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一人救全村?

「台積電」一人救全村?
2home.co 楊惟婷

「台積電」本為外資在台股的控盤工具,又無端被選入中美科技戰中的棋子,不僅被迫愚公移山,又平白損失龐大的大陸市場,只為實現「美國阿斗」的「美國再次偉大」的幻想,實懷璧其罪啊!

如今占台股權重飆近4成的「台積電」,市場又擔憂受其「窄基指數」衝擊,未來牽動ETF動向,「台積電」只能負重「蛇」行,之於台股恐陷「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尷尬?

即將卸任的拜登不甘落寞,臨去秋波,將對銷往大陸晶片設下了更多管制措施,包括台積電在內的晶片製造商,將限制所有14奈米或16奈米以下製程的晶片,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許可才能在大陸及其他國家與地區販售。
難怪金庸先生說:「人生應該大鬧一場,然後悄然離去」!
不過這晶片禁令,預定1年後才生效,預料短期內反而會先掀起一陣晶片搶貨潮,屬短多、長空。

另台灣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近860億美元,想逃過川普魔掌,「難」矣!
僅期盼1/20日,川普就任後龍心大悅,對「台積電」下手溫柔一點啊!
假如川普陣營最終推出「逐月、緩升」的溫水煮青蛙式課徵關稅政策,將引爆提前囤積來自中國進口的商品,但也只能遞延美國「通膨效應」,而該來的,就不會缺席。

當「台積電」無奈選擇,遵循「政治邏輯」進行愚公移山,此時,最好的戰術是「拖」字訣、移「慢」點,等待下一個讀過「經濟學」的領導人,來走回正途。
短期,也只能用「爆肝」維持先進技術、來換取自己的生存空間,這是台版的「魷魚遊戲」嗎?

但當這「政治」之手,干擾了市場自由運作,全村已無寧日,亦將使全村景氣暴衝後、急挫,恐怕讓Fed的「降息循環」也跳起了「恰恰」!
此時「台積電」想獨善其身,亦「難」矣!還可以盼「台積電」一人救全村嗎?

一、雷蒙多的大白話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中美打了近8年的科技戰,華為不死、且更茁壯!
即將下台的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馬後砲21響,為中美科技戰下了註解……

■史提格里茲不忍了,爆—美國制裁大陸害慘自己!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對美國推出的晶片法案發表看法,美國對大陸發起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此舉只會加速大陸發展自己的技術,「我認為我們有點短視,沒有意識到此舉,實際上是在幫助他們。」

事實上,美國想藉發展自己的晶片製造實力來超越中國大陸,這是下駟對上駟,顯然是相當幼稚的兵法,尤其在封鎖先進半導體領域,是鼓勵大陸更快發展出自己規格的技術,反而讓美企喪失中國大陸市場,讓美企失去未來的影響力。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對中晶片禁令是「做白工」啊!

當了4年打手,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近日受訪表示,在晶片競爭上阻礙中國大陸獲取技術、取得進展是「做白工」。
她認為,《晶片法案》更重要,可鼓勵美國企業投資半導體,並在未來科學領域創新,「這比出口管制更重要」。
雷蒙多表示:「擊敗中國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領先」,她強調:「我們必須跑得更快,創新超越他們。這才是贏的方式。」

拳賽打了4年,雷蒙多才喊「白打了」,那她這4年,只為了蹭個部長、混口飯吃?怪不得拜登政府慘敗!還是雷蒙多禪修了4年,才「頓悟」?
誰懂,「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啊!

■柯伯吉也是棵老實樹,他爆:中共犯台「美國先炸了台積電」!

川普提名的國防部政策次長柯伯吉(Elbridge Colby)也是棵老實樹,他曾多次公開稱「如果中國接管台灣,美國就該癱瘓或摧毀台積電(TSMC)晶片廠」,直言「讓台積電毫髮無損落入中國手中,簡直瘋了。」

只是,他又忘了問「台積電」的想法?
「台積電」說:「草泥馬,干我何事?」

尤其,柯伯吉這小子還建議對台灣實施懲罰性制裁,鼓勵台灣增加國防開支。
對於柯伯吉言論,台灣之友表示:「這如同被流氓攻擊,警察先把你家財產查封銷毀、以免被拿走的概念」,原來全球最大尾的流氓是「美國老大」,平日「交保護費給美國」,戰時他先把你「炸了」!
還是,把美元兌換成「黃金」吧!

