指仍下跌12.22%,深成指下跌26.38%,對比全球主要股市走高,陸股相對疲軟走勢顯得詭異。不禁令人擔心,大陸經濟櫥窗是否在示警,仍有不為人知的大利空存在?此重重打擊了投資信心!

 

回顧大陸經濟「改革開放」30多年,製造業「量」大幅增長,但仍須進行「質」的提昇—即製造業轉型升級。

至於「資本市場」才開放多年,目前受到「美帝金融戰」及「國際金融大鱷」狙擊,但處「摸石子過河」階段,只有勇敢面對「資本市場」的洗禮,才能茁壯。

 

另就歷史經驗來看,多年來大陸經濟增長力道只要一放緩,「經濟崩潰論」就喧囂一時。這個最早出自2001年章家敦《中國即將崩潰》一書的論點,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提起。

只是20多年過去,大陸經濟不但沒有崩潰,反而在逆風下持續成長。

 

■西方觀點的盲點

 

究其原因,在於「唱衰中國」的西方言論不是沒搞清楚、就是刻意扭曲大陸經濟的「國有」本質,也因此忽視北京調整結構所帶來的機遇與市場轉變。例如:

 

1、在人口紅利問題方面—中國新「人才紅利」正在形成

 

中國人口老化與出生率下滑,造成潛在勞動供給數量減少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世人大多忽略大陸高等教育帶動勞動素質的提升。

根據大陸第七次人口普查報告,2020年每10萬人中擁有大專學歷以上人口已來到1萬5467人,不僅比重首度突破1成,也足足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8930人,成長73%。同樣地,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亦由9.08年提高至9.91年。

 

尤其,即便勞動人口下滑,但整體勞動力在AI輔助下,生產力反倒日趨成長。對正迎向「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的大陸來說,勞動素質提升遠比增加勞動數量來的重要,也更具有時代意義。因為這不僅可大幅拉高勞動生產力與效率,也代表勞動者掌握新技術能力更強,產業升級轉型速度也會更快。

因此大陸總理李強在2023年兩會期間曾提到,大陸「人口紅利」沒有消失,新「人才紅利」正在形成,正是這個道理。

 

由於大陸以前只重視應用面的「彎道超車」、忽略了科技面的「基礎研究」重要性,在川普的當頭棒喝下,在拜登「科技戰」追殺下,目前處於挨打局面,未來勢必傾全國之力進行「自主研發」,突破關鍵技術。

以大陸每年近1100萬莘莘學子奔向大學狹門,再政策引領進入「工業4.0」,這個擁有全球最多工程師的大國,假以時日勢必走出自己方向,只是中、西方將走出兩套標準,而地球「村裡」也將區隔出二個平行村落,屆時大家又要面臨選邊站了。

 

2、在「創新」經濟方面—「新三樣」成為大陸「出口」成長的主動力

 

當然,除人才紅利外,大陸近年來積極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也是未來拉動經濟產出的重要元素。2023年包括電動車、鋰電池及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出口,首次突破兆元人民幣大關,且在整體出口低迷不振下還能大幅成長近3成,就是最好的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現階段大陸在國際上最有競爭力的「新三樣」,基本上發展的主力都是民營企業。2023上半年,民營企業對「新三樣」產品出口貢獻率66.8%,遠高於整體的52.7%,外界多以「國進民退」為理由來看衰中國,但實際上,「民企」仍然是大陸「出口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

 

另從國際比較來看,大陸科研經費投入不遑多讓。根據2023年底歐盟委員會針對全球2500家主要企業所做的調查報告,其投入研發費用共1.25兆歐元,其中大陸占17.8%,首度超過歐洲的17.5%,僅次於美國的42.1%。而大陸這個數字,10年前只有4.3%。可看出大陸在科技創新追趕上的積極態度與努力,未來這些元素也都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養分。

 

大陸經濟正進入「轉型升級」期,加上美國對中發起貿易、科技戰,因而出現投資與消費信心問題。但就經濟產出三大元素:勞動、技術與資本而言,大陸經濟基本面仍然健康,惟「資本市場」相較短板,須多加一把力。

 

3、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方面—「土地國有」的庇佑

 

目前,世界上土地「公有制」的國家除了中國、古巴、越南、老撾、朝鮮五個社會主義國家及新加坡、梵蒂岡兩個國家外,絕大多數的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國家都是所謂的「私有制」國家。

 

而在中國大陸,按照相關法律制度,土地所有權分兩種,一為國有(如城市土地)、一為集體所有(如大部份農村土地)。這是老祖宗留下的禮物,可運用「資本市場」槓桿,轉化為國力!

