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性降息」、或「衰退性降息」?

「預防性降息」、或「衰退性降息」?

2home.co  楊惟婷

 

過去一年中,美國失業率上升了近1%,目前的失業率為4.3%!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8/21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過去一年內的就業人數初步下修81.8萬人,不僅創下2009年以來最大下修幅度,也是有紀錄以來次高,顯見美國就業市場遠不如先前數據表現穩健。

 

此現象顯示美國利率居高不下,美國經濟有放緩疑慮,因此Fed鮑爾於9/18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會議上,啓動「降息」循環,並大幅降息2碼。

聯準會這次調整措辭,指出就業成長「已經放緩」;且通膨「已朝著委員會 2% 的目標取得進一步進展,但仍處於較高水平」。故師出有名—-謂之「預防性降息」!

 

另外,由於美國勞工統計局 (BLS)9/11日公布數據顯示,受到汽油價格下滑影響,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年增2.5%,連續第五個月降溫並創 2021年 2月以來新低,符合市場預期。 8月核心 CPI 在年升 3.2%,符合市場預期,不過核心 CPI月增 0.3%,創 4個月來最大增幅。2024年通膨依然粘著!

 

9/18日聯準會宣布大幅降息2碼,這是自2020年 3月以來首見,但聯準會主席鮑爾警告,勿將 2碼降幅視為常態。他……似乎仍在擔心「通膨復活」!

所以鮑爾在會後記者會上冷卻一系列降息 2碼的希望,並表示央行將在適當的情況下透過加快、放緩或暫停降息步伐,來對即將發布的數據做出反應。

 

總之,Fed的「降息循環」策略,將決定美國經濟「軟著陸」或「硬著陸」?

令人擔心的是,Fed這幾十年來一直是「政策錯誤」的慣犯。而這次呢?

 

一、春江乍暖還寒,美國經濟「軟著陸」或「硬著陸」?

 

美國利率居高不下,經濟數據已露頹勢, Fed鮑爾於9/18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會議上,宣布啓動「降息循環」!

 

但回顧經濟史,每次Fed啓動降息循環,皆是金融市場即將出現狀況的時刻!?

亦即,幾乎歷史上每輪降息周期,都伴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為何如此巧合?

例如,從70年代石油危機、80年代儲貸危機、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到2008年全球次貸金融危機和2019年全球新冠疫情,美國聯準會每一次大幅降息,都跟衰退的陰影區間高度重合。是否在藉故收割韭菜?

 

這就是為什麼Fed「降息」有時被視為「衰退性降息」——即美國Fed通常在經濟出現問題時才會採取降息行動,試圖通過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復甦。

 

而這次Fed鮑爾啓動「降息循環」,究竟是「預防性降息」?
或只為了選舉行情造勢呢?或是「衰退性降息」呢?

 

反正,鮑爾有說慌的上方寶劍,我們只能由未來降息的速度、幅度,來判讀究竟是「預防性降息」、或是「衰退性降息」場景了?

 

■可能導致「衰退性降息」的因素?

 

可能導致利率政策路徑轉向「衰退性降息」的因素,包括殖利率曲線倒掛已久、就業市場急遽惡化並導致股市拋售,致經濟衰退無法避免。

若這些因素都吻合,Fed可能會啟動大幅度「暴力降息」—「衰退性降息」。

 

例如美債殖利曲線倒掛已久,預告經濟衰退在某個時候即將到來。

聯準會通常在經濟衰退開始前2至3個月開始降息,並在 3個月和30年公債殖利率曲線開始變陡後 6-8週開始降息。

 

另外,美國 7月非農失業率升至 4.3%,比 6月飆升 0.6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從12個月以來的低點飆升了 0.6%,觸發被視為經濟衰退領先指標的「薩姆規則」(Sahm Rule)。若就業市場又明顯惡化,經濟衰退看起來迫在眉睫,聯準會自然有合理降息理由。

 

■Fed擔憂就業市場惡化,「降息2碼」是溫柔、或家暴式?

