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5新+2H」預言

馬雲的「5新+2H」預言

楊惟雯

 

未來社會是什麼景象?2016年10月馬雲在雲棲大會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隨即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馬雲在2017年雲鋒基金投資人大會上,又針對科技和產業的未來發展,提出「5新+2H」模式—-即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加上文娛及健康。

 

馬雲認為,現在才是產業顛覆性重洗的真正開始,接下來的技術革命將會在各個領域發生,而且從書上找不到答案。

 

一、馬雲的「5新+2H」預言

關於新零售:
馬雲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誕生一種新的零售模式,線下企業必須走到線上去,線上的企業必須走到線下來,線上、線下與現代物流結合在一起。物流的本質不在是比誰做的更快,而是讓物流管理的更好,讓企業的庫存降到0。

 

關於新金融:
馬雲指出,過去200年的金融體系支持工業經濟的發展,只要支持20%的大企業,就能拉動80%的中小企業發展。

但未來的新金融,必須支持80%的中小企業、個性化企業,支持年輕人和消費者,基於數據的信用體系將在全世界產生真正的普惠金融,讓信用變成財富,讓合理創業的人獲得金融的支持。

 

關於新技術:
馬雲認為自從行動互聯網出現後,原來的PC晶片將會變成行動晶片,作業系統也是行動的。

 

關於新製造:
原來的機器製造將會變成人工智慧,未來層出不窮的基於互聯網,基於大數據的新技術,將為人類創造無盡的想像空間。

 

關於新能源:
馬雲指出,未來人類的發展將基於新能源,而數據將成為所有新能源之首,且被不同的利用,會得到完全不同結果,數據的作用和效益也不會衰減。

 

關於文娛部分:
馬雲稱,大文娛是給大家帶來快樂的,阿里希望,10年以後,阿里大文娛會促進中國與他國的文化交流。

 

關於健康部分:
馬雲將其分為廣義與狹義。狹義的互聯網健康產業僅是醫藥產銷及服務相關的活動產業。而廣義的互聯網健康產業範圍是鏈狀的,包括上游的生態農業、水淨化等,到下游的行動醫療、臨終關懷等。

 

二、“新零售”使線上和線下正在加速融合進化

 

“新零售”這個概念是自2016年馬雲提出後迅速成為熱門詞彙,但它說到底究竟是什麼?簡單地說:  新零售= 線上 +線下 +物流

其核心是:
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方面資料的全面打通升級;且強調線上、線下資料、供應鏈更深層次的網狀打通,以滿足消費者更為個性化的體驗性需求。

 

基本上,電商高速發展、消費升級催生買方市場,是推動這一波“新零售”幕後推手。

電商的充分發展打破了商品購買的地理、時間、價格、品牌限制,極大豐富了購物選擇。
同時,80和90後年輕人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人群。主流消費群體年輕化、富裕化使得消費特點也從高價格敏感度轉向個性化需求。

 

隨著「新零售」的推進,逐漸模糊線上和線下,使線上和線下正在加速融合進化。

例如,大陸手機製造商歐珀(OPPO)已從實體商店反攻,打出手機銷售新地位。看準消費者會想在實體店體驗手機服務、解決軟硬體問題,OPPO逆潮流操作,深耕實體零售,就是它快速致勝的關鍵策略之一。它在大陸及全球搭起了20萬間門市的實體銷售網,只有5%的銷售量來自網路。

 

為什麼實體店面有助手機銷售?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中國市場研究總監彭路平對《Forbes Asia》說,「一開始,人們想要最便宜的產品。但現在,他們會跟零售店溝通,希望得到更多服務。」

更重要的是,「歐珀和Vivo願意跟各地的業務單位分享獲利,得到的就是極度活躍和忠誠的全國銷售網,」IDC駐北京分析師金迪對《彭博》說。

 

三、由大陸零售發展史預測下一代零售的主流形態

 

如果問下一代大陸零售的主流形態是什麼?

其實,在不同時期,答案會截然不同。

1980年代的人會告訴你,是百貨商場。東西琳琅滿目,品類豐富,還有漂亮的售貨員姐姐。

1990年代的人會告訴你,是倉儲超市。猶記沃爾瑪第一次在大陸登陸,許多人在堆成山狀的商品面前拍照留念。

2000年之後,購物中心在各地興起。開闊的場所,一站式的餐飲娛樂,以及分門別類的專賣店,讓一家人可以逛上一整天。

2010年至今,自然是屬於電子商務的天下。“萬能的淘寶”、“多快好省的京東”,還有五花八門的垂直類電商,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戶,逛遍全球”。

 

或許有人說電子商務或許就是零售的最終形態了,因為對購物者來說,有了足夠多的選擇。

但對於挑剔的消費者來說,沒有什麼是“終極形態”。網購也不過是多了一種強力的業態形式,絕非零售業未來的全部。證明就是,繼電商之後,新的零售業態正如雨後春筍般陸續登場,線上巨頭也紛紛參與其中。

從2016年的盒馬鮮生到2017年的阿里無人商店,從日本的最美書店到美國的Amazon GO,你方唱罷我登場,一時間好不熱鬧。

 

四、新零售模式下的商業生態特點

 

由於微博和微信所發力的社群電子商務正在顛覆“管道為王”的商業模式,許多臨街鋪面都因此倒閉,無數大型購物中心都開始舉步維艱。

而在互聯網電子商務還不知道誰能稱王的時候,移動電子商務又到來,未來社會關係將等於商業關係,這個商業生態的變革已經開始。

 

那麼,未來的新零售商業模式生態,到底會長成什麼樣子呢?

