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是「上帝的資產」(二)
2home.co 楊惟婷
全球地緣衝突加劇與市場不確定性攀升的背景下,債市、股市劇烈震盪,資金正加速湧入「避險資產」黃金。
黃金2025年以來已上漲逾40%,成為2025年表現最佳的資產之一。
至9/23日,現貨黃金創下的每盎司3,790美元歷史新高。
投資人目前最大的困惑是:「避險之王」黃金,在創新高後還可以買進嗎?
黃金的「狂飆」有其底層邏輯。通常,黃金價格與五大因素息息相關:實體黃金供需、美元強弱、地緣政治風險、利率環境、通膨。
首先,從供給端來看,全球黃金資源高度稀缺,已探明且可經濟開採的黃金儲量僅 5.4萬噸,2024年全球礦產量 3,661噸,依此計算現有儲量僅夠開採約 15年,物稀為貴。
其次,川普2.0大打關稅牌,不僅增添地緣政治的風險,關稅與貿易戰也可能進一步引起經濟衰退、或是通貨膨脹的可能性,黃金作為「超主權貨幣」的穩定性遠超比特幣等虛擬資產,「避險需求」成了推升了這波黃金創新高的主要動能。
再次,各國央行過去15年持續購金,近3年更是拉高到每年超過 1,000噸。
目前地緣政治及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仍在,各國央行「去美元化」買盤依然強勁,成了黃金下檔的主力支撐。
尤其,近日黃金在「降息預期」推動下,表現突出,未來在全球降息環境下,依然對金價走勢有利。隨著「降息」趨勢持績,2026年金價上漲的動能應會延續。
最終,法人機構(ETF)與散戶將FOMO的湧入,進一步推高金價。
例如中國國內黃金ETF規模 2024年暴漲超百億元,2025年上半年成長動能更猛,迄今,華安黃金ETF規模年內暴增110%,增加317 億元,華夏黃金ETF 規模成長 224.53%,增加 32.31億元。
摩根士丹利金屬與礦業商品策略師 Amy Gower表示,黃金其實已超越其傳統的避險資產角色,演變成為衡量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狀況的「晴雨表」。
她補充說,投資者不僅將黃金視為對抗通膨的工具,未來更將其視為抗衡經濟衰退、到地緣政治風險等諸多因素的利器。
自2020年後,全球秩序重構加上美元信用波動,以及美債規模攀升、關稅政策變動、降息預期等因素,在不確定性主導下,各國央行開始推動儲備資產多元化,黃金成為法人機構與個人資產配置中不可取代的避險選擇。
或許,金價短線有漲多回檔的風險,但中長線依然利多可期。尤其,中國將帶領全球央行持續購金,此可能激勵黃金步向一個罕見長期大牛市?
四、永遠的「避險資產」之王
當世道存在不確定性時,主權機構會轉向他們最熟悉的資產——那種歷經數千年風雨仍屹立不搖的資產,而非僅有數十年或數百年歷史的選擇。
而黃金被納入儲備資產,即為首選。
(一) 黃金可用來規避「地緣政治風險」
黃金向來被視為對抗地緣政治和經濟動盪的避險工具,俗語說「槍聲一響、黃金萬兩」,只要戰亂動盪一發生,黃金價格即開始大漲。過去幾年,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衝突」,不斷帶動黃金的避險和分散配置需求,支撐了金價。
而製造「地緣政治衝突」,一向是美國維護「美元霸權」的必要手段。
自2022年2 /24日「俄烏危機」開打,2023年10 /6日「以色列和哈馬斯衝突」爆發以來,這中間皆有美國的「影武者」,而在這期間美元走強,但金價也一路走高。2024年,黃金市場對中東緊張局勢進一步蔓延的擔憂快速升溫,由此引發的避險買盤給金價提供支撐。儘管中東衝突的風險似乎得到遏制,但不確定性仍繼續支撐金價。
尤其,當人們擔心美國的財政赤字上升和更多地緣政治風險,而黃金可以儲存價值。加上川普關稅戰將使通膨升溫,使長期債券殖利率回升。債券殖利率和美債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因此,投資人顯然會逃離美債、並以黃金作為避險的工具。
2026年,面對川普關稅戰、股市高估值、消費者信心走疲、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潛在的經濟衰退、潛在的銀行業倒閉危機等因素,許多投資者的情緒已發生反轉。在市場不確定性和投資者憂慮情緒之下,黃金「避險需求」將強化,將成為金價2026年的強大支撐力量。
■製造「地緣政治衝突」,是美國維護「美元霸權」的強項!
綜觀,從韓戰、越戰、中東戰爭、俄烏戰爭,到台海兩岸對抗,甚至極右派崛起的分裂歐盟,這中間皆有美國的「影武者」介入。
因為,一個分裂的世界、一個遍地戰火的世界,才需要「美國軍備」、「美元霸權」的保護!亦即,一個不太平的世界、一個狼煙遍地的世界,美國才能「再次偉大」!
■「地緣政治衝突」推升避險需求,金價恐再寫歷史新高
面對全球「地緣政治衝突」不斷,投資人避險需求持續升溫,幫助黃金再創歷史新高。
事實上,自 2022年俄烏戰爭以來,新興市場央行持續在倫敦進行場外交易 (OTC) 大量購買黃金,尤其中國購買最大量。
未來,地緣政治風險仍為焦點,尤其美國川普、以色列不斷製造衝突,皆可能升級為更廣泛戰爭的擔憂。一旦「地緣政治衝突」推升了市場「避險情緒」,將使金價再創新高。
■川普是最大的「不確定性」,將可使金價獲得支撐!