 

前聯準會 (Fed) 經濟學家薩姆(Claudia Sahm)是衰退指標「薩姆規則 (Sahm rule)」的發明人,該指標自 1970 年以來準確預測了每一次美國經濟衰退。

薩姆規則8月顯示衰退信號,當時數據顯示美國失業率在 7月達到 4.3%。

 

不過,薩姆表示,美國實際上並未陷入衰退,該規則失效的原因在於,它是在經濟未進入衰退的情況下發出了警訊。

她指出,薩姆規則是一項衰退指標,而不是預測工具。

 

但薩姆談到,「最近有許多就業市場數據,方向均一致,且情況不太好。Fed 一直很注重物價穩定和可持續就業的最大化任務。」

所以,儘管美國經濟並未陷入衰退,但就業市場疲軟可能會讓 Fed 感到擔憂。

 

■瑞銀預測2025年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迫使Fed「家暴式」降息

 

2022年 3月至 2023年 7月期間,FOMC 連續 11次升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 0.25-0.5% 的區間上調至 5.25-5.5%。

 

瑞銀指出,即使經歷了1980年代以來最激進的升息周期,截至2023年第3季末的一年,經濟擴張面臨利率上升帶來的越來越大壓力。信貸和貸款標準似乎正在收緊,而不僅僅是簡單的重新定價。隨著時間演進,勞動市場收入已經被向下修正。

 

瑞銀在2023年11/13 日發布的 2024-2026年美國經濟展望中表示,通貨緊縮和失業率上升將削弱 2024年的經濟產出,導致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降息,用以遏制經濟疲軟。

 

展望未2025年,經濟成長將大幅放緩,失業率將上升至近 5%,聯邦基金利率將大幅下降,全年目標範圍在 2.50% 至 2.75% 之間。

 

二、美國Fed降息,「日元升值」將是2024年全球股市最大黑天鵝?

 

■日銀出手阻貶日元,使日元空頭大撤退,規模創13年來最高

 

隨着日本 6 月份消費者物價連續第二個月加速上漲,使日本央行(日/BOJ)升息、抗通膨的理由越來越充分。

 

據估計,日本7月在連續兩個交易日中花費5.64 兆日元,將日元從 38年以來的低點拉抬。在日銀干預匯市以提振日元之後,對沖基金以驚人的速度削減對日元的做空押注。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數據顯示,截至 7 /16日的一週內,對沖基金減少 3,8025份日元淨空頭部位合約,為 2011年 3月以來最多。

 

在日銀採取一系列干預措施後,平倉日元空頭部位的趨勢似乎將成為主流。

CFTC 數據顯示,資產管理公司也削減了一年來最大的日元空頭部位。

 

■日銀出手阻貶日元、抗通膨,卻使日股崩潰

 

8/5日,日銀再出手阻貶日元、日本金融市場震盪加劇,日元對美元從7月底點反彈近13%,升至個7月高點;東證指數則重挫逾 20%,回吐2024年以來漲幅,進入技術性熊市。

 

另一方面,日元在日本央行宣布升息以來持續急升,在全球市場上掀起軒然大波,因為日元急升擾亂了無數建立在廉價日元借貸基礎上的投資策略。

 

現在的情況極其複雜,對於日本政策制定者而言,寬鬆貨幣政策會扼殺日元,而緊縮措施會使日股崩潰。To be,or not to be?

 

如果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風險的擔憂持續上升,日元兌美元匯率可能遲早會升至 130,將進一步打壓日本股市。

 

■日銀未來貨幣政策之路步步險阻,尤其要看美國老大臉色

 

日銀總裁植田和男自2023年4月掌舵以來,就面臨複雜的貨幣政策框架。在十多年的非常規貨幣寬鬆政策之後,日銀持有日本公債市場一半以上的比例。

然而,在2024年3月結束負利率政策之後,植田和男似乎正在走向貨幣政策正常化。

 

但在日銀長期的非常規貨幣寬鬆政策之後,一旦日銀想退出寬鬆政策時,這是逾 20年來首次升息,投資人的情緒將不可避免地大幅波動。

尤其日元走弱已久、股市上漲太多,金融市場上已經堆積太多多頭部位。倉位越高,隨後的調整就可能越劇烈,特別是對股市和匯市產生的影響。

 

■東方匯理:美國降息將為日元多頭提供了機會

 

歐洲最大資產管理公司東方匯理 (Amundi SA)日本部門首席投資長 Shinichiro Arie 表示,隨著日本和美國利差縮小,日元未來不會走弱。未來一年兌美元匯率可能達到 140日元,回升至 2023年 7月的水準。

 

Shinichiro Arie 指出,美國開始降息循環,將為建立日元多頭部位提供了機會,而且日本央行今年可能會再次升息。

 