 

4、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體制方面—「中國國企」的餘蔭

 

事實上,大陸近10年來以「民營科技企業」之先行角色,已憑藉「網路新經濟」在14億人口市場中牢牢占據一席之地,並維持良好形象。

 

但當然這些龍頭企業形成壟斷性後,許多中小微企業無以為生,為讓市場恢復平衡,富可敵國的龍頭企業進入了整改浪潮,阿里、騰訊的盈利難免會因此縮水,但也給私營經營環境騰出空間,如拼多多、字節跳動一時英才濟濟。

因此,未來不只內需市場大餅可做大,大家更可出征跨境市場、創造就業。

 

尤其,國企也得到緩衝空間,截長補短、走向「混改」蛻變,尤其在勞動市場供需失衡,短期難以胃納龐大失業潮之時,「國企」正可為社會弱勢,提供就業及棲身之。

 

中國財政部在1/29日公佈2023年1-12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23 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營業總收入為人民幣 85.7306 兆元,年增 3.6%;利潤總額 4.6332 兆元,成長 7.4%。

 

其實,「國企」也是老祖宗留下的禮物,如同一顆大樹,可供許多人乘涼!

但「國企」如果可以混合資本制,導入「私企」的「效率」元素進行結構改革,這樣未來才能抗衡美企巨頭!

 

■中國未來政策方向—加強科技創新,實現「新質生產力」的願景

 

中國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進行「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亦即利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持續推動經濟增長。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體學習時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習近平說,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高品質發展的應有之義,是搶佔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強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當前可著力在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未來產業等方面下功夫,以「新質生產力」增強高品質發展新動能。

 

習近平解釋,「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習近平指出:「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新質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誌,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亦即,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有利於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習近平強調,未來產業代表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方向,有望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前瞻性和先導性產業。開闢類腦智慧、基因技術、深海空天開發、氫能等未來產業新賽道,讓未來產業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柱,是塑造競爭新優勢、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搶佔國際競爭制高點的關鍵。

 

五、跋尾—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人民幣升值

 

■當〈世上最大空頭〉在買進「中國」

 

電影「大賣空」主角原型、放空次貸泡沫成名的傳奇操盤手貝瑞 (Michael Burry) 青睞中概股,2023年第四季進一步增持阿里巴巴和京東 ADR。

 

〈美股13F報告〉監管文件顯示,貝瑞的避險基金 Scion Asset Management 在2023年第四季進一步增持阿里巴巴 (BABA-US) 2.5萬股,至 7.5萬股,市值581萬美元,為其最大持股,佔其資產的 6.1%。同時,Scion 增持京東 (JD-US) 7.5萬股,至 20萬股,市值 578萬美元,京東是其第二大持股。

 

■當〈世上最會賺錢的外企〉在買進「中國」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成為2023年投資中國最多的外企。

Aramco 是全球最大油氣公司和最賺錢的公司。2022年 Aramco 淨利潤為 1,611 億美元,激增 46.5%,為歷史最高值。在《財富》雜誌 2023 年度世界 500強排行榜上,Aramco的營業收入排名第二,淨利潤則摘冠。

截至 2024年 1 /29日,Aramco 的市值達到 2.03兆美元左右,在全球所有上市公司裡排名第三。

 

據《財經》雜誌報導,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 Aramco投資中國的金額超過人民幣 329億元。此外,Aramco及其投資公司在中國還投資了多項未公佈具體金額的計畫。Aramco 下游業務總裁穆罕默德·卡塔尼曾表示,2023年 Aramco與中國合作夥伴簽署了價值 80 億美元(人民幣 573 億元)的合作協議。

 

Aramco 管理層已多次表達對中國市場的信心。Aramco 亞洲總裁穆提卜·哈勒 2023年 9月在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上說:「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原油市場,但 Aramco 與中國市場的關係不侷限於原油貿易,我們還致力於投資中國的下游產業,特別是煉化一體化項目。」

2023年 Aramco 在中國的大額投資均為石油產業的中下游業務,即煉化一體化項目。其旗下投資公司涉獵範圍更廣,投資了醫療健康、人工智慧(AI)、新材料等領域的項目。

2024 年伊始,Aramco 在華投資的勢頭仍未停止,已發布多個投資意向。

 

■當中國國家隊入場,A股「市場底」還會遠嗎?