由於川普實施更具「保護主義」的貿易戰,例如對各國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這帶來不確定性,也推動了避險需求,使金價持續走高。
尤其,川普對進口商品課徵高關稅,會提高進口商品價格,而可能引爆通膨。
且川普也支持低利率,這也與控制通膨的方式相反。
此外,川普還希望進一步減稅,增發更多國債,這些皆對金融市場造成不穩定。
再考慮到川普上任後聯邦赤字可能持續增加,使美債市場承壓,黃金將取代美債成為最佳「避險」工具,使黃金將更具吸引力。
以上這些因素,可能使全球經濟成長面臨更多波動和通膨升溫風險,皆可推升黃金避險需求。
(二)全球經濟降溫風險
川普貿易戰正引發全球經濟降溫風險,經濟下行壓力愈來愈大,而當前美國龐大且擴大的財政赤字令人擔憂,皆可能推高風險溢酬。
聯準會 (Fed) 的貨幣政策正面臨政治力干預。儘管通膨率仍高於決策者預期,但經濟趨軟為降息提供了合理依據,此為通膨埋下伏筆。但經濟降溫風險並未消除,而通膨陰霾未散,將持續干擾聯準會降息意圖的實現。
■美國房市陷入「高利率 + 低庫存」的雙重困境
2025年上半年,長期高利率持續壓制購屋需求,但庫存緊張壓制房價下跌空間。
房屋銷售量徘徊在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低點,產業呈現「類衰退」狀態。
Fed 在9月啟動降息周期,但利率下調對銷售的刺激作用恐需要等到「2026年」才能真正顯現,美國房市的全面穩定仍需時日。
■哈佛重磅預警:全球AI失業潮2年來襲、世界經濟大崩盤在即!
人工智慧(AI)導致全民失業,絕非空想。哈佛商學院Korinek教授6/25日就警告指出,通用人工智慧(AGI)可能在未來 2至 5年內實現,屆時 AI失業潮將席捲全球,並可能引發全面的經濟崩潰。
Korinek教授表示,AGI 的出現將徹底改變現有的經濟架構,對勞動市場、生產力與財富分配產生深遠影響。他強調,目前 AI 在數學與程式設計等能力上已達近乎「飽和」的水準,人類的競爭優勢正在迅速縮小。
同時,Korinek 預期,未來幾年企業加碼 AI投資後,將帶來規模化的衝擊與報酬。他直言:「AI 將在未來全面改變經濟運作模式。」
尤其,Korinek 指出現有的收入分配制度已難以為繼。隨著 AGI可取代幾乎所有人類職能,薪資水準將持續下滑,貧富差距勢必擴大。因此,他建議各國應建立「無條件基本所得」(UBI)制度,確保全民能共享 AI 技術帶來的經濟成果。
此外,Korinek 也強調,教育體系必須立刻因應。他認為,未來最關鍵的能力將是有效使用 AI系統,這將成為學生、員工乃至企業領導者的核心競爭力。
若不及早規劃收入保障與教育改革,Korinek 警告,AGI 所帶來的廣泛失業現象將嚴重衝擊社會穩定。他呼籲政府應提前制定應對政策,以降低科技發展引發的社會撕裂風險,及發展失控並傷及全人類。
■金價飆漲、碾壓美股市場,重現2008年不祥訊號
鑒於2025年 4月後債券和股票市場同步出現急劇拋售,加上「對聯準會獨立性的新質疑」,使用黃金對沖投資組合風險的策略已重返舞台中心。在全球局勢下,美元資產不再是萬無一失的避風港,這促使機構和主權買家紛紛湧向黃金。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黃金目前占全球央行總儲備的15%,遠高於2022 年初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的 9%。這一躍升反映了新興市場經濟體和專制政權正在進行結構性轉變,力求擺脫對美元的依賴,促使各國都在競相囤積黃金。
2025年多股強勁的力量匯聚,共同推動金價飛漲,現貨價格史上首次突破每盎司 3790美元,黃金作為避險工具的角色再次成為市場焦點。
黃金在2025年的40%凌厲漲勢,已將美國標普500指數遠遠拋在腦後,這種貴金屬與股市之間的巨大分歧,與 2008年的情況類似。那一年,金融市場最後一次目睹如此劇烈的脫鉤,而隨之而來的,卻不是好消息。
川普試圖重塑世界地緣政治秩序的舉動,可能帶來不幸,這對黃金是利多消息。此外,2025 年會是另一個 2008 年嗎?
關鍵的區別在於,2025 年黃金的強勢並非對股市崩盤的被動反應,而是投資者在地緣政治和貨幣政策不確定性下,採取主動避險的結果。
但這並不意味著風險降低了,只是投資者可能面臨的是一場「慢火燉煮」、而非「瞬間大火」的危機。
如果金價飆漲碾壓美股市場這種分歧持續擴大,投資者就需要思考:黃金是否是一隻在閃爍警示信號的「金絲雀」?
■若史上最大經濟泡沫破裂,黃金將是唯一避難所!
想想看:美股是否正在形成泡沫?
如果說「泡沫」是指市場漲幅不斷超前於企業獲利,那麼,一旦企業獲利衰退,我們就處於泡沫之中。
從這層面來看,諷刺的是,由於大型科技企業努力裁員的結果,以抵銷現在AI基礎設施投資的折舊費用,從而市場擔心的泡沫破裂尚未發生,美股派對仍在進行中。
另外,AI 模型的開發成本日益上升,未來只有少數科技巨頭能繼續投入,這將導致市場壟斷與創新受限,全球股市受制大型 AI 企業出現了畸型化發展。
而股市估值不斷被調高,但大多數仍處在最樂觀的氛圍中。
然而,唯有泡沫破裂的時刻,往往才知道市場確實被高估,但「泡沫」這件事目前尚不在投資人雷達上。
Goldmoney研究主管阿拉斯代爾‧麥克勞德(Alasdair Macleod)近日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嚴峻,幾十年來不計後果的貨幣政策,反推升巨大的信貸泡沫。
原因包括政府陷入債務陷阱,加上大多數經濟體在2025年陷入停滯,銀行向私營部門放貸的風險已越來越大。
麥克勞德將目前的情況與南海泡沫和鬱金香狂熱比較,示警這次的泡沫規模是兩倍大,換言之,如果泡沫破裂,任何央行恐無能為力。
麥克勞德提醒當前金融體系的脆弱性,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潛在全球衰退迫在眉睫的隱憂,未來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吸引力可能會繼續增長。
金價在2024年上漲逾26%,成為表現最好的資產之一。
由於川普上任後提高關稅和通膨加劇,加上聯準會降息預期,繼續加強黃金避險地位,金價2025年迄今又上漲逾40%;唯一可確信的是,當全球金融體系處在崩潰邊緣,史上最大經濟泡沫可能快破裂,此時黃金將是唯一避難所。
(三)做為對沖「通膨」風險的工具
黃金也是抵抗「通膨」的好工具。
■美國聯準會「降息」恐爆發「停滯性通膨」!