■避險基金正透過「選擇權」,押注日元進一步升值趨勢

 

據《彭博》報導,一些避險基金在選擇權市場上增加「看漲日元」押注,因為他們預計日元做為本季全球表現最好的貨幣,漲勢還將持續。一些避險基金正在建立日元兌澳元、瑞士法郎和離岸人民幣等貨幣,持有多頭部位。

 

日本央行繼 7月政策利率上調至 0.25% 後,未來仍將升息,儘管不一定在9月行動。但聯準會9月降息的可能性,正壓迫日元空頭部位的迅速平倉,這有助於日元兌美元自 6月底以來上漲了約 14%。

 

三、美國Fed不大幅降息,美國財政部恐扛不住「美債」利息了?

 

■聯合國報告:各國公共債務創新高,2023年全球總計97兆美元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24年6/5日發表的最新報告指出,全球公共債務已經激增至前所未有的高度,2023年總計達97兆美元,比前一年增加5.6兆美元。

報告指出,非洲國家的債務問題尤其嚴重,在2013年至2023年間,負債與GDP比率超過60%的非洲國家從6個增加到27個。

 

報告指出,償還債務的成本變得更加高昂,對發展中國家造成巨大打擊。

2023年發展中國家支付8470億美元的淨利息,比2021年增加26%。因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借款利率比美國高出2至4倍,比德國高出6至12倍。

 

利息成本的快速上升限制發展中國家的預算。目前一半的負債發展中國家指定將政府收入的8%至少用於償債,這項比例在過去十年內已成倍增長。此外,2023年有54個發展中國家(其中近半數在非洲)至少將10%的政府資金用於支付債務利息。

 

報告顯示,有33億人居住在利息支出超過教育或醫療支出的國家。

在非洲,人均利息支出70美元已超過人均教育支出60美元和人均醫療支出39美元。共有7.69億非洲人生活在利息支付超過教育或衛生投資的國家,佔總人口的近3分之2。

 

■美國債務也太恐怖了!

 

隨著美國債務持續暴漲到35兆美元,需要用納稅人的血汗錢來支付的利息也在快速增加,預估2024年將成為美國有史以來國債利息支出首度超越國防預算的一年!因美國為維護全球霸主地位,長期以來一直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國防預算,2024年的規模更逼近9000億美元大關。

 

如今美國國債利息支出已經成為僅次於社會保障與醫療的第3大支出。

2024財年的利息支出預估將比2023財年高出41%。

 

2024年的利息支出暴增有2個明顯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年度赤字激增。

此導致美國聯邦債務總額高達35兆美元,比2010年底要高出160%。年度赤字占GDP的比率在短短10年內幾乎成長1倍,從2014年的2.8%快速增加至2024年預計的5.3%。需要支付利息的借款因此更多了。

第二個原因在於利率。

隨著過去2年利率的飆升,美國政府的借款成本也在增加。就像是買房或買汽車的消費者一樣,美國政府在低利率時受益於廉價資金,而一旦利率走高,就要承受更沉重的負擔。

2022年美國聯準會(Fed)為了抑制通膨開始升息,現在美國政府支付的平均利率為3.3%。借貸的金額不斷增加,借貸的成本也持續上升。

 

可怕的是,這個趨勢恐將維持下去的狀況下,永不回頭。

更令人憂心的是,由於在更多納稅人的錢被拿來用於利息支出的情況下,用在其他方面的資金將減少,到了某個時間點,美國財政部將無法再透過借貸來解決問題,可能導致投資人對美國政府的信譽失去信心,美國國債將面臨降評風險?

 

■美債利息快扛不住了?

 

美債來到35兆美元,未來每年美債利息支出可養2支美軍了!