■谷歌前執行長施密特的大白話

谷歌(Google)前執行長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8月中旬做了一場演講,他當頭棒喝的直白,其一是評論台灣的軟體能力,他說「台灣是個令人驚豔的國家,但是他們的軟體能力卻令人搖頭」(Taiwan is a fantastic country whose software is terrible.)。其二是他討論台灣製造業的超強能力,提及台積電會讓物理學博士第一年進工廠幹活,「你們能想像美國的博士生去生產線嗎?」施密特的評語很清楚打中台灣科技發展的強項與痛點,亦即是台灣製造業硬體大腕、卻只有二流的軟體能力,這是非常有價值的警語。

施密特同時也舉特斯拉與台積電這兩家快速崛起成為科技龍頭的企業為例,認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與台積電的領導人,就是能夠讓員工上緊發條,才能在高度競爭的市場獲勝。

施密特也對「地緣政治衝突」對企業的影響,有非常精闢的評論。他說美國企業已經失去中國(市場),而印度則是美國盟友當中,最重要的「搖擺州」,至於歐洲,特別是德國與歐盟總部所在的布魯塞爾,一直在推動限制科技發展的法令,這些法令摧毀科技創新,歐洲科技創新的動能已經消失了。

施密特也認為,AI產業的發展,會使得「富者越富、貧者恆貧」,個人如此,國家也是同樣,所以沒有技術資源的國家,必須趕緊加入強國的AI供應鏈,否則一旦錯過這場重要的產業革命,國家的競爭力將會喪失。

二、「成熟製程晶片」將遭中國大陸團滅

當中國大陸以「獒犬式競爭模式」提昇各行各業的產業競爭力時;歐美日等國卻打著「保護主義」旗幟,抱團取暖地圍堵中國!

「競爭」雖是殘酷的方式,卻是汰弱圖強最有力的方式!
尤其「生命」總會自動找到出路!

回顧中國大陸之所以成為「世界工廠」的關鍵,除了當年人口紅利、廉價地租及租稅政策支持外,中華民族「勤奮、聰慧」的民族性更不容忽視!
何況現在的中國,已掌握世界一流的製造工藝!

■中芯沒EUV是好事?恐是ASML惡夢的開始!

荷蘭晶片設備製造巨擘艾司摩爾(ASML)執行長福克(Christophe Fouquet)表示,儘管中國大陸企業如中芯國際近年來在半導體領域有顯著進展,但由於無法取得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微影設備(EUV),中芯國際和華為僅使用深紫外光曝光設備(DUV),在成本效益上無法與台積電的製程技術相提並論,晶片製程技術仍落後台積電、三星等代工龍頭約10至15年。
真知灼見乎?

目前中芯國際使用第一代和第二代7奈米製程為華為生產晶片,有助於中國高科技巨頭應對美國制裁。由於EUV設備無法進入中國,華為及其合作夥伴正積極開發極紫外線曝光技術,以建立自家晶片製造設備與生態系統,預計耗時約10至15年。因為,ASML及合作夥伴花了超過20年的時間建立EUV生態系統。

但是,外界最大擔憂並非華為及其合作夥伴是否在15年後開發出EUV曝光設備?而是,而是華為們未來幾年內複製ASML主流DUV設備,如Twinscan NXT:2000i。
因為,美國政府施壓 ASML,要求停止為販售至中國的先進 DUV系統提供維修服務,最終,將迫使大陸設備廠成功開發自有 DUV系統,不僅可能減少對 ASML的採購量,甚至可能出口至國際市場,與ASML展開競爭。

■大陸轉攻成熟製程晶片,前11月出口年增2成,破1.03兆元人民幣

根據半導體研究機構KnometaResearch發布的報告預測,2024年年全球晶圓廠總產能年增長率為4.5%,到2025年和2026年增長率將分別增長到8.2%和8.9%。預計,2025年大陸的產能市占率將達20.1%。

4年來拜登政府忙著對中國半導體出口嚴加管制措施。但是,有一趨勢值得注意:根據大陸海關總署12/10日發布數據顯示,大陸前11個月積體電路出口達1.03兆元(人民幣,下同),突破兆元大關,同比增長20.3%。
也就是說,過去4年美國制裁中國,沒有阻止中國晶片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其實,過去10年間,推動全球半導體行業增長最大動力,已從手機和個人電腦市場,越來越多向汽車和工業領域傾斜。更重要的是,目前80%的汽車晶片需求在成熟製程。也就是說,先進技術雖然重要,但從企業實用角度出發,誰掌握住成熟製程晶片技術和市場,誰就更有底氣持續發展晶片產業。

電動車產業正是中國所長。反觀,現在川普要全力發展汽油單。中國有成熟製程市場支撐,可朝「最後一哩路」不斷努力。
積累實力及產業鏈建設,最終中國再獨立發展人工智慧晶片,也有了更好產業鏈基礎。長期而言,美國企業反而失去競爭力。

另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積體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12/11日表示,隨著外界封鎖越來越激烈,大陸在半導體晶片設計上必須提升技術水準,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有兩條技術路徑值得探索,一是架構的創新,之前業界已預見當前是電腦架構創新的黃金年代。再者是微系統集成,從封裝技術演進而來的3D 積體電路封裝技術正逐漸走向前台。

■成熟製程晶圓代工業,已出現「做越多、賠越多」詭譎戰況!

