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已進入5.0時代

中國商業已進入5.0時代

楊惟雯整理

 

有很多人抱怨現在的店老闆越來越小氣,也有很多店老闆抱怨現在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因為現在中國已經悄悄進入了財富的5.0時代,但是大部分人的思維還停留在1.0時代。

 

不是您做不好,而是時代進化了,而您尚留在前個時代迷惘徘徊,以至於您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了。

 

一、商業1.0時代

 

思維——利潤差價

載體:實體產品

市場:傳統批發、零售市場

 

這個時代大概是從改革開放開始一直持續到2002年,這是一個“產品”相對短缺的年代,此時勞動力充沛又廉價、資源的開發效率較低、人們的需求也很粗放。

 

因為社會需要產品去填充至各個角落,在這種大背景之下,產品的“生產”和“流通”就很重要,負責“生產”的就是各種工廠,負責“流通”的就是各種經銷商、批發商、實體店、各種商家等等。

 

記得上世紀90年代的集市上,經常會有一些個體戶批貨擺攤來賣,每次都被一搶而空,為什麼呢?就是因為看到這麼漂亮的東西感到很新鮮啊,而且物美價廉。

當時,供不應求的狀況決定了整個市場是“賣方市場”。

這個階段財富的核心關鍵字是:差價。工廠賺取的是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差價,商家賺取的是產品從“原產地”到“目的地”的差價。當然,他們都大大的促進了商品的流通,維繫了商業繁榮,支撐起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自己創造了財富。

 

既然是“差價型”思維,商人比拼的就是消息的靈通性。比如浙江溫州人就從做小生意開始,在全國各地不斷來往過程中,逐漸掌握了各地的產品價格行情。因此他們迅速在全國各地滲透,成了中國第一批經濟弄潮兒。

 

而其中一部分溫州人不再滿足賺差價,他們開始從家庭作坊做起,自己生產各種產品,(以輕工業、快消品為主),慢慢就發展成了工廠。工廠再形成工廠群、然後就是產業集群、上下游產業鏈,中國製造業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

 

這個階段一直持續到什麼時候呢?一直持續到互聯網、電子商務的興起,進入下一個時代:

 

二、商業2.0時代

 

思維——爭奪流量紅利

載體:單品海量

市場:傳統互聯網協力廠商平臺

 

從互聯網誕生的那一刻起,這個世界的規則就註定要被改寫。

從2003年開始,中國就在逐漸進入電子商務時代。此時社會的“生產”方式依然沒有變,但是“消費”方式發生重大變化。

 

這時各種協力廠商電商平臺產品(包括價格、品質)降低消费者搜尋成本,徹底撕裂了“人為”和“區域”製造的差價資訊,再加上交易的資訊化和物流快遞的發展,商品流通的卻更快了。

 

而此時中國實體店30年的發展,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於是一大批單純靠“資訊不對稱”來賺取差價的店家被淘汰了。

 

但一批實體店倒下,卻有一批“網店”站起來。因當時開“網店”是免費的,成本幾乎為零。於是第一批從“實體店”轉型到“網店”(最初的淘寶店主等)的人,都是最懂這個時代的人,理所當然的收穫了財富。

由於電子商務不受現實空間限制,所以很容易產生邊際效應(即:產品銷量越大成本越低),所以很適合“單品海量”的產品,商家們最喜歡的就是“爆款”產品。

 

此時還有一個重大變化就是:由於協力廠商平臺主導著流量和排名,“賣方市場”迅速變了“協力廠商市場”。“誰主導市場,誰就在分錢”,這也是個鐵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現象:商家並沒賺多少錢,卻把阿裡巴巴/京東等協力廠商平臺養肥了。

 

但是電商時代的商品都是大同小異的,消費者比價太容易,導致價格戰越來越激烈,“網店”只有不斷的促銷、刷單才能產生交易量,所以“網店”的成本不斷攀升。最終,電商又把大家帶入了價格戰、同質化的怪圈。

 

此時還有一個變化在發生:由於產品一直還在加速生產,已經由“短缺”步入了“飽和”階段。當消費者的選擇餘地越來越大,必然開始挑三揀四。這也就意味著一種微妙的變化又將發生了!

 

三、商業3.0時代

 

思維——增值服務

載體:產品增值

市場:買方市場

 

隨著市場上的產品越來越多,產品開始出現“過剩”了。這就是“產能過剩”,產能過剩是件很可怕的事。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無論是什麼產品,都急於出手,反正你不賣有人賣,你不做有人做。

所以這個階段一定有很大傳統工廠要倒閉,很多粗放式的生產方式都被淘汰。

 

但是大家不要忽略了,此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那就是大家的消費水準也在升級。也就是說傳統方式生產的產品,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要求。

 

以前人們的需求是如何更加快捷的找到產品,買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而如今產品已經足夠豐富、足夠多,而且都在打折促銷。人們的需求升級成了如何找到“好產品”,或者說是找到屬於自己的產品,這就是眼下的狀態。

所以,那些能給大家帶來“價值”的產品,仍然是短缺的。

 

這就需要我們需要給產品增值,大概有兩個方向:

第一:縱深化。
將產品的某種功能做到極致,越來越聚焦、越來越專注,就服務特定人群,引領行業的不斷細分。

第二:定制化。

給消費者量體裁衣,走個性化生產路線,今後的產品不再是一整齊劃一的一刀切模式,這也是工業4.0時代的生產特徵。

以上兩個方向會導致市場的分化,所謂市場分化就是說:市場“大一統”的時代正在結束。

 

今後的產品很難再有統一的標準,這一群消費者喜歡的“產品”跟另一群消費者喜歡的“產品”是完全不同的,多元化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特徵。大家彼此之間將完全搞不懂對方在搞什麼,當然你只要生活在屬於你的世界裡就可以了。

 

而由於商業的細分,商家同質化競爭和價格戰的情況將越來越少了,都屬於“悶聲發大財”型的。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商業重心已經轉移到消費者這一端,“協力廠商市場”主導的市場正在變成“買方市場”。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圈自己的消費者,最好的切入點就是需求,一切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以前是先做產品,再去找消費者;今後是先找消費者,再去定做產品,這完全是倒施逆行的邏輯!