 

美國國債已突破35兆美元的大關,意味著每位美國公民背負約10萬美元的債務。華府智庫感嘆美國政府需償還的利息高得不可思議,預估,未來每年美國國債利息將超過1.5兆美元(不含本金償還),幾乎達到美國國防預算的2倍。

 

連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都發推文感嘆,美債利息超過國防預算是一個重大指標。要知道,美國軍事支出是世界第一大,將近佔全球軍事支出一半。

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增加其他「非國防領域」的支出可能會對國家的財政穩定造成威脅。尤其,未來幾十年的債務動向,恐怕會為美國社會安全、醫療保險在內等重要支出項目構成風險。

 

因此,如果不採取積極的措施來解決財政赤字和國債問題,美國的財政狀況可能會過度依賴舉債、並支付高額利息,將對美國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限制政府在其他重要領域的投資和支出。

 

■賀錦麗提議將「企業稅率」提高至28%,恐是空頭支票

 

美國總統參選人賀錦麗 (Kamala Harris) 公布一項經濟計畫,她也將為美國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提供稅收減免。

她並表示,她將推動企業稅率從目前的21% 提高到28%,這是她作為總統想要推行的第一個增加財政收入的重大提案,是一種對財政負責的方式,將錢放回勞動人民的口袋,並確保億萬富翁和大公司支付公平的份額。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CBO) 表示,賀錦麗的這項提議將在10年內使美國的赤字減少 1兆美元。CBO也預計,企業稅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相當於10年內增加約 1000億美元稅收。

 

四、美國Fed「降息」的後遺症?

 

美國「貨幣超發」問題若不根本解,那麼,即使Fed「預防性降息」能夠躲過經濟「衰退性降息」,但是,躲得過「通膨復活」嗎?

 

■聯準會大幅降息後,或讓美股重演「1999年網路泡沫慘劇」?

 

自美國地區性銀行危機在 2023年 3月引發對信貸緊縮的擔憂,聯準會開始淡化升息預期。

聯準會變態QE,加上又有助於點燃人工智慧(AI)的樂觀情緒。

輝達於2023年5 /24日發布令人震驚的銷售指引,引爆了人工智慧狂潮,隨後,一連串溫和的通膨報告出爐,加上經濟成長快於預期,促使股市再度狂飆。

 

富達全球宏觀策略主管 Jurrien Timmer在2/6日發布報告指出,市場似乎正在重演歷史一頁,人工智慧 (AI) 或將主導美股重演「1999 年網路泡沫慘劇」。

 

當前這段時期與 1990年代末期亦有相似之處。

2001年1月,在網路泡沫破滅期間,聯準會開始降息。

另外,次貸危機加劇之際,聯準會於 2007年 9月降息。

數據顯示,1998年9月聯準會首次降息後的六個月裡,標普500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分別上漲了25% 和44%。

 

OpenAI 又於2022年11月公開推出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 ChatGPT,開啟了人工智慧投資熱潮。這與 1994 年發布的 Netscape Navigator 瀏覽器類似,後者引發了網路狂潮。

 

而90年代末,經濟快速成長,儘管失業率降至 30年來的最低水平,但通膨依然溫和。華爾街開始懷疑,在不斷成長的企業 IT投資和即時庫存管理的推動下,長期擴張預期應該會支撐高企的股票估值,這場經濟擴張將能持續下去。

亦即在AI熱潮下,如果提高生產率的投資和人工智能接過指揮棒,那麼咆哮的二十年代 (Roarin” 20s) 就更有可能重現。

 

自從ChatGPT首次亮相以來,輝達 (NVDA-US) 的市值已翻兩倍,有人將其與網際網路熱潮時期的思科 (CSCO-US) 相提並論。

不過,輝達預估本益比為31.4倍,必須翻2倍才能接近思科2,000年初的高峰。標普500指數資訊科技板塊的預期本益比為 28倍,但在 2000年初,這項指標接近50。

 

隨著聯準會轉向降息,成長較快的科技公司由於未來潛在的盈利增長更豐,往往會獲得估值溢價。例如,除特斯拉 (TSLA-US) 外,美股「七巨頭」中有六家公司第四季獲利預計將平均成長 54%,而標普500指數中其他 494 檔成份股的每股純益預計將平均下滑10.5%。而科技產業目前佔標普500指數預期收益的 21.5%,高於 2000年 3月高峰時的 17%。

 

目前,蘋果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正在轉向服務營收,且盈利流支付模式,往往來自「訂閱模式。」亦即,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公司估值的規則。美國大型科技股目前處於領先地位,可能證明更高的本益比是合理的,也可能預示著未來巨大的盈利能力。

 

股市投資人傾向關注 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這是華爾街用來衡量基於未來現金流的當前估值的無風險利率。1998 年聯準會首次降息後的六個月裡,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上升了69個基點,至 5.28%。但這並沒有阻止股市的大幅上漲。

 

儘管美股目前一騎絕塵,但美國政府慘淡的財政狀況和聯準會防止另一場泡沫的措施可能會扼殺股市的上漲。

 

■美國Fed「降息」,對股市不一定就是「利多」?