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發展兩極化,在先進製程方面台積電獨霸,三星、英特爾陷入困境!但是,在成熟製程方面,卻有廠商陷入「做越多、賠越多」的詭異現象。

由於身負大陸半導體自主發展重任的中芯國際,因受美國制裁影響,極紫外光曝光機(EUV)與高階深紫外光曝光機(DUV)設備採購受限,但仍須為華為代工7、5奈米製程。

雖然中芯使用DUV設備已能達到7、5奈米製程,但其代價昂貴,需至少進行四次曝光/蝕刻工序,不僅耗時且成本高昂,加上也會影響良率與生產速度。因此,若中芯不考慮良率問題,持續為華為代工以衝刺產量,恐難以擺脫「做得越多、虧損越多」的情況,即使扣除政府補助與水電、土地、稅負等優惠,中芯獲利能力仍難有顯著提升。

至於聯電則專心發展成熟製程,卻正在面對每年投資75到80億美元資本支出的中芯國際競爭。
根據SEMI統計,大陸目前已有44座成熟製程晶圓廠,預計2024年底,大陸將再興建32座大型晶圓廠,大多鎖定成熟製程。一片紅海啊!倖存者誰?

■大陸進一步緊縮稀土出口,恐對全球晶片產業產生深遠影響!

美國利用先進技術出口管制,阻礙中國大陸獲取科技技術。
反之,中國近日加強對稀有礦物出口管制,尤其是用於先進技術的稀土金屬的出口,同樣可讓先進國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家同步跑向終點。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自 10月初以來,已強化對外國公司和晶片製造商購買稀土金屬的限制,要求出口商詳細說明這些稀土金屬在西方供應鏈中的具體用途。同時,中國國有企業正收購國內最後兩家外資稀土精煉廠的控股權,此舉某種程度上顯示中國對稀土資源的進一步控制。值得注意的是,早前中國已先對用於晶片製造的銻、鎵和鍺等礦物實施出口限制。

此外,中國還採取措施限制有關國內稀土開採和精煉資訊公開,宣稱此類資訊屬於國家機密,此舉被認為是為了保護這一稀缺資源。

全球稀土供應鏈中,加拿大新高性能材料公司 (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 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最後兩家外資煉油廠的擁有者之一,尤其是在位於無錫的工廠,該廠主導了鏑的生產。鏑是一種關鍵的耐熱材料,廣泛用於晶片電容器。

鏑的售價,約每公斤1500人民幣。以前主要用於電動車強力磁鐵的添加劑,因其有很強的耐熱性,並已成為先進半導體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
過去幾年,輝達和其他電腦晶片製造商已改變每個晶片上數百個微型電容器使用的材料。電容器現在用超純鏑製成。在中國營運的冶鍊廠生產全球99.9% 的鏑。

與此同時,中國也透過化學上的進步來獲得優勢,使冶鍊商能以更低成本提取更多的稀土。中國有 39所大學有培訓稀土行業工程師和研究人員的課程,歐美大學大都只偶爾提供這種課程。總部位於洛杉磯的化學品製造商和分銷商 American Elements 董事長兼執行長 Michael Silver 說,中國的稀土冶鍊廠的溶劑萃取系統確實比國外的先進了一整個世代。

■中國開始禁止對美國出口關鍵稀有礦物質

中國開始禁止向美國出口鎵、鍺、銻和所謂的超硬材料鎢礦等稀有礦產,石墨的出口也將受到更嚴格的審查。這是世界上兩個最大國家之間技術戰的升級。
此前,拜登政府加強了對中國獲取美國先進技術的限制。
這項禁令表明,中國政府願意通過阻止用於製造武器和半導體等重要產品的重要零部件的出口來打「供應鏈戰爭」。

全球製造半導體等先進技術產品所需的關鍵礦產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如今北京加強對這些原材料的控制,以報復過去兩年美國對華技術出口的限制。在中國對鎵和鍺採取管控措施後,將會對美國產生以下影響:

1、全球鎵探明總儲量才23萬噸,中國的儲量占全球的80%到85%,中國鎵的產量占全球份額的94%,而全球鎵產量的80%被用於晶片製造,所以客觀上中國也可以反卡脖子。
因為,鎵的生產是伴隨氧化鋁的生產的產品,氧化鋁又只是電解鋁的原料,電解鋁的生產又需要大量電能,同時要把電解鋁賣掉得有對應的產業需求。也就是說,要生產晶片就得購買鎵,而要生產鎵就得建立氧化鋁、電解鋁的產業鏈,同時還要大量投資電力基礎設施,並且還要找到電解鋁的消費市場,還得能競爭得過中國的電解鋁產品。那麼,試問,對其他國家來說,要投入多大成本和多少時間,才能建起來這樣的產業鏈、並找到需求市場呢?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如果中國真的全面限制鎵的出口,美國三大晶片巨頭英特爾、高通和英偉達將受衝擊,因美國及盟友製造晶片時,將缺鎵了。
2、另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數據,美國使用的鍺有54%來自中國。鍺是一種用於紅外技術和光纖的材料。
3、另一個負面影響,即中國對超硬礦物鎢出口的禁令,鎢對於製造穿甲子彈和炮彈至關重要。

■中國擬進一步限制電池、鋰加工技術出口

中國商務部1/2 日公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調整內容顯示,提議對一些製造電池零組件和加工關鍵礦物鋰與鎵的技術實施出口限制,這些皆是中國占主導地位領域,其中包括一些用於製造陰極技術、電池零組件以及提取和加工鋰的方法,不過當局並未說明這些規矩何時生效。

三、人工智慧競賽,大陸正在「更快地迎頭趕上」!