我們終於發現:商業的核心最終從做“產品”切換成了聚“群眾”。

 

而按照“誰主導市場,誰就在分錢”的定律,此時消費者將大大受益,並且有權分得產品利潤的一杯羹!進而言之,誰擁有聚合消費者的能力,誰就掌控了未來商業。所以,下一個時代又到來了!

 

四、商業4.0時代

 

思維——關係行銷

載體:社交媒體

市場:粉絲經濟

 

馬雲曾說:“如果說中國還有什麼紅利沒有被發掘的話,信任、互信是最大的未開發財富。”的確,中國未來還有一波最大的紅利:社會信用關係的重建。

 

為什麼這樣說呢?

之前,協力廠商平臺的特點是“強資訊、弱關係”。比如淘寶、大眾點評,都是在強調商品資訊的正確性、公開性,但是平臺上的消費者之間的聯動比較小,由於消費者過於分散,只能任由平臺發號施令。哪個商品做活動了、哪個商品能上首頁、哪個商品必須得下線,都是協力廠商平臺說的算。

 

但是社交媒體已經讓大家進入“弱資訊,強關係”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IP、一個獨立的經濟體,而且彼此聯動性很強。我們獲取資訊的方式更大的來自於“分享”,而不是“告知”。

 

正如 我們上面所言,既然商業核心機理從“物以類聚”過度到了“人以群分”。那麼今後消費者也必將從分散走向聯盟。作為一個消費者,今天你不主動把別人團結過來,明天別人也會把你團結過去。請記住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誰主導了消費者,誰就主導了市場,誰就能來分錢。

看看現在的淘寶吧,排名靠前的店鋪機會都被“網紅”把持了,再看看現在的大V、女主播、自媒體、各種小眾品牌的崛起等等,都是這種特徵的直接反映。

 

什麼才是團結別人的最好工具?當然是:信用和影響力。

一方面如今信用市場還未建立,另一方面大家彼此之間失去了信任。我們都把大量精力成本放在了如何互動提防上了。但是在區塊鏈/雲計算等新技術的驅使下,信用市場必將一步步建立。今後的市場一定是“信用市場”!

 

未來最好的行銷是內容,最好的內容是產品,最好的產品則是信用。

對於未來每個人來說,信用會變的格外重要。同時,“連結力”將成為未來最重要的一種能力。

未來我們經營的不再是產品,而是一種精神和文化符號,產品只是一種副產品。

 

有人會說,拼多多算哪一階段的產物呢?
其實拼多多具備了這一階段的特徵,因為它的驅動力是低價+團購,它具備了社交的屬性,但它卻並不是這一階段的代表,因為它的產品不具備品牌化/定制化/品質化的特徵,拼多多只是特定經濟環境下的產物,它並不代表未來。

那未來的大趨勢是什麼呢?

 

五、商業5.0時代

 

思維——價值認同

載體:小眾品牌

市場:同溫層社群、內容電商的C2B市場

 

面對個體化的海量需求浪潮,只有海量的中小品牌崛起才可以滿足,未來,這才是商業的大勢所趨,也是海量小眾品牌崛起的基礎。

 

未來,這些中小品牌將非常專注聚焦於某一品類,具備垂直打通、縱向整合的能力。比如從原料來源、設計開發、到生產行銷,再到客服、後期維護。而且他們的背後可能不是一家工廠,可能是有一個工廠群,但是能隨時被他們整合。

 

其次,這些小眾品牌將非常善於對人的聚合,他們用內容和使用者建立起強關聯。當然,他們懂得如何更好運用群眾的力量,每一句話都蘊含了發動群眾的藝術。

 

當眾多品牌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平臺就可以發揮更宏觀的作用了,平臺卻可以通過資料統計把同類的需求放到一起來,進行協同生產,比如原材料採集/下單時間等等,這些看似碎片化的生產環節,又可以具有強大的“計劃性”了。

 

而且平臺還有一個核心的任務:給平臺上的各個環節的企業進行授信,降低大家不必要的磨合損耗的成本。

 

平臺還可以根據零售資料做精准匹配,促成“消費端”的向“生產端”滲透,幫助“生產端”做各種計畫準備。這就是使“零售”和“生產”之間的協同效率增加,這解決的是無效產能、使庫存最優化。這就是“市場經濟”中的“計劃經濟”,非常符合辯證的哲學。

 

六、總 結

 

總之,只有抓住商業變化的精髓,深刻理解商業變化規律,才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而公開化、共享化、平臺化、定制化,正是未來商業的大勢所趨。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商業已進入5.0時代,可很多人的思維卻還停留在1.0時代

2019-08-24 由 丁炳中 發表于資訊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gpozyye.html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留言列表(1条)

  • tlovertonet
    tlovertonet 2023 年 12 月 23 日 上午 11:39

    I have not checked in here for a while because I thought it was getting boring, but the last few posts are good quality so I guess I¦ll add you back to my daily bloglist. You deserve it my friend 🙂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