 

對這種市場走勢最簡單的解讀是:Fed 的寬鬆政策對股市有利。相信這只會是另一個火上澆油的燃料,延長美股的牛市走勢,至少會有一段時間。

在過去 10年左右的時間裡,投資人已經充分認識到,較低的利率對風險資產有利。按照這個邏輯,Fed 降息對股市有利。

 

而巴克萊的數據顯示,在 Fed 最近 7個升息周期最後一次升息後的一年裡,標普 500 指數平均上漲10%。然而,當降息開始時,股市多頭就開始面臨挑戰。

平均而言,基準指數在 Fed 首次降息後的一年內一直持平。1981 年、2001 年和 2007 年,在 Fed 首次調降利率後,該指數下跌接近 20% 或更多。

 

另美國財經網站《Market Watch》專欄分析師 Mark Hulbert表示,過去聯準會政策轉向時,股市並非總是反映「利多」。

正如有人將聯準會政策轉向形容為「在迷霧中高速行駛,又突然踩剎車」。

亦即,當有人以這種方式開車,我們預計會發生事故嗎?

會的,確實也因此發生過經濟事故,我們一點也不用驚訝!

 

從歷史上看,聯準會的降息也並不總是對股市有「利多」。

例如2021年,美國Fed誤判通膨為「暫時性現象」,凸顯其收緊貨幣政策慢半拍。

如今通膨仍遠高聯準會2%的目標,所以聯準會提早降息會進一步衝擊市場的信任,並升高對通膨失控風險的預期。

 

當然,通常不是「降息」本身對股市造成損害,而是 Fed 「降息」的原因造成了痛苦。在正常情況下,經濟疲軟或衰退以及勞動市場疲軟,才會促使 Fed 採取行動。

 

或許是,若美國聯準會 (Fed) 的降息措施,是為了讓因借貸成本飆升而苦苦掙扎的公司得到喘息。亦即,經濟已走上「衰退」路上。

 

另外,美國財政部若持續大發債,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前景將不容樂觀。

因此,即使美國Fed「降息」,若流動性逆風加劇,仍可能喚醒熊市。

 

五、美國Fed「不降息」的後遺症?

 

若美國Fed不執行「預防性降息,對股市就一定是「利多」?

若美國Fed不執行「預防性降息」,未來恐怕必須祭出「衰退性降息」?

 

■此時「壞消息」,就是壞消息?

 

九月暗黑開局,美國 ISM 製造業數據疲軟,引發經濟成長擔憂,恐慌指數 VIX 噴高超 30%,壞消息就是壞消息。

道瓊收盤崩超 600點,為該指數自 2022年3月以來最慘跌幅,標普重跌超 2%,創自 2020年5月以來的最大跌幅,那指潰逾 3%,這是那指自2020年4月以來單月第一個交易日的最差表現。

 

Bleakley Financial Group 投資長 Peter Boockvar 表示,美國製造業仍處於衰退之中,幾乎沒有跡象表明情況會很快發生變化,更多證據表明,糟糕的經濟消息對股市不利,反之亦然。

 

ISM 數據並不是八月初股市暴跌的唯一罪魁禍首。

低於預期的 7月非農就業報告引發全面的成長恐慌,隨著日元貶值,拋售加劇,套利交易放大了損失。

股市反彈至歷史高點,美股市估值已經變得更加過高,而投資情緒表明「明顯的樂觀情緒」已反映在市場中。此時巧遇令人失望的數據,「壞消息」就是壞消息,引發拋售。

此外,2024年也是美國總統選舉年,投資人密切關註一場混亂但勢均力敵的總統競選。

 

在這種背景下,即使是最輕微的壞消息,股市很容易會做出不利反應,我們寧願保持謹慎態度,而不是追逐近期股市勢頭。

 

■訊號狂閃,金融風暴恐不遠了!