中國有句俗語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然若「圍堵」策略能有效,最後「大秦」就不會滅了「戰國七雄」?

■陸企改採「多晶片混合」解決算力問題,來訓練AI模型

為解決人工智慧(AI)晶片算力問題,陸企AI開發部門正實施「多晶片混合」策略來提高AI在計算方面的能力,同時也進一步避免供應鏈安全問題。

尤其,「多晶片混合」計算的方法有諸多優勢,包括利用多個不同型號的GPU並行訓練,來共同提高大語言模型(LLM)訓練速度,由於可以同時處理更多數據,能更好地利用內存,大陸廠商可以降低對於更昂貴的輝達(NVIDIA)晶片的依賴,進而降低成本。

大陸AI公司已經開發「多晶片混合」技術,將來自不同供應商的 GPU組成一個訓練集群,包括百度和阿里巴巴都在研究這項解決方案。
例女`阿里巴巴自2021年以來一直致力於「一雲多晶片」解決方案,不過仍面臨需要像NVIDIA NVLink這樣的高速構架,確保不同的加速器能高效通信。因此,阿里雲已經開始轉向使用基於以太網的高性能網絡。

■陸企在美國分公司可合法採購受管制AI晶片,在當地進行研究

目前,中國獲取國外高性能AI晶片受到極大的限制。雖然仍存在著一些灰色渠道可以獲得高性能晶片,但是供給量還是比較有限。
因此,一些中國科技公司乃利用其在美國的分公司,在美國境內購買受限制的AI晶片,並在當地進行相關AI模型的研究。

例如,大陸網路龍頭企業阿里巴巴和騰訊已就此與輝達洽談,希望能在美國本土採購受管制的AI晶片,並將之使用於這2家公司在美國運營的數據中心。
此外,北京字節跳動旗下的短視頻平台TikTok受川普政府政策影響,也一直將其美國的用戶數據存放在甲骨文公司的伺服器當中,TikTok同時也通過甲骨文獲取一些輝達的AI晶片的算力支援。

從目前來看,中國企業不論是通過美國雲服務商獲取基於受限的AI晶片的算力支援,還是在美國本採購受限的AI晶片並在當地使用,這些行為顯然是合於法規的,並不違反美國的高科技出口禁令。

■中國積極推動AI晶片「國産化」

由於中企向輝達(NVIDIA)等企美購買用於人工智慧(AI)的晶片愈來愈難,中企正加速換用華為等中國企業開發的國産晶片。

例如輝達原先在中國AI晶片市場擁有大約90%的市佔率。但是,美國商務部啟動對中國AI晶片出口管制後,輝達的AI晶片H100等成為管制對象,雖然輝達改用降低性能的晶片對中國出口,但不久這款新晶片再遭到管制。
一連串的禁運令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中國大型網路企業受到影響,由於輝達供貨的不確定性風險太高,多數中國網路巨頭已決定加快轉向採用中國國産晶片。而被陸企選擇作為替代品而受到關注的是華為。

華為在受到美國制裁的情況下,與中國晶片代工巨頭中芯國際(SMIC)聯手,推動7奈米的高性能晶片投產,並於2023年8月推出搭載該晶片的智慧手機,只是目前「量産化」對華為來説也有問題。

另外,其他中國的晶片企業也將輝達無法進入中國視為商機,海光信息技術從2023年秋季開始供應新的AI晶片「深算2號」。新興的摩爾線程智慧科技公司也在2023年末發佈了AI晶片「MTTS4000」,宣稱很容易從輝達產品轉移數據。

不過,大陸AI晶片的國産化在備受期待的同時,量産則成為新的課題。因美國商務部又將海光等多家中國晶片企業列為出口管制的對象,這些企業都是委託台積電代工,他們之間的的交易也開始受到限制。

■雖欠缺先進晶片,但中國追趕西方AI模型仍速度驚人

儘管中國目前在先進晶片供給方面受限,但愈來愈多跡象表明,中國的AI新創公司追趕美國領先的人工智慧模型的速度已超出預期,令人印象深刻。

以新創公司 DeepSeek為例,該公司於11月發布其最新大型語言模型的預覽版。這款大型語言模型能力與OpenAI名為o1的推理模型相比毫不遜色。

與此同時,由阿里巴巴和騰訊投資的新創公司月之暗面 (Moonshot AI) 表示,其開發一個專門研究數學的模型,其能力接近 OpenAI 的 o1。
另一方面,阿里巴巴表示自家的一個實驗研究模型在數學上優於OpenAI 的o1 預覽版本。

自2023年年底以來,AI 開發人員越來越多使用一種名為「混合專家模型」(Mixture of Experts, MoE) 的技術,這種技術能降低對晶片的需求。
OpenAI前研究員、現任人工智慧企業家卡爾 (Andrew Carr)表示,中國「正在更快地迎頭趕上」。