或許,目前我們尚無法完整描繪出未來的新零售商業生態,但它可能將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未來的商業生態是“碎管道時代”。

當微博、微信的短資訊模式把我們的生活半徑進一步縮短,另一種消費管道將會誕生——由微博、微信所牽動的O2O商業模式—–基於社區連鎖商店的“碎管道時代”必將到來。

這個商業生態將會以社區化、小面積、人員少、帶物流的連鎖小商鋪模式進入我們的生活—–微型化、社區化、近景化—–離生活社區越近越好,離消費者越近越好。

 

2、未來的社會商業生態可能會迎來““粉絲經濟學的時代”。

移動互聯網的進一步爆發,己催生新型互聯網金融—近似眾籌模式的新型的商務融資管道已形成,也就是“屌絲投資屌絲的時代到來”。這無疑會帶動更多的線民去創業。

當雷軍的小米,以接近眾籌模式,造就了一個手機品類銷售神話的時候,馬雲也不甘落後,他的餘額寶模式進行了一次零存整付的金融顛覆,瞬間成為全球第四大貨幣基金。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還不去思考“粉絲經濟學”。那麼,你將來就僅是這個世界各種奇跡的旁觀者,而不是締造者。

 

3、未來的商業生態中,每個人都是創業者。

“微信、來往”的玩法相似,強關聯式結構、圈子化、分享模型。正是基於這個產品的受眾特色(人人都是小店家),因此,每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來往”的拜訪都可能是一次購物行為。

因此,來往所催生的網路購物將不再是“交易性質”而是“社交性質”。購物,只是去你家串門的一個“捎帶行為”。

 

4、未來的商業生態一定是“去中心化”的。

城市商業廣場正在走向衰減。更多的購買者正在大批遷徙到網路購物中,微博成了他們購買物品的重要管道。
大陸的網站很多,但是互聯網的核心入口無非四個—-百度、騰訊、阿里、新浪。

經由這四大入口,億萬網友們湧向不同的網路平台,因此,網路生活的導流,會直接派生新型的商業生態,這個生態的核心,可能會指向這樣的模式—–去中心化、社區化、碎片化、智慧化、宅生活、短購物。

 

未來,新消費\新零售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根本原因,在於消費由賣方市場已逐步過渡到買方市場,買方市場中能夠生產出迎合消費者物理需求的廠商(製造環節)、滿足消費者體驗需求的零售商(銷售環節)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未來,新消費\新零售模式的特點,就是兼顧成本效率及購物體驗。
新消費\新零售模式下的轉型絕不僅僅是產品層面的轉型,而是經營思路、商業模式,以及零售形式的徹底大變革。

 

五、回歸零售的本質

 

想要弄清楚誰會是下一個零售主流業態,首先我們要理解的是—-零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換句話說,零售業的服務物件——消費者,究竟要的是什麼?

我們歷數了從古至今各種零售業態的發展,歸結出消費者的三大需求:

1、豐富性——零售業發展的原始動力

2、便捷性——滿足人的“懶惰”本性

3、舒適性——消費者對線下購物的終極需求

 

無論是豐富性還是便捷性,都是在滿足消費者對商品本身的需求。但到物質生活已經足夠豐富的當下,消費者大部分的購物行為,已經並非是為了商品本身,而且還為了滿足精神需求——或許是愉悅感,也可能是滿足感。因此,舒適和優質的購物體驗,其實是對零售業提出的終極要求。

 

為什麼日本的百貨商場,可以在全球實體零售都被電子商務打得七零八落的今天,仍然顧客盈門?無他,殷勤得體的服務態度,優美舒適的購物環境,這些體驗是網上購物無法提供的。 也正因此,“新零售” 即豐富性、便捷性和舒適性的組合之爭。

 

再回到「下一個零售業的主流形態是什麼?」這問題,或許,我們用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的一段話結尾,或許可以代表這個消費時代,商家們的心聲:

“我們想看看能不能產生大家覺得似像非像、但卻從來沒見過的(零售業態)。它像商場又不是傳統商場、像購物中心又不是傳統購物中心,它是一個消費的社區又是一個吃喝玩樂的中心,又是一個消費者連接的中心,又是一個一個新的社區、社群,真正基於消費多場景提供便利。如果(阿里和百聯的合作)孵化出諸多很多大家都看不懂的業態,我想路子就走對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