 

過去一年,聯準會啟動了幾十年來最激進的升息循環以抑制通膨,此緊縮的貨幣政策可能正在演變成一種信貸緊縮,已經開始損害經濟增長。

 

美銀回顧1800年代末期至今的30次美國經濟衰退,3個預警經濟衰退來臨的指標,已經有2個亮起了紅燈,而股市卻忽略了這一層風險。

 

1、殖利率曲線轉趨陡峭

 

美銀呼籲,隨著殖利率曲線變陡,應該進行防範。美銀表示,殖利率曲線倒掛被視為經濟衰退的前兆,從1921年以來,十之八九都是發生在衰退以前。然一旦殖利率持續倒掛後,快速解除倒掛轉趨陡峭,大多意味著離衰退已經不到幾個月。而2年期和10年期殖利率曲線倒掛,已經從最嚴重的負1.07%,逐漸變陡峭至如今的負0.54%。

 

2、更嚴格的信貸條件

 

美銀指出,自1960年代以來,聯準會持續做銀行貸款意願調查,如今已經亮起了紅燈,貸款條件大幅收緊,信貸狀況通常會在經濟衰退前一年左右開始惡化。

 

3、聯準會被迫降息

 

美銀表示,聯準會展開「降息」就是一個明顯的看跌訊號,暗示市場處於衰退熊市中,第一次降息後往往會出現25%的下行空間。

 

■《富爸爸》作者:美國正在重演「次貸危機」?

 

理財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示警,美國正在重演2008年次貸危機,更聲稱這可能是史上最大崩盤的開始!

 

羅伯特‧清崎(Robert Kiyosaki)2023年以來不斷對美國經濟提出警告,美國不斷印鈔已經損害了國家的財政基礎,由於債務負擔,美國已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

 

羅伯特‧清崎指控,美國總統拜登計畫透過通膨與稅收來竊取民眾財富。他呼籲投資人從銀行取出現金,但他也指出,由於美國政府不會停止印鈔,現金料將繼續貶值,因此他一直建議買進黃金、白銀作為對沖貨幣貶值的工具。

 

■美國FSOC:商業房地產是2024年首要金融穩定風險

 

美國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 (FSOC) 2023年 12/14 日發布年度報告,將「商業房地產」列為美國經濟所面臨的第一大金融風險,警告商業房地產債務持有人之間的連結可能構成危機。

 

通膨、利率上升與居家辦公趨勢,對商業房地產造成重大打擊,而考量到商業房地產貸款由銀行、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廣泛持有,美國監管機構正在密切關注產業狀況。

 

FSOC年度報告指出,2023年第二季商業房地產貸款總額接近 6兆美元,其中約一半由美國銀行業持有,且大量貸款將在未來幾年內到期。

FSOC擔心這可能會加劇惡性循環,辦公室閒置率上升將導致借款人無法償還債務,進而影響銷售,並打擊鄰近房產價值。一些商業區客流量不足,也會產生複合效應,導致商業區餐廳和商店需求下滑,這意味著繼2023年初爆發矽谷銀行 (Silicon Valley Bank) 和 Signature 銀行倒閉事件後,區域銀行業可能持續陷於困境。

 

考量到商業房地產貸款是美國將近一半銀行的最大放貸項目,FSOC對於商業房產問題可能導致銀行破產,甚至減少對整個經濟體的貸款感到憂心。

 

■高利率造成商業房地產貸款「呆債」,美國近300家區域銀行面臨倒閉?

 

近年來,美國經濟面臨鉅額財政債務、美債殖利率持續倒掛(即短債利率高於長債,是經濟衰退的重點指標)創歷史最長紀錄及聯準會為打通膨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 23年來的最高點2年了,使得商業房地產貸款壞帳不斷惡化,在2024年4月底美國賓州的地區銀行Republic First Bank又被勒令關閉,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接管,成為 2024年第一間倒閉的美國銀行。

 

目前美國地區銀行持續被高利率的陰霾所籠罩,金融分析顧問公司Klaros Group表示,其發現 4,000家美國金融機構中,有282家區域銀行面臨倒閉壓力。

 

■美國Fed又會誤判情勢嗎?

 

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Mohamed El-Erian)曾多次批評聯準會對 2021年的通膨飆升反應慢半拍,將 2021年的通膨錯誤定義為「暫時性的」,隨後聯準會又推出「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打通膨。

 

例如矽谷銀行 (Silicon Valley Bank) 2023年3月破產倒閉,這是 2008年以來規模最大的銀行倒閉事件,其導火線是利率上升後,該銀行的債券投資組合出現巨額虧損。事實上,美國矽谷銀行倒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Fed誤判情勢造成的。

因為美國銀行壓力測試存在缺失,這些測試未能準確衡量地區性銀行將如何應對聯準會幾十年來最激進緊縮政策後的更高利率。因此,像矽谷銀行那樣規模的銀行竟未納入在這些壓力測試中,況且,自 2015年以來,壓力測試就沒有涉及「升息」的情境。

 

所以,令人擔心的是,Fed幾十年來一直是政策錯誤的慣犯。而這次呢?