 

隨著中國政府宣布一系列政策,包括有「國家隊」之稱的中央匯金公司發布增持公告,加強遏制股市暴跌,促使中國股市連拉12天尾盤,市場氛圍正在形塑A 股「政策底」。

 

「國家隊」中央匯金表示,充分認可當前 A股市場配置價值,已於近日擴大 ETF 增持範圍,借力使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證監會則表示,證監會將繼續協調引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險機構、年金基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更大力度入市,鼓勵及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回購 增持力度,為 A股市場引入更多增量資金,全力維護市場穩定運作。

 

對於國家隊的入場,市場氛圍正在形塑A股「政策底」。根據高盛集團估計,過去一個月,「國家隊」購買了約 700億元人民幣的境內中國股票。

方正證券也表示,中央匯金公司的增持公告一般能夠成為 A股「市場底」所確立的「發令槍」。從歷史走勢來看,相關增持公告發布後,A股「市場底」很快就能夠確立。

中信證券也認為,匯金增持行為普遍發生在市場較低迷的時刻;從效果來看,匯金增持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宣布增持後,可不斷促進市場信心修復。

 

從估價來看,A股已接近歷史底部區間,截至 2 /5日,上證指數 PE(TTM)11.7倍,處於近 10年 12%歷史分位水準。

 

總之,大陸「國家隊」大舉入市護盤,已收到短期效果。上證指數2/23日重回3000點大關,漲0.55%,報3004.88點;深證成指漲0.28%,報9069.42點;創業板指漲0.02%,報1758.19點。

 

至於哪些行業最值得期待?

在具體領域上,摩根資產管理公司策略師認為,目前通訊服務、非必需消費品企業,以及許多指標性科技企業的本益比都比 2015年平均水準低,但2024年這些企業有望實現持續獲利增長。

 

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則認為,大眾市場消費股、部分出口企業、人工智慧(AI)、新基建、「小巨人」(業績良好、具有發展潛力及培育價值的成長初期專精特新小企業),以及在公司治理上領先的企業,特別是再生能源、電動車等領域,也會伴隨中國經濟再平衡而表現出色,值得投資人關注。

 

此外,伴隨疫情後消費恢復,多家外資認為,消費者的行為轉變,將為 A股帶來機遇,看好消費股。尤其,疫情期間累積的大量過剩儲蓄,消費信心恢復將帶動家庭開支轉強,這種趨勢有利於消費股。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人民幣升值

 

目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人民幣升值。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探底回升,從 11月份開始,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即接連收復「7.3」、「7.2」關口。

 

展望 2024年,從匯率本身來講:在美國Fed降息預期下,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節奏可能是偏溫和升值。但若出現「政策底」訴求比較強的情況,可能出現上半年兌美元大幅升破 7的情形。

人民幣「政策底」的屬性是上升的,由2023年 9月中旬至 11月中旬來看,人民銀行將中間價固定在 7.18左右,幫助人民幣匯率守住 7.32的底線,背後重要的原因是「中美競爭」,導致匯率既要美元錨,也要「政策底」。

 

例如渣打銀行在2/22日舉行的「2024年全球經濟展望說明會」中表示,中國經濟這兩年將經歷痛苦的調整期,預估2024年經濟成長 4.8%,通膨則落在 1%;渣打認為,人民幣最大貶值壓力已經過去了,預估2024年人行再降息 20-30 個基點,若美國聯準會下半年啟動降息,人民幣可望回升至 7元兌 1美元價位。

 

尤其,到了下半年,若美國聯準會真正進入降息週期後,中美利差下降,可望見到人民幣升值,回到 7 元兌 1 美元的價位。

 

■中國A股可否迎來一輪長期牛市?