研究機構 Gavekal 策略師 Will Denyer發表報告警告,美國聯準會若在 2026 年起在新領導班底下,偏重就業目標、放任通膨升溫,恐引爆通膨與經濟停滯並存的「停滯性通膨」局面。
Denyer 在報告中指出,當年土耳其總統艾爾段多次撤換央行總裁,以尋求願意配合其「低利率壓通膨」主張的官員,最終導致土耳其里拉在十年間貶值超過9成、通膨率飆破三位數。若川普政府的貨幣政策方向實施類似思維,美國有可能面臨類似命運。
根據他觀察,目前美國就業成長減速,失業率升至 4.3%、創下2021年來新高;同時超級核心通膨 (supercore inflation) 仍居高不下,而這正是聯準會主席鮑爾最重視的物價觀察指標,顯示通膨壓力根深蒂固。
而他預測,2026 年起,川普減稅政策的經濟刺激效果將壓過 2025年關稅政策的財政緊縮效應,屆時全球同步寬鬆 (包括日本、中國與歐洲) 將進一步助長通膨壓力。
他認為,若美國陷入通膨型衰退,美債價格將進一步回落,股市則有望上漲。
在這樣充滿矛盾與不確定的市場條件下,Gavekal 建議投資人應逢高減碼股票與長期債券,轉進短天期美債與海外資產,同時配置黃金、比特幣等抗通膨資產以因應潛在風險。
■美銀:近20年首個「利率降、通膨升」局面恐出現,同時美元將暴跌!
美銀分析師 Howard Du 帶領的全球研究團隊8/14 日出具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市場已將 9月 Fed降息 1碼機率定價至接近 100%,且預估2025年剩餘時間累計降息至少兩次。這意味著,即便通膨升溫,Fed 也可能重啟降息。
報告指出,根據美銀測算,基於基數效應,即便今年剩餘時間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月增率維持在 0.1%,CPI年增率年底仍將回升至 2.9% 左右,較上半年2.3%至2.4%的水準明顯上升。
此外,「對等關稅」政策也為未來幾個月通膨帶來供給側衝擊的上行風險。
美銀強調,這種「通膨上行、利率下行」的組合極為罕見。
自1973年以來,Fed 在通膨上升時、降息機率僅16%。上一次出現這種政策組合是在 2007年下半年至 2008年上半年,當時全球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推高整體通膨,Fed 基於房市和勞動市場疲軟跡象選擇降息。事後仍出現「次貸風暴」!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是在 2007-2008 年,當時彭博美元指數下跌約 8%。
因當央行在通膨抬頭時降息,會壓低經通膨調整後的實質政策利率,削弱本國貨幣吸引力。
而2025年美元走勢與 2007年相關性最高,料將創下 1999年來最大年度跌幅,對美國利率高度敏感的美元兌日元在此情景下往往跌幅最大。
因此美銀分析師鼓勵交易員買進歐元、賣出美元,目標年底前推動歐元兌美元匯率漲至 1 歐元兌 1.2 美元左右。
五、做為「實體資產代幣化(RWA)」的載具,黃金將光芒萬丈!
世界黃金協會 (WGC) 正引領一場旨在重塑全球黃金市場的重大數位轉型,近期推出「集合黃金權益」(Pooled Gold Interests, PGIs),這項創新框架旨在將倫敦規模高達9300億美元的場外 (OTC) 黃金市場,帶入數位化時代,此舉可能釋放「沉睡」黃金資產潛力。
「集合黃金權益」(Pooled Gold Interests, PGIs)這項創新框架,有望重新定義黃金作為金融工具的角色,並大幅提升其流動性、抵押品效率及風險管理能力。
此計畫預計將在 2026 年初透過一項試點計畫正式亮相,目標是讓黃金在日益數位化的金融生態系統中保持競爭力,並搭上預計到 2030年將達到 2.5兆美元的代幣化資產市場浪潮。
■PGIs:融合傳統與數位優勢的「第三支柱」
傳統的非指定黃金雖然提供較高的流動性和簡便的結算機制,但要求持有人承擔託管機構的信用風險,因為所有權不與特定金條綁定。
WGC 將 PGIs 的推出視為倫敦場外黃金市場交易模式的「第三支柱」。這種混合模式旨在結合指定黃金的所有權確定性,與「非指定黃金」(Unallocated Gold) 的流動性優勢。
PGIs 代表著對實體黃金的數位化、分割所有權,這些黃金被存放在獨立的保險庫中。與傳統的「指定黃金」(Allocated Gold) 不同,後者涉及特定金條的直接所有權,提供高度確定性並隔絕託管機構的信用風險,但需要實物託管且交易成本高昂。PGIs允許投資者數位化地擁有和轉移小份黃金。
PGIs 的結構由律師事務所 Linklaters 開發的法律框架支持,確保每個單位都對應到託管中可驗證的黃金重量,保障實物黃金的實益所有權。
區塊鏈技術被用於即時追蹤所有權轉移,提升了透明度並減少了結算摩擦。而這項結構提供了法律確定性與操作靈活性,對於貴金屬交易的創新至關重要。
世界黃金協會執行長 David Tait 指出,儘管黃金近期價格創下歷史新高,但長期以來,它在銀行和投資者的資產負債表上主要扮演著一種流動性差、無收益的靜態價值儲存角色。所以,黃金必須實現數位化,才能擴大其市場覆蓋範圍,並賦予其「盈利」的潛力,例如作為抵押品以產生收益。透過 PGIs,黃金可以作為一種動態抵押品資產發揮作用。