AI 新創公司 Anthropic 的聯合創始人克拉克(Jack Clark)在他的部落格中寫道:「中國繞過出口管制的一種方法是,利用它可以訪問的硬體建立非常好的軟體和硬體培訓。」
他稱:「中國製造將成為 AI模型的一部分,就像電動車、無人機和其他技術一樣。」儘管如此,據中國高層稱,缺乏尖端晶片對中國新創企業來說是痛苦的,而且差距還會擴大。

■大摩:美國大型科技股的統治地位,恐在2025年結束

摩根士丹利 (大摩) 財富管理部門投資長 Lisa Shalett 在1/2 日表示,大型科技股的主導地位,如美股「七巨頭」,恐在2025年遭到動搖,主要受到利潤成長放緩影響。
由於 Alphabet(GOOGL-US) 、亞馬遜 (AMZN-US) 、蘋果 (AAPL-US) 、Meta(META-US) 、微軟 (MSFT-US) 、輝達 (NVDA-US) 和特斯拉 (TSLA-US) 等「七巨頭」2025年總收益料僅成長 18%,低於 2024年預估的 34%。
因此從高盛到花旗等各大投行,都敦促客戶進行多元化投資,以分散對科技巨頭的「高度集中」投資風險。

同樣,美國銀行的策略師 Savita Subramanian 在1/2 日也出具研究報告示警,「七巨頭」的成長預期已接近歷史最高水準,他們的收益料將走緩。

■谷歌前執行長施密特:美國有AI先發優勢,但中國最終會在應用端贏過美國

谷歌 (GOOGL-US) 前執行長施密特 (Eric Schmidt) 就中美兩國在 AI領域的激烈競爭表示,雙方都擁有主導 AI發展的資源、人才和意願。這場競賽具有深遠意義,因 AI進步可能會帶來新的科學發現、經濟效益,甚至是軍事戰略優勢。這是一場史詩級的大戰。

施密特指出,實際上是美國發明這項技術,美國在 AI創新方面仍是全球領頭羊,美國的 AI模型,特別是在生成式AI方面,已經設定中國公司企業追趕的目標。

施密特又說:「如你所知,美國一直試圖拖慢中國前進腳步。這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效果,但不是非常成功。中國最近推出的模型與美國最好的模型不相上下,這讓我感到震驚。」

對此施密特表示,中國一直面臨的問題是缺乏硬體。雖然美國設法限制中國獲取先進晶片,但中國也確實找到了繞過制裁的辦法。

施密特認為,儘管美國有先發優勢,但卻面臨供應鏈脆弱等挑戰。
雖然美國在半導體設計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它依賴於與中國製造業交織在一起的全球供應鏈。中國基本上生產半導體所需的所有零件。

施密特說:「由於中國有很強的應用能力,加上中國有更集中的控制能力,這集中控制能力可以有助於成功。從本質上講,中國有一個在企業內部快速應用的傳統。我認為,美國即使贏得競爭的第一階段,但中國最終也會贏得競爭,因中國在批量產品中應用這種AI技術的速度更快。」

四、「台積電」受制「窄基指數」的無奈

「窄基指數」是根據美國商品交易法(CEA)規定,若海外指數期貨單一成份股占該市整體指數權重連續3個月中有超過45個交易日超過3成,將被認定為窄基指數期貨,到時將撤銷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CFTC)交易許可,並自公告3個月後開始禁止美國投資人交易。

■台股是否重演3年前被打入「窄基指數」崩跌慘況?

7/31日台股遭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CFTC)列入「窄基指數」(Narrow-based securityindex),將限制美系投資人禁止交易台指期等3項商品。

台灣期貨交易所表示,台灣證交所加權指數依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CFTC)規定轉變為「窄基指數」,期交所台股期貨(TX)、小型台指期貨(MTX)及客製化小型台指期貨(MXFFX)也成為窄基指數期貨,3項商品限制美國投資者交易。

台股投資人擔憂被列入窄基指數,台股會大跌嗎?
此前,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台股指數曾一度被納入窄基指數,在這期間,指數從16571點下跌至12856點,高達3715點,台積電在此期間遭外資大賣超過86.5萬張,總規模超過4300億元,如今台股再次面臨納入窄基指數的風險,市場情緒陷入緊繃。

由於,台灣的期貨市場的主要外資,是來自於新加坡和香港,即便是美系外資,因為會有交易時間差,所以都有在新加坡和香港設有分點,就算台指期轉為窄基指數期貨,短期對市場影響應有限,但仍須對面臨「窄基指數」的威脅保持戒心?
因為,2025年1/20日後,一旦川普龍心不悅,以「關稅」逼迫「台積電」移民美國,在生產成本墊高下,恐怕市場估值須下修。
此時,目前外資持有台積電超過70%,一旦持股信心受衝擊,恐怕外資「斷、捨、離」的賣壓將源源釋出,台股將陷入跌勢中!