 

我為什麼說:「中國股市可能迎來一輪長期大牛市?」

吾人可以將中國對標美國2008年「次貸金融風暴」以來的一輪牛市,現在中國的情況和當時美國一樣深陷「房市危機」陰霾不散。當時那種背景下,美國順理成章地QE大撒幣,因此美股走出了大牛市,在全球股市中一騎絕塵。

 

中國財政紀律一向優於美國,且正加大力度推進產業升級,朝高品質發展轉型。因此,當中國中央懂得運用資金槓桿時,蒙塵的中國A股,未來將在暗夜中熠熠生光。給幾個提示:

 

1、中美科技戰激勵中國持續擴大研發投入。

例如2022年總金額已突破人民幣 3 兆元。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共有 21個科技集群進入全球百強,數量首次與美國持平。

 

2、隨著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中國在部分科技領域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

例如在全球主球通訊企業中,華為 5G 專利擁有量的比率超過 14%,排名世界第一,中興排名第四。

尤其在汽車行業中,2022年中國專利公開量 36.2萬件,年增12.9%。

在新能源發電行業,中國光電專利排名全球第一。

 

3、除此之外,中國還積極扶持高端產業。

例如半導體,近幾年總投入人民幣數千億資金,部分領先企業脫穎而出,比如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江存儲、北方華創等。

其他像量子計算、航天航空、人工智慧(AI)、人型機器人、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中國也積極扶持。

 

4、製造業正進行轉型升級

中國經濟過去幾十年高速增長,主要依靠房地產、基建等投資驅動,但隨著人口結構轉變、城鎮化率快速提升,老的發展模式已經面臨瓶頸。現在正面臨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

 

另中國製造業早期以來料加工為主,沒啥技術含量,位於產業鏈最底層。

但隨著中國的研發能力、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中國製造正在向高附加值、強品牌全面轉型,全球競爭力持續提升。

例如全球 10大智慧手機品牌,中國佔八席,華為手機一度登頂全球老大。

國產汽車也大爆發。

又如比亞迪、理想、塞力斯、蔚來等國產品牌快速崛起,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491萬輛,首次超越日本,躍居全球第一。

 

大陸官方自2023年下半年起「穩增長」政策頻出,包括財政、貨幣和產業政策均有進一步加碼空間,目前,中國A股受制於房市泥淖,信心崩潰催化資本外流。只要中國的產業升級持續向好突破,經濟逐步擺脫房地產泥淖,光房市釋出資金,即能支撐中國A股由「政策底」過渡到「市場底」。

 

對於中國經濟展望,由於中國經濟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在轉型的過程中,中國經濟會經歷一個較大的痛苦調整期,由於舊的動能消散得較快,而新的動能上升速度卻沒這麼快,加上,2023年基期較高,經濟成長率可能會在 4.5% 左右的水平。

 

另外,2024年全球正值大選年,各國政策出現高度不確定性,中國政局卻是相對穩定,可望資源分配重新調整,轉向工業、製造業,有更多改革的政策出台,產業也將出現了重大轉變。

 

尤其,在3月4~5日「兩會」登場後,對於大陸官方必然對整體經濟能挹注資金活水,預期目前應為A股長線買點。

尤其貨幣政策方面,方向確定性非常高了,2024年就是要降低利率,預估再降20個基點,多的話可能達到30個基點,去年則是調降25個基點,至於2025年,中國可能還是處於一個降息的週期,但速度可能會放慢。從資金行情來,預期2024年對於A股是更加舒服的一年。

 

而且,一旦信心回穩,A股被低估的價值,將吸引全球資金澎湃流入。

若巧遇美國經濟走緩、Fed啓動降息,中美利息將收窄。亦即,人民幣啓動升值的力道將會很凶狠的!亦即,A股有機會迎來一隻「轉型牛」。

 

資本主義的「逐利性」是深深刻在骨子裡,更有著弱肉強食的殘酷一面,就像荒野中的惡狼們,看到軟弱的麋鹿,便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分而食之。麋鹿只有腳力夠強大,才能餓死惡狼們!

 

總之,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跌深」、「資金活水」及「新質生產力」將是A股市場最大的利多,只要有利可圖,外資也將噬血回歸!

尤其,當人民幣啓動升值,將驅使外資強力回補,將助力A股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5条)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