根據《CoinRank》的報告,黃金的數位化可以釋放其在附買回市場中的用途,使機構能夠利用抵押品來創造收益。這是一個重大的轉變:黃金,這個曾被視為被動的資產,現在可以在金融系統中與現金及其他高流動性抵押品競爭。
亦即,PGI 將使質押黃金變得和質押債券一樣簡單,目標是將黃金定位為與數位原生債券或現金並駕齊驅的金融資產。
WGC 估計,透過簡化所有權轉移和驗證過程,PGIs 可以將抵押品管理成本降低高達 40%。例如,在附買回交易中,銀行可以將其黃金持有量代幣化為PGIs,並將其用作短期借款的抵押品,從而繞過實物交付或第三方中介的需求。這種效率在後 2020年代的金融環境中至關重要,因為速度和成本效益是首要考量。
此外,PGIs 最引人注目的優勢之一是其降低交易對手風險的能力。
傳統的非指定黃金讓投資者面臨託管機構的償付能力風險,而 PGIs則透過確保每個數位代幣都對應到實物隔離的黃金部分來緩解此風險,並透過即時區塊鏈審計進行驗證。這種透明度也解決了黃金市場長期以來存在的,所有權和來源不透明的問題。
根據《Discovery Alert》的報告,WGC的區塊鏈系統允許即時追蹤黃金轉移,使其更容易驗證抵押品的真實性並防止重複支出。對於監管機構和機構投資者而言,這代表著朝向更值得信賴和標準化的黃金市場邁出了重要一步。
世界黃金協會的試點計畫預定於 2026 年第一季度進行,以測試 PGIs在真實世界情境中的可行性,例如跨境結算和附買回交易。
此試點將重點演示 PGIs 如何將結算時間從數天縮短到數分鐘,使黃金與現代金融基礎設施的速度同步。
■世界黃金協會(WGC)預計推動「數位黃金」,黃金將不再是「無收益資產」?
由於對大多數銀行和投資者而言,黃金在資產負債表上仍是流動性差、無收益的靜態資產。因此世界黃金協會 (WGC) 計畫推出名為「集合黃金權益」(PGIs) 的數位化黃金,此舉旨在為規模高達 9300億美元的倫敦實體黃金市場,創造全新的交易、結算與抵押模式,可能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數位黃金」的核心優勢,在於賦予黃金「盈利」的潛力。即數位化後的黃金,將允許銀行和投資者交易存放在獨立帳戶中實物黃金的分割所有權,這將為倫敦現有的「指定黃金」與「非指定黃金」交易模式外,創造第三種交易類型,將可用於滿足保證金要求或作為抵押品,從而產生收益。
從抵押品角度看,銀行將大幅受益,因為它們獲得了將資產負債表上的黃金用作抵押品的機會。此舉,可徹底改變全球資產管理機構對黃金的看法。
■世界黃金協會(WGC)預計推出「數位黃金」,市場接受度有待觀察?
世界黃金協會(WGC)預計在2026年第一季推出數位黃金,命名為「共同黃金權益」(pooled gold interests, PGIs)允許銀行業者和投資人買賣存在獨立帳戶中的實體黃金部分所有權,此舉將改變規模超過9275億美元的倫敦黃金市場生態,企圖讓黃金像債券或現金一樣可以被靈活運用,踏出歷史性一步。
假若,黃金得以數位化,不僅能降低入場門檻,還有機會滿足追加保證金或作為抵押品等市場需求,目標是建立黃金數位機制,讓全球眾多資產管理機構以不同角度看待黃金,預計2026年展開商業試行計畫。
儘管WGC的想法相當具有前瞻性,但黃金的數位化,可能觸發部分投資人的擔憂,挑戰依然存在。
例如代幣化資產的監管框架仍在演進中,全球黃金市場的碎片化特性可能會減緩 PGIs 的普及。
此外,習慣於傳統黃金交易的市場參與者可能會抵制向數位模型的轉變。
另批評者認為,黃金的核心魅力在於其實物實在性,是「對抗金融複雜性、不透明性和槓桿的工具」,而數位化可能重新引入這些風險。故市場接受度有待觀察?
六、跋尾—-美國「貨幣超發」,將讓金價保持「多頭」格局
黃金在人類文明史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自古埃及、羅馬帝國時期起,黃金一直是衡量財富與權力的重要象徵。
進入近代,黃金曾與貨幣體系緊密結合,例如19世紀的「金本位制度」將各國貨幣的價值直接掛鉤於黃金。
回顧到1944年7月建立「布雷頓森林制度」,美元與黃金掛鉤,可以按35美元價格,從美國那裡兌換成一盎司的黃金。
然而,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宣布終止美元與黃金的兌換制度,結束了「布雷頓森林制度」,黃金從此成為自由市場交易的商品,其價格開始受到供需、市場情緒及全球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
如今,因為美國「貨幣超發」、美國又毀約不給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所以「美元」已貶值到3790美元才能兌換一盎司的黃金,這就是「美元」50年來的貶值「真相」!
尤其,美國Fed在2025年又將面臨一個「老」問題:
面對不斷飆升的爆炸式債券利息支付,美國Fed必須在2025年降息支持財政部;但若美國財政部又繼續超發美債,這將不可避免地造成債券殖利率回升,那麼,Fed將陷入進退維谷。最終「政治」仍凌駕Fed獨立性,「降息」先行,但2026年「通膨」將蠢蠢欲動,但兩者皆可持續支撐金價!