五、「台積電」負重「蛇」行,與ETF之亂

■台積電占台股市值37%,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目前台積電市值佔台股大盤來到37%左右,但一般主動基金持股,規定基金持股對單一個股不超過10%,而如果台積電市值長期佔大盤30到40%,以後甚至更高,主動基金經理人要打敗台積電,甚至要打敗大盤、或以大盤為主的被動ETF,這真的是有難度,甚至對台股漲跌風險太高。

對投資人而言,買入ETF就是為了分散風險,在可承受的風險下去追求報酬率最大化,否則直接買進台積電就好,沒有必要買進ETF或者基金!
但是,目前台積電市值在台股占比約37%,反而正在膨脹投資的風險!

例如,目前全球各大科技巨頭一致看好AI產業,搶買先進製程晶片武裝自己,所以對於台積電、台股皆有正面影響,然若哪天對於AI產業的變現能為產生疑慮,對於台積電、台股指數同樣會有負面影響。更遑論,科技革命日新月異。
那天,路上是否會殺出「程咬金」呢?

■被動型ETF,未來是否釀成台股「系統性風險」?

隨台股站上20000點後,市值型、高股息ETF申購掀起一波熱潮,募集短短幾天動輒1、2000億元的規模,連香油錢都拿來投資,在台引爆ETF之亂;從近來熱銷的ETF,可未來窺探出有三大風險,包括成分股太類似、被吃豆腐以及助漲助跌可能衍生的狀況。

尤其,由於目前各市值型成分股中皆以「台積電」為男主,上市後皆有助漲效果,但未來一旦基本面有變、遭大量贖回,就會加重台股跌勢,此「助漲、助跌」特質,未來恐發生系統性風險。

全球央媽印鈔不節制,市場資金太多,全球主要股市陸續攀上新高,不論小資或高資產族群都想參與這波資金行情,FOMO情緒助長了ETF的申購熱潮,這是ETF的優勢展現;不過,亢龍有悔,如何在飛龍在飛時刻、急流勇退,俗稱「投資智慧」。

六、跋尾—川普式「門羅主義」擬推「廣場協議2.0」?

台灣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近860億美元,想逃過川普魔掌,「難」矣!
僅祈盼1/20日,川普就任後龍心大悅,對「台積電」下手溫柔一點啊!

■台積電正迎來5片烏雲罩頂 ?

台積電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技術領先業界,在人工智慧浪潮下嚐盡甜頭,是半導體領域的贏家,因此,台積電2024年基本面表現亮眼,EPS達44元,尤其2025年就能量產2奈米晶片,預期2025年EPS將成長至55元,成長幅度約25%。

儘管,台積電未來營運似乎萬里無雲。但是,仍有5片烏雲值得注意。包括:

1、半導體產業景氣本身具有極強的「周期性」
半導體產業現在已經看到超過兩年的顯著成長,牛市已經走得太快了,因此2025年可能出現減速。
尤其,中美的人工智慧科技戰,美國對中圍堵將大幅降低對美硬體需求,此可能擾亂台積電的客戶需求,甚至讓半導體供應鏈提前進入結構性轉型。

2、台積電股價在2024年累計大漲81%,投資人是否要在高檔追價,亦需要審慎評估?

3、台積電美國廠2025年即將量產,是否會對整體毛利率造成壓力,仍是未知數?

4、台積電赴熊本設廠,可能培養出「日本國家隊」新勁敵!
日本砸下重金組成「國家隊」晶片製造商Rapidus搶攻2奈米,近期甚至傳出台積電第五大客戶博通願意試產,台積電面臨新的強大敵人進逼。

Rapidus在2022年成立,是日本政府聯手8家日本財團設立,背後更有著美國的支持,目標創造台積電之外的先進製程晶片製造商選項,日本不僅希望藉此在日本量產先進晶片,更奪回半導體產業的市場。若Rapidus能在2025年底投產2奈米先進製程,未來勢必成為台積電重要敵手。
而Rapidus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在於日本原本就是半導體材料大國,市佔率超過5成排名第一,且在設備領域也位於領先群,市佔率超過3成,加上日本政府持續向Rapidus注資,自然能橫空出世。

5、最後一點則是,目前最需要警惕的地緣政治風險。
例如拜登在1/13日,對華打出新AI出口限制,要求企業在出口有關AI模型訊息以及在海外建立大型AI計算設施時必須獲得政府批准許可證。
此新規定分爲3個等級。第1級:7國集團(G7)成員,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荷蘭、愛爾蘭等18個國家及地區,基本上不受規定限制;第2級:除第一級別的絕大多數國家,這些國家將面臨總算力限制,每個國家在2025年至2027年間最多可獲得約50000個AI GPU;第3級:主要是中國大陸、俄羅斯及其他被美國實施武器禁運的國家及地區。這些地區將受到最嚴格的限制,幾乎全面禁止進口美國廠商生産的AI GPU片。