 

六、跋尾—美國Fed「預防性降息」能夠躲過經濟「衰退性降息」嗎?

 

近期,公布的物價、就業數據充滿了「矛盾」,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來自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造成金融面「貨幣超發」,形成一種通膨式的繁榮!

 

因此,美國「貨幣超發」問題若不根本解,那麼,即使Fed「預防性降息」能夠躲過經濟「衰退性降息」,但是,躲得過「通膨復活」嗎?

 

■「貨幣超發」,形成了一種通膨式的繁榮、美國飲鳩止渴!

 

而貨幣面是否一定能激勵景氣面振作?—這是貨幣學派的「迷因」

若「貨幣超發」失控,造成貨幣面必須反向修正,將造成景氣面向下修正壓力?

如同科斯托藍尼所言:「小狗終究會跑回主人身邊!」—這是長期的問題!

 

因此,為防止經濟發生「硬著陸」,很有可能促成鮑爾的防禦性「預防性降息」。

亦即,Fed可能為推進經濟「軟著陸」,在通膨率降至 2%之前,為減輕因政策過於緊縮而產生的負面影響,透過一定程度的「降息」刺激來促進經濟成長。

 

但必須提防的風險是,若不慎造成市場參與者樂觀情緒高漲,將導致金融面再度引發新一輪「通膨」。

 

■美國Fed降息能夠拯救美國經濟,還是只是吃止痛藥?

 

美國就業數據憂喜參半,市場熱議美國聯準會(Fed)9月降息幅度。

儘管Fed啟動降息已成定局,但知名經濟學家希夫(Peter Schiff)顯然認為為時已晚,因為美國經濟可能已經陷入衰退!

 

希夫是知名的黃金大多頭。他在社群平台X(前身為推特)上發文指出,Fed降息無法阻止經濟衰退,「事實上,美國經濟可能已經陷入衰退一段時間了,儘管尚未獲得官方證實」。

 

希夫更進一步警告,雖然短期利率可能會下降,但長期利率、通膨和失業率預計都會上升。最後他還悲觀寫下「遊戲結束」,暗示美國經濟前景一片黯淡。

 

經濟衰退疑慮一直讓投資人心驚膽戰,同時也是華爾街的熱門話題。不僅希夫憂心美國經濟情勢比表面上更加嚴峻,6月初安聯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就敦促Fed盡快降息,以防止經濟不穩定。Mohamed El-Erian當時就強調,降息的時機與幅度至關重要。

 

BCA Research全球資產配置首席策略師Garry Evans更直言,美國經濟衰退迫在眉睫,儘管Fed可能降息,但美國經濟衰退即將到來。

 

■巴菲特續減碼美銀等長期持股,預言危機將至嗎?

 

「股神」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的信仰者,但近期讓市場驚訝的是,波克夏繼續執行「大撤退」計畫,堅定賣出曾看好的公司,例如美國銀行(BAC-US) 、蘋果 (AAPL-US) 、雪佛龍 (CVX-US) 與第一資本金融 (COF-US) 。

 

美國銀行是波克夏第二大持股,是巴菲特投資生涯中最賺錢的股票之一,僅分紅就超過 20億美元,股神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對美國銀行的管理層大加讚賞,並表示不想賣掉該銀行股票。2023年3月矽谷銀行危機開始蔓延時,巴菲特拋售自家公司持有的其他銀行股股份,卻一直沒有拋售美國銀行的股票。

但2024年 7月,波克夏開始減持美國銀行,股神一出手,就是自 7月中旬以來

大幅拋售,總拋售額接近 70 億美元。

這一情況是否顯示形勢比人強?股神最終仍違背自己的信仰。

 

市場點出三大理由。首先,美國銀行股估值過高。

其次,美國銀行業獲利能力出現走緩跡象。在基礎利率不變的情況下,存款利息成本增加,借款需求下降,導致銀行凈利差連四季下跌。

第三個原因,則是貨幣週期的逆轉帶來的不確定性。

 

根據波克夏2024年第二季財報,該公司現金儲備是 2769億美元,第一季末為 1890億美元。而這 2769億美元中並非都是現金,而是4至 52周期限不等的短期美國國債,其持有的國債規模總計為 2346億美元,數位之大甚至超過 Fed 擁有的 1953 億美元美債。股神之所以增持債券,除了上述風險考量外,最大原因還是對美國經濟的深度擔憂。

 

因此,股神「棄股投債」的操作,是不是也在暗示市場一場異常巨大的危機正在醞釀當中。未來,歷史將驗証,巴菲特是否「神操作」?