就黃金市場而言,在2025年經歷這一波暴漲之後,金價目前均線仍保持多頭排列,未來再創新高的機率高!因為黃金的「價值」,正由美元的「貶值」來創造!
另2026年金價想再屢創新高背後最大推手,將是全球央行「去美元化」買盤;除地緣政治、美債違約避險買盤絡繹不絕;黃金ETF及散戶回補買盤終將前撲後繼。亦即2026年黃金走勢,似乎仍然利多不斷………..!!!
■目前全球現貨黃金價值實際上已超過28兆美元!
隨著美國聯準會(Fed)和全球其他央行近來陸續步入新的寬鬆周期,黃金價格最近無疑受到進一步上行推動。2025年以來,黃金價格已經大漲近40%,為過去30年來歷史同期漲幅最大的一年。
國際金價一路連創新高,逼近3,790美元/每盎司:全球實物黃金的總市值實際上已突破28兆美元大關!
那麼,黃金市值突破 28兆美元關卡,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
答案是,根據世界黃金協會2024年2月公布的數據,截止 2023年年底,全球已開採的黃金存量為 212,582噸,將這個數字折算為盎司(1噸 = 35,273.96盎司),再乘以目前金價(3,700 美元),實際上已超過 28兆美元。
那麼,28兆美元的黃金購買力究竟有多大呢?
如果放到當下股市,全世界的黃金差不多可以買下全球前十大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
■Fed降息循環下,黃金將迎來超級行情?
面對美國經濟成長放緩的潛在風險,聯準會 (Fed) 啓動貨幣寬鬆政策方向,這種政策轉向轉變迅速點燃市場多頭熱情,全球金融市場正經歷新一輪資產重估,而此「降息預期」正透過多重傳導機制,推升國際金價突破關鍵技術壓力區,持續上行。
值得注意的是,從定價邏輯分析,金價與實質利率呈負相關。
透過經典公式「實質利率 = 名目利率 – 通膨預期」
可見,Fed 降息操作將直接壓低名目利率水平,而持續存在的貿易摩擦及供應鏈重建因素,令美國通膨率維持在 2.15%-2.4% 的相對高檔位置,這種雙向作用機制正在壓縮實質利率空間。
根據估算,若 10年期美債殖利率由 4%降至 3.5%,配合通膨預期上升,實質利率恐將回落至 1.1%水平,理論上可推動金價實現一到兩成的漲幅。
同時,降息導致的美元資產殖利率下行,促使國際套利資本重新配置資產組合。歷史數據顯示,美元指數與金價通常呈現反向波動,例如在2006-2012年、2018-2021年等降息周期中,美元貶值均伴隨金價顯著攀升。
另外,黃金也展現出穩定的抗通膨屬性,全球主要央行持續增持行為,印證其作為避險資產的戰略地位。
■「錯失良機 (FOMO) 」的恐懼情緒,正主導金價多頭走勢!
隨著2025年經濟放緩,恐引發美股拋售,避險情緒有望成為推升金價牛市的關鍵催化劑。此時有望迎來有史以來最激進降息時期,「錯失良機 (FOMO) 」的恐懼可能會主導黃金市場,為金價多頭奠定不敗基礎。
亦即,一旦美股開始大幅下跌,就沒有什麼能阻止黃金上漲。
尤其黃金似乎正在被世界上一些財力最雄厚的央行買入。
WGC 資深市場分析師 Louise Street 指出,第三季投資者的「錯失恐懼症 (FOMO)」成為推動黃金需求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
受到未來降息前景的鼓舞,同時也考慮到美國財政擔憂和中東衝突升級的背景下,驅動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重要作用,投資人展現出追漲的熱情。
事實上,美國經濟衰退應無可避免,首先衝擊經濟的將是一波債務違約潮骨牌效應。接著勞動力市場開始惡化,消費支出下降,導致更多違約,直到Fed 最終重啓「暴力降息」。有鑑於此,金價必然會大幅上漲。
尤其在聯準會啓動大降息下,將伴隨著通膨回歸,全球經濟恐將在未來幾年陷入停滯性通膨 (Stagflation)。
■Sprott:因美債風險尚未被計入價格,金價可能續漲!
Sprott Inc. 執行合夥人Ryan McIntyre表示,黃金持續受惠於強勁且穩定的央行需求,以及近期北美與歐洲投資者轉向黃金ETF的趨勢。而他提醒,美國債務風險尚未被計入價格,一旦投資者納入考量,金價可能飆升。
Ryan McIntyre表示,自2022年 2月俄烏戰爭以來,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量顯著增加,成為推升金價屢創新高的長期「基石」。
而過去一年,零售買盤的增加是新的趨勢,主要體現在黃金ETF實物黃金持有量的上升,2025年以來已增長約 11%。這種轉變是全球性的,亞洲投資者多年來穩定買入,而近期歐洲和北美投資者的加入,使全球資金流動整體轉為正向。
McIntyre 指出,投資者轉向黃金的核心驅動力是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包括:
- 美國債務與財政風險加劇
美國當前財政狀況嚴峻,特別是占 GDP 7%的赤字,其中大部分用於支付淨利息。若利息支出耗費經濟成長的大部分,甚至超越成長率,這暗示著債務無法償還,將迫使政府印製大量鈔票,進而威脅美元價值了。此時,黃金因其作為傳統避險資產的歷史而受到青睞。
- 機構投資人信心的侵蝕
川普針對聯準會獨立性的攻擊則令人難以忽視,因為這直接打擊美元的信譽。
對尋求避險的機構投資人而言,黃金是最終的選擇。他建議黃金應占投資組合中至少 10%淨資產。
■金價將邁入「新多頭階段」?