然而,即將卸任的拜登似乎還有後續招數,將對銷往大陸晶片的更多管制措施,包括台積電在內的晶片製造商,將限制所有14奈米或16奈米以下製程的晶片,必須取得美國政府許可才能在大陸及其他國家與地區販售。
不過這晶片禁令,預定1年後才生效,預料短期內反而會先掀起一陣晶片搶貨潮,加上到時川普當家,究竟是否會實施或如何實施,可能都仍有變數。

這些規定也引發包括輝達在內的企業強烈反對,指責拜登政府對半導體、電腦、系統軟體的全球營銷進行官僚化的控制,這種對AI領域的過度監管,將威脅美國來之不易的技術優勢,且無助於增強美國的安全,還會削弱美國的全球競爭力,破壞美國的創新能力。講大白話,將傷害美國科技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

另外,也應關注川普上任後帶來的任何影響。
假如川普施壓台積電將先進製程移至美國,否則面臨高額關稅,將成營運一大挑戰;假如,川普激進的政策干擾了台積電的營運效率,將可能掩蓋台積電強勁的基本面,台積電是否能維持其高估值,將備受檢驗?

■美國擬推「廣場協議2.0」,台灣經濟剉咧等!

即將在川普新政府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米蘭,主張大幅調高平均關稅,並提出弱勢美元政策,建議與中國及歐洲等貿易夥伴簽署「海湖莊園協議」,仿效40年前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來糾正美元升值的趨勢,以增強美國的貿易競爭力。然後呢?

天道不仁,川普以美國貿易赤字為由,威脅要對美國貿易夥伴課「高關稅」,美國此做法,在歷史上類似《廣場協議》,迫使日幣強升、日本墜入「失落30年」。
《廣場協議》是1985年9月,包括美、日、德、英、法在內的5國集團(G5)在紐約廣場飯店會晤後簽署的協議,目的在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日圓及德國馬克等主要貨幣有秩序性地貶值,以解決美國巨額貿易赤字。
如今,招式用老,尚能飯否?

實際上,此對於有廣大內需市場的中國大陸,「高關稅」殺傷力有限,且美國此做法是「七傷拳」。但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此招殺傷力極大。

回顧1984年美國對台進行「智慧財產權談判」,指責台灣仿冒品讓美國於1982年損失60至80億美元的商業機會,同時也損失了12.1萬個就業機會;接著在1987年以「301條款」迫使新台幣在2年內升值33%,1989年時一度見到「25字頭」,這使得傳統產業只能快速外移,台灣勞工大量失業,整體經濟陷入「產業空洞化」的危機,進而造就台灣財富往半導體產業集中,中南部陷入一片淒涼。

如今,米蘭重施故技,旨在防止各國借助貨幣競貶,來提升出口競爭力,從而利用美國祭出「高關稅」手段,逼迫台積電將先進製程移至美國,否則面臨美國高額關稅制裁。台灣經濟是否將重演「產業空洞化」的危機?

■川普陣營正在研擬關稅「每月緩升」2至5%

川普陣營正在研擬基於《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案》,以每個月逐步調升2%至5%稅率的方式,期待增加談判籌碼,也避免通膨飆升,並達成川普對進口商品全面課徵關稅的競選承諾。

此種「逐月、緩升」的溫水煮青蛙式課徵關稅政策,將引爆提前前囤積來自中國進口的商品,但也只能遞延美國「通膨效應」,而該來的,就不會缺席。
而當這「政治」之手,干擾了市場自由運作,將使景氣暴衝後急挫,恐怕讓Fed的「降息循環」跳起了「恰恰」!

■只剩台積電「釘孤枝」、台股「荷蘭病」發病?

反觀,台股在台積電帶頭創高下,一度進攻24000點大關,但近期受美國「政治因素」影響,台股同步下殺,台積電雖相對抗跌,但仍面臨「關稅」的考驗?

台灣經濟目前高度倚賴半導體業,導致資金、人才與資源全部向半導體業集中,其他產業逐漸失去競爭力,傳產業如台塑四寶、中鋼等傳產獲利也大幅衰退。
但若半導體業景氣榮景下挫,台灣恐正面臨「荷蘭病」的考驗?是否應事先打個「高端疫苗」?

「荷蘭病」係指一國因單一產業的快速崛起,吸乾其它產業所需的養分。
台積電1/16日法說會預期公布耀眼的財報成績,但提醒投資人,景氣循環終有起伏,當半導體產業榮景退潮之際,熊市和空頭市場將隨之而來。

■「台積電」如何守得雲開、見月明?

即將卸任的雷蒙多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坦言,美國限制中國大陸獲得先進半導體技術的努力並未阻礙大陸的進步,阻撓大陸晶片發展是「白費工夫」啊!