 

■嗎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美元資本的「金融戰」將進入收割時刻?

 

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背後美元資本的「金融戰」將進入收割時刻。

這場金融戰爭為時 4年,從 2022年 3月聯準會升息循環,2024年 9月啟動降息循環,到 2025年預計「金融戰」將進入收割時刻。

 

在升息循環,資本回流到美國,美元走強、美股先跌後漲。暴力升息的 2022年標普500 重挫20%,但 2023年迄今不斷刷新歷史新高,累計大漲42%。

股價創新高,總要有動聽的故事,輝達 AI題材適時橫空出世,把全球追逐投報的資金都請君入甕。在輝達為首的 AI股帶動,2023年迄今狂漲 80%。

 

尤其,過去歷史經驗,美元升息循環一定有個大型經濟體遭殃,這次顯然是中國。配合中美貿易戰、科技戰,中國資金外流、外資企業出走,中國經濟惡化及股市、房市下跌,最終衝擊企業裁員減薪。上證指數 2022年大跌 15%,但 2023年迄今又跌10%,假如 2024 年再漲不起來,將連跌三年。

 

股神巴菲特自 2022 年開始不斷出脫中國電動車比亞迪持股,就是美國資本收割中國資產的代表作。巴菲特 2008年金融海嘯底部進場投資佈局比亞迪長達 14 年,一股都沒賣,但大賺 20倍後,終於在美元升息時收割比亞迪。

 

現在進入第二個階段「降息循環」,美元資本將演出何種劇本?

以升息循環美股「先跌後漲」,未來將顛倒過來,降息循環美股「先漲後跌」。

要讓美元資本安全下車,必須利用市場期待降息的熱烈情緒,讓美股再創新高,來吸引最後的韭菜進場。

 

記住,追逐熱點,往往追到割韭菜的鐮刀。

其實,AI 股基期大幅墊高後,對股價的漲升斜率已放緩。

輝達未來財報是否能再激起 AI股一波行情?即是看點。

一旦輝達高速成長稍息,小心美元資本利用降息循環,收割AI股。

 

降息循環,美元下跌、資金流出美股。2025年降息循環中,美元資本的避險資產焦點應在日元,不得不再讚美巴菲特,這幾年巴菲特在日本發行債券,籌措資金幾乎都投資五大商社,賺得盆滿缽滿。

 

究竟日元套利的規模有多少?

粗估日本銀行的外幣貸款有1兆美元,日本政府退休基金1.8兆美元,半數配置在海外的股票及債券,甚至日本政府20兆美元資產負債表就是一個套利交易。

 

如此龐大的日元套利,怎可能短短的十幾天就消化完畢。有人說 1兆美元的日元套利砸下去,美股都要熔斷好幾回。

長達10年日元貶值已經轉向,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分水嶺,愛國心海外資金匯回,日元升值到 1美元對 75元,但地震衝擊日本電力能源結構,缺電企業赴海外生產,自 2013年日銀採取寬鬆貨幣政策,2016年轉為負利率,造成大規模日元套利,現在美元降息、美元看跌,但日本升息、日元升值將是2024年全球股市最大黑天鵝。

 

9 /27日是日本自民黨黨魁選舉,當選自民黨黨魁就成為下任日本首相。

這次參與自民黨黨魁選舉,呼聲最高是前防衞大臣石破茂。他認為,出口只佔日本 GDP 20%,日圓貶值有利出口,但加重通膨壓力,對一般民眾不利,石破茂極力主張日圓升息及升值來紓解日本通膨。其餘多數參選人也都主張日圓升值。

 

如果日元升破 140元關卡,恐抵消美國降息利多,這就是中秋可能變盤的最大背景因素。慎之!慎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3条)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