據資產管理公司Sprott Asset Management 市場策略師 Paul Wong 在報告中寫道,「黃金已進入新的多頭階段,受到央行買入、美國債務攀升以及美元已見頂等因素的推動。」
根據Wong 解釋道,隨著美國債務增加,美國政府可能會選擇印鈔以應對赤字,這可能導致貨幣貶值。這種對法定貨幣信任的侵蝕,提升了黃金作為可靠保值方式的吸引力。
而美銀商品策略師 Michael Widmer 表示,金價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歸因於政府高額債務水平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不斷升級。此通常會導致投資人湧向避險資產,例如黃金,以抵禦全球市場風險與不穩定性。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團隊亞洲區投資長巴亞尼也提示,預期各國央行將繼續增持黃金,且由於進一步降息、央行的戰略性黃金購買、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以及私人投資者對黃金的強勁需求等利多,將讓黃金價位更有支撐。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也表示,除了美國聯準會開啟降息週期、各國央行維持強勁買盤,接下來黃金ETF持倉量回升,即使金價短線可能存在漲多過熱疑慮,但長線來看,宏觀環境有利於黃金價格走勢,金價未來可望再創新高。
■岡拉克:估美國衰退機率高達60%,看好黃金漲至4000美元!
有「新債券天王」之稱的岡拉克 (Jeffrey Gundlach) 一直看多黃金,並預測金價將升至 4,000美元。
DoubleLine Capital 執行長兼投資長岡拉克在3月表示,「黃金的牛市仍在持續,我們過去幾年來一直在談論這件事,特別是當金價跌到 1,800美元時」。
岡拉克談道,「我大膽預測,黃金將漲到 4,000美元。雖然不確定會不會在2025年發生,但我認為,這是黃金長期在 1,800美元附近盤整後所形成的漲幅目標。」
岡拉克指出,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量正在急劇上升,「而且我不認為這股趨勢會停止。」
他補充道,「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這反映了市場對黃金作為價值儲存工具的認可,因為它較少受金融體系影響,而當前金融體系正處於動盪。」
對於美國經濟前景,岡拉克預測今年發生經濟衰退的機率高達 60%,遠高於華爾街大多數銀行的預期。目前大部分機構仍不認為美國經濟會進入全面衰退。
■瑞銀:Fed降息、美元走弱,估金價2025年底升至3800美元/盎司!
9/12日,瑞銀 (UBS) 上調了黃金價格預測,因受到美國降息預期、美元走弱及持續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支撐,預估金價的強勁漲勢持續。
瑞銀預計,實質利率將在年底前進一步下滑,支撐黃金需求。同時,未來 12個月美元的走弱,料將進一步推動買盤動能。
瑞銀同時將 2025年底黃金ETF持倉的預估上調至接近紀錄高點的 3,900公噸,並預測2026年將增加近 700公噸的黃金持倉。
在宏觀因素外,各國央行的黃金購買仍將維持強勁,2025年預計達 900–950公噸,僅略低於去年的 1,000多公噸近紀錄水準。
■渣打:認為金價不排除每盎司上看4,000 美元!
黃金價格受多重因素推動,包括美元走弱、利率政策轉向、地緣政治風險升溫與財政紀律疑慮等。
美國Fed宣布降息1碼、地緣政治緊張與貿易關稅等議題持續演變,避險資產的吸引力攀升,黃金再成資產配置的焦點,渣打認為金價不排除每盎司上看4,000 美元!
渣打銀行北亞區首席投資總監鄭子豐表示,黃金近期突破長達四個月的盤整區間,主要受到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傑克森霍爾會議上釋出鴿派訊號,以及美國就業數據疲軟的影響。加上七大工業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背景下,顯示市場對財政政策信心動搖,進一步壓低美元,推升黃金需求。
此外,地緣政治風險持續升高,像是川普未能結束俄烏戰爭,同時又持續為貿易帶來不確定性。鄭子豐表示,預期黃金將維持「高檔盤旋」的走勢,並將任何價格回檔都視為評估「逢低布局」的機會。
■德銀:2026年金價直衝4000美元!
2025年以來,黃金已上漲約 40%,但德意志銀行9/17日將 2026年金價預測上調達每盎司 4,000美元,理由包括各國央行強勁買盤,以及聯準會 (Fed) 預料重啟的降息循環、美元可能走弱。
德意志銀行報告指出,Fed在 2025年可能啟動三次降息後,即使2026年維持利率不變,仍存在下行風險,尤其是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成員結構變動與 Fed獨立性面臨挑戰,將為金價提供支撐。
德銀並指出,2025年官方黃金需求維持在 2011年至 2021年平均水準的兩倍,其中以中國需求最為顯著,而回收金供給較預期低 4%,也減少了金價上行的供給壓力。
不過,該行也警告部分風險因素,包括美股仍強勁表現,以及美國經濟情況若迫使聯準會在 2026年維持利率不動,皆可能壓抑金價漲勢。
■美銀:聯準會降息與美元走弱,提供強勁支撐,維持黃金上看4000美元預測!
美國銀行分析師預計,由於近期美國數據顯示勞動市場趨勢放緩,利率下降和美元走弱將支撐金價上漲。預計金價這一漲勢將持續,維持其預測,即到 2026 年上半年,黃金價格將達到每盎司 4,000美元。
他們進一步表示,在持續高通膨環境中的降息,若通膨數據繼續保持「黏性」,幾乎肯定會推動貴金屬價格走高。
■富達國際:聯準會降息與美元走弱,金價2026年底上看4000美元!
富達國際預測,由於美國聯準會為支撐美國經濟而降息、美元走軟以及各國央行持續增持黃金儲備,黃金價格有望在2026年底前達到每盎司 4000美元。
此外,聯準會主席鮑爾的任期將於2026年 5月結束,在新任主席方面,川普總統持續施壓要求降息,以實行較低的借貸成本政策。而無息黃金通常會在美元走軟和利率放鬆時受益。
除了聯準會的政策預期和美元走勢外,全球各國央行預計將繼續購買黃金。同時,不斷增長的財政赤字,特別是在美國,也將持續強化黃金作為硬資產的吸引力。
■高盛:若Fed公信力受損,金價恐攀漲至近5000美元/每盎司!