美國推動的「晶片製造回流」,但非美國國內要素稟賦的利基,終究徒勞無功,即便強移「台積電」赴美,美國工會的工作價值觀及供應鏈不完整,亦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或許有人認為,美國推動「晶片製造回流」是台灣的機遇,吾人卻認為短視。
僅「美國製造」的「規模不經濟」,其製造成本可能已養不起美國市場,更遑論出口國際市場,未來恐非一個「慘」字了得?
當「台積電」無奈選擇,遵循「政治邏輯」愚公移山,此時,最好的戰術是「拖
」字訣,等待下一個讀過「經濟學」的領導人,來走回正途。

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在中國大陸,捨棄市場,重構供應鏈,將是緣木求魚啊!
美國也不可能永遠靠「美元印刷術」統治世界,但由奢入儉難,加上無力解決的「貧富不均」沈痾難治,何況

大陸和美國同為全球人工智慧(AI)產業的領先群,但兩國發展側重各有不同!大陸偏重應用領域,將AI與硬體相結合,將對人類實際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2024年11月,台積電停止向大陸供應7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AI晶片,輝達則在北京開設第二辦公區,過去1年輝達在大陸的員工增加20%。「逆勢」增加大陸投資的背後,是輝達對未來AI產業發展的判斷方向?

台灣作為外向型經濟體,資通訊及電子產業占台灣出口比重超過6成之上,如果大量半導體關鍵企業移往美國、日本及歐洲,又無法保持大陸市場份額,恐將「荷蘭病」一病不起。如何兼顧經濟命脈與地緣安全的雙重考量,如何在中美之間取得平衡,而不是一味「倚美抗中」,是值得政府反思的地方。

■歐洲半導體巨頭為何紛紛加碼「中國製造」?

川普式「門羅主義」正在分割國際市場,形成「兩極化」的市場,未來兩套規格,將迫使廠商「選邊站」?

受到「地緣政治摩擦」日益惡化影響,市場不確定性加大,為沖銷風險,許多半導體廠商開始尋求更具彈性的供應鏈。
而為了爭取中國市場,「中國製造」反而變成半導體廠商一種策略,一些歐洲和美國的半導體巨頭紛紛加碼在中國的投資。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巨大吸引力。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隨著西方電動車市場的低迷,中國市場對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等歐洲主要晶片製造商而言正變得愈來愈重要。

尤其,從商業價值角度考慮,在中國製造和研發可以更及時地回應客戶需求,也有降低成本的優勢。

另外,為了應對地緣政治風險和供應鏈安全需求,中國客戶對於某些難以替換的關鍵部件提出了本地化生產的迫切要求,因而,許多廠商決定調整生產佈局,將部分產品的製造環節轉移至中國的代工廠。
例如,2024年11 /21日,意法半導體正式宣布與華虹宏力半導體製造公司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聯合推進 40nm微控制器單元(MCU)的代工業務,旨在滿足市場需求、優化供應鏈。

去年,意法半導體也與三安光電宣布,將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專注於研發、生產和銷售高性能矽基碳化矽(SiC)功率裝置和二極管,該專案總投資約 32 億美元。

此外,恩智浦也透露將建立一條中國供應鏈。由於恩智浦在天津已有自己的封測廠,因此,這項說法意味著部分晶片的前端製造也會放到中國。

■No「比較優勢」原則,No「物美價廉」商品!

川普式「門羅主義」是一種違反經濟學「比較優勢」原則的作法,也違反了「WTO自由競爭」原則的作法,不僅無助於本身生產力提昇,將讓歐美消費者無法享用「物美價廉」商品?

其實,「吹滅別人的蠟燭、並無法使自己更光明」,只是在掩蓋國家競爭力衰敗的真相。亦即,美國真正害怕的是,如果中國製造更上一層樓,會進入AI製造的高端領域,會端走「美國第一」的飯碗?此讓「美國偉大」越趨藐小,「美元」將一路貶值。在此「零和博弈」思維下,美國在愈缺乏自信下,就愈走向「圍堵中國」策略一途!

然若「圍堵中國」策略能有效,那麼,「大秦」就不會滅了「戰國七雄G7」?
去問問蘇秦、張儀吧!

吾人認為,中國經濟最終將在克服萬般困難下、持續發展,因中華民族其有強大的韌性,加上插上國企和民企一雙翅膀,在「計畫經濟」規劃下,在長期願景的引領下,在不受「選舉」的因素干擾下,可自由自在地飛往亮麗的蒼穹。
祝願歐美各國反思、學習東方處世哲學的優點!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3条)

  • esta visa usa from uk
    esta visa usa from uk 2025 年 4 月 25 日 下午 5:17

    Pretty! This has been an incredibly wonderful article.
    Thank you for supplying this info.

  • do i need a visa for usa from uk
    do i need a visa for usa from uk 2025 年 4 月 25 日 下午 3:37

    Hi there, this weekend is pleasant in favor of me, since this point
    in time i am reading this impressive educational article here
    at my residence.

  • how to get esta for usa
    how to get esta for usa 2025 年 4 月 22 日 下午 2:42

    What i do not realize is actually how you are no longer really much more smartly-preferred than you might be now.
    You’re so intelligent. You understand thus significantly in relation to this topic, made
    me individually believe it from numerous varied angles.

    Its like women and men are not fascinated unless it’s one thing to accomplish with Girl gaga!
    Your personal stuffs nice. Always maintain it
    up!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