受川普對聯準會獨立性施壓及降息預期推動,2025年以來金價漲幅高達 40%。
高盛9/4日在題為《分散投資大宗商品,尤其是黃金》的報告中警告稱,如果聯準會 (Fed) 的公信力受到損害,市場將面臨通膨上升、股債雙跌以及美元作為儲備貨幣地位削弱的多重衝擊,投資人若將持有的美債市場中1%的資金流入黃金避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金價可能飆升至每盎司近 5,000美元的驚人水準。
高盛分析師預測,黃金現貨價格2026年中將觸及每盎司 4000美元。他們指出,資金流入黃金ETF已成重要需求來源。
與此同時,高盛最新表示,若 Fed公信力受損,而投資人將一小部分美債持股轉換為黃金,金價恐飆漲至近 5000美元。因聯準會獨立性受損,可能會導致通膨上升、股票和長債價格下跌,並削弱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相比之下,黃金是一種不依賴制度信任的價值儲存手段。
川普近期試圖加強對聯準會的控制,包括推動罷免理事 Lisa Cook,這項舉動引發市場對央行獨立性的擔憂。報告指出,聯準會獨立性受損將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包括通膨預期上升、傳統金融資產吸引力下降,以及美元國際地位的潛在動搖。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警告稱,聯準會失去獨立性將對全球構成「嚴重危險」。
■小摩:驚人預測2029年,金價衝上每盎司6000美元?
2025年以來,金價已經上漲超過40%,但摩根大通認為,金價可能在2029年衝上每盎司6000美元大關,主要原因在於,川普一連串的政策,引發投資人拋售美國資產改買黃金,加上黃金供應量未能大幅提升,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摩根大通 (小摩) 分析師研判,在降息預期升高以及聯準會 (Fed) 獨立性受到質疑的背景下,黃金價格有望在2026年飆升至每盎司 4,25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摩根大通預測,隨著市場押注聯準會將自 9月起開始降息,黃金的投資吸引力進一步提升,因為利率下降,降低黃金與其他有息資產之間的競爭。
報告並指出,如果川普成功免除聯準會理事庫克 (Lisa Cook) 的職務,對聯準會獨立性削弱,將對黃金的長期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摩根大通分析師強調,雖然該數據是初步推算的,但這種狀況代表摩根大通從結構上長期看漲黃金,金價還會進一步上漲。
如果外國投資者將0.5%的美國資產投入黃金市場,4年下來會有高達2736億美元的資金進入黃金市場,相當於2500噸黃金,但因為黃金供應量並沒有大幅增加,所以需求只要有小變動,就會刺激價格上漲。
■Thorsten Polleit:全球債務膨脹助漲,金價十年內有望翻倍!
拜羅伊特大學經濟學榮譽教授、《繁榮與蕭條報告》(BOOM & BUST REPORT) 發行人 Thorsten Polleit在8/14日表示,由於紙幣體系不受限制的擴張,黃金和白銀正處於重要結構性突破的邊緣,他預言金價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有望翻倍。
Polleit指出,全球債務無處不在地上升,這正是推動通膨的主因。
他強調,在當前環境下,各國中央銀行又幾乎不可能提高利率,因為此舉將大幅增加所有債務的償付成本,進而抑制經濟成長。
他預期,各國央行2025年不僅將被迫降息,更預見「金融抑制」和潛在的「殖利率曲線控制」將會回歸。
「金融抑制」被定義為政府利用民營部門資金,來償還公共債務的一種間接方式,政府透過零利率和通膨政策等微妙工具,來減少自身債務。
Polleit指出,聯準會可能希望透過降息來壓低短期殖利率,從而也帶動長期殖利率曲線的下降。他強調:「如果這行不通,如果長期利率未能下降,我認為非常有可能假設中央銀行將再次開始購買 (債券)。」
他預計:「一旦殖利率下降,您將看到金價進一步升值」
■全球央行搶買黃金,是否暗示美元霸權地位正在崩解?
近期,各國央行持有的黃金價值首度超越美國公債,這是自1996年以來的頭一次,這也可能是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全球資產再配置行動,而且才剛剛開始。
雖然,此現象主要來自金價飆升,而非央行大幅拋售美債,不過,當黃金與美債的重要性已並列時,這對美元來說無疑是一個隱性警訊,顯示美元霸權的相對地位正在被稀釋。
隨著美元頻繁被用作金融制裁工具,國際社會對其「武器化」的疑慮升高,越來越多央行傾向增持黃金,以對沖潛在的地緣政治與貨幣風險。
目前黃金與美債已並列為央行「核心資產」,也代表全球金融秩序的重心正在悄然轉移,美元霸權的地位已開始被稀釋。
《金融時報》分析指出,2025年金價在短時間內上漲約40%,推動各國央行持有的黃金市值急速膨脹。
另根據美國財政部TIC數據,截至2025年6月底,外國央行持有美債規模約3.9兆美元,但隨著金價上漲,使得黃金儲備總值攀升至約4.2兆美元,首度超越美債價值,已成定局。
■本輪金價飆升背景,暗示全球金融信心正在瓦解!
回顧 1980年,當時美國脫離金本位,通膨肆虐,紙質資產信用崩塌,現貨黃金價格也隨之突破每盎司 850美元。
而本輪金價飆升是多重因素支撐的結果:包括美國債務與赤字急劇膨脹、聯準會公信力遭受質疑、地緣政治格局破裂,以及各國央行(尤其是試圖降低美元依賴的新興市場國家)創紀錄的購金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幾年各國央行購金需求,為金價構建了自1980年來未曾出現的結構性支撐。加上,黃金歷來在低利率環境下,由於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降低,黃金通常會更具吸引力。隨著美國聯準會在9月降息,黃金也迎來了一個爆發的風口。高盛報告顯示,黃金在9月已成為投資者最青睞的多頭交易,當前看漲黃金的信念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強」,看多與看空黃金人士的比例已接近 8 比 1。
如今,現貨黃金價格9/23日成功突破每盎司 3790美元,再創歷史新高。
據《Zero Hedge》報導,此輪金價上漲還實現了一個特殊里程碑——突破1980年1月經通膨調整後的歷史高點。
這意味著,被譽為具有「抗通膨」屬性的黃金,真正徹徹底底地跑贏了長達 45年的通膨,締造了一個「真歷史新高」。
這也意味著市場正在釋放一個信號:人們對現有貨幣體系的信心正在瓦解!
■國際金價貴森森,為何中國大陸仍連10月增持黃金?
大陸外匯管理局9/7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底,大陸8月外匯存底為3.3221兆美元,較7月底上升299億美元,升幅為0.91%。
而大陸央行也連續第10個月增持黃金,8月底黃金儲備7,402萬盎司,7月底黃金儲備報7,396萬盎司。
其實,在川普關稅戰下,大陸經濟運行仍穩中有進,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活力,每月外匯存底規模不斷上升,因此美元、美債出現信任危機後,其外匯存底多元化成了當務之急。此時黃金已成為最適資產之一,在人行增持下,共同推動這波金價上漲行情。
從長期趨勢看,隨著美元信用逐漸下降,黃金將成為各國外匯儲備多元化必備組合配置。
尤其,中國黃金儲備僅美國1/4,且中國仍是世界工廠,長期順差下,目前僅黃金可取代美元、美債在投資組合中的避險地位,故中國黃金需求仍會與時俱進。
■黃金2025年來第36度創新高,會泡沫化嗎?
許多人視黃金為「完美時機的完美投資」,能從對通膨、貨幣貶值、債務、地緣政治衝突與社會經濟焦慮的恐懼中受益。
黃金從 2023 年年中以一路上漲,並持續創下歷史高點。黃金價格9/23 日盤中交易一度突破每金衡盎司 38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是2025年來第 36度締造歷史,令人擔心似乎有泡沫的跡象,這波漲勢是否已經過頭了、漲勢可能難以持續?
黃金2025年迄9/23日已上漲約 43%,甚至已經超過 1980年經通膨調整後的高點。但是,黃金漲高,這並非泡沫化的理由,畢竟黃金的故事太多了。
其實,要辨別出金融泡沫是十分困難的,通常都要事後才能確定,而非發生當下。
從選擇權的角度來看,市場並未展現出泡沫常見的「極度波動、狂熱行為」。相反地,黃金似乎正處於一個強勁且持續的多頭市場。
如果黃金正處於泡沫中,隱含波動率應該會上升,反映更高的不確定性與瘋狂的價格行為,同時價外選擇權 (out-of-the-money options) 會變得更昂貴。但目前市場的隱含波動率仍處於正常水平,投資人也沒有爭先奪後湧入價外部位。
從目前來看,支撐金價上漲的理由十分充分,黃金似乎還沒進入泡沫。
例如:美國內部分裂與政治暴力加劇、聯準會 (Fed) 降息、北約 (NATO) 與俄羅斯衝突升溫,這些都讓黃金與白銀的避險吸引力更強。同時,西方在「從加薩戰爭到因應中國全球野心」等議題上的分裂,也讓局勢雪上加霜。
加上,全球信任與合作的瓦解並沒有任何緩解跡象。
相對,黃金是有效的投資組合分散工具,能有效對沖政治與經濟風險。
儘管上漲速度看似過快,但市場情緒仍有利於多頭,黃金繼續維持其作為首選避險資產的角色。黃金似乎仍處在通膨疑慮及地緣政治風險帶動下的「健康牛市」。
美國財經媒體《Benzinga》9/24 日報導,儘管金價不斷刷新歷史紀錄,但一項針對全球基金經理的調查顯示,39% 受訪基金經理在投資組合對這一貴金屬的配置仍然為零。亦即,「黃金投機熱潮」尚未形成,這意味著金價還有進一步上漲空間。
Carson Research 首席市場策略師 Ryan Detrick 說道:「這簡直令人驚嘆,但它也表明我們距離『黃金熱』還很遠。」同時,他還說道:「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預計將繼續對黃金價格起到支撐作用。」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黃金是「上帝的資產」!
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 (Robert Kiyosaki) 表示,建議投資人買入黃金來投資,並稱黃金是「上帝的資產」。
羅伯特‧清崎表示,黃金資產具有「神奇、精神和神秘的力量」,黃金可以「儲存金融能量」,也是人們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尋找、購買和爭奪它」的原因。
一直以來,羅伯特清崎都支持黃金、白銀和比特幣,稱之為「真正的貨幣」,並警告美元即將消亡。他警告稱,隨著金磚國家提議推出一種與黃金掛鉤、名為「金磚四國」的共同貨幣,美元將失寵。羅伯特‧清崎也稱,他不投資股票或債券市場,因為太多跡象表明股市將嚴重崩盤。
總之,黃金本質上具備貨幣、商品的多重屬性,在「物稀為貴」原則下,在低利時代、在通膨時代、在地緣政治恐慌時代、在經濟恐慌時代……,黃金皆具備「保值」效能,所以說,黃金得天獨厚,可謂是「上帝的資產」。
■橋水基金達利歐:投資組合中,應配置 10%至 15%的黃金!
橋水基金創辦人達利歐 (Ray Dalio) 9/12日示警,美國不斷增加的償債支出比作堵塞血管的斑塊,認為將排擠其他支出,甚至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
「當一個國家將更多資金用於償還債務時,必然會擠壓其他必要的政府支出,如同人體循環系統中累積的斑塊,醫生會警告這可能引發心臟病。」
亦即,美國日益沉重的債務負擔正將市場推向風險邊緣,建議投資人將黃金作為避險工具,以抵禦潛在的系統性危機。
達利歐建議,在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中,應配置 10%至 15%的黃金。他並解釋,黃金與其他資產類別的相關性較低,其價值往往在危機期間、其他資產下跌時逆勢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