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成為一場「金融戰爭

俄烏戰爭已成為一場「金融戰爭」

2home.co  楊惟婷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遭到歐美國家金融制裁,其大部分銀行被禁止使用全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的國際結算系統,這項制裁禁令將對俄羅斯及全球金融市場造成何種影響?

 

一、SWIFT為何被稱作是「金融核彈」?

 

目前大家仍在議論歐美國家切斷俄羅斯使用SWIFT國際結算系統的效果會有多大?

 

事實上,歐美國家使用SWIFT做為金融制裁手段已14年的歷史。

最常被提起用SWIFT剔除名單進行金融制裁的案例,莫過於伊朗的例子。

2008年美國以「違反核擴散」為由對伊朗進行金融制裁,當時是截斷伊朗與紐約清算銀行的國際美元結算系統CHIPS的聯繫,但伊朗繞道歐元仍能解決一大部份的結算問題。

 

到2012年美方加重制裁,將伊朗踢出SWIFT系統,還凍結伊朗銀行在歐盟的財產,不只歐元也無法使用,連以貨易貨都被禁止,才迫使伊朗與美國談判。

伊朗受到SWIFT與相關金融制裁後,當時經濟大受影響,2012年GDP由近6千億美元一路下跌,到2015年與歐巴馬達成伊核協議後才慢慢恢復。

 

不過到了2018年,伊朗又再次被川普政府從SWIFT名單剔除,讓伊朗與歐盟的貿易(主要是石油)暴跌7成,經濟又再度受創,一直到現在都沒法恢復。

到2020年GDP只剩略高於2012年制裁前1/3(二千億美元)。

 

由於伊朗與俄羅斯同樣都以「能源出口」為貿易主力,此次制裁禁令,是否將使俄羅斯面臨與伊朗同樣的困境?

至於俄羅斯本身,它在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美國曾從SWIFT系統剔除俄7家大型銀行,導致俄國銀行與用戶發生信用危機,出現恐慌性擠兌,商業與經濟活動大受影響。
而這次除了將俄羅斯的銀行從交易名單剔除,還限制俄羅斯中央銀行及凍結其相關資產。這對俄羅斯的國際結算與銀行金融往來幾乎是全面封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瑞士也宣布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放棄萬年的中立國地位,此將使俄羅斯完全置於孤立的邊緣地位,俄羅斯富豪的私房錢恐亦遭凍結。

 

另標準普爾 (S&P) 、惠譽 (Fitch)、穆迪 (Moody’s) 也不約而同,把俄羅斯主權在信評一口氣降六級砍至「垃圾級」,以阻斷俄羅斯的籌資管道。

 

二、大陸CIPS跨境支付系統是普丁的救星?

 

俄羅斯這幾年來也積極擺脫美元交易的依賴,並持續拋售美債轉換為黃金,外匯儲備增加歐元、降低美元。這些措施可以加強其對抗「去SWIFT」制裁的能力,但仍無法持久缺乏國際貿易與有效的跨境結算系統。

 

另外,中俄關係良好,俄羅斯是否可以透過中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CIPS來完成國際結算?甚至,這是否剛好是CIPS的發展契機呢?

許多人認為大陸在2015年建立以人民幣為基礎的CIPS跨境支付系統或許是普丁的救星。他們認為俄羅斯可以改用歐元支付系統或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來繞過SWIFT。然而,事實是如何呢?

 

CIPS是大陸在2015年建立以人民幣為基礎的跨境支付系統。

CIPS到2021年底已有1200餘家銀行參與,其中直接參與者71家,其餘是間接參與,業務範圍可達103國的3600法人機構,但是比起SWIFT的200多國家地區與11000銀行與法人機構,目前光是參與者數量上就無法比擬SWIFT。

何況俄羅斯銀行都不是CIPS直接參與者,如果加入間接參與者還必須依賴SWIFT才能進行結算,因此這條路可能走不通。

 

另外,在交易規模上,CIPS與SWIFT差別更大,CIPS去年全年跨境支付總額相當於12兆美元,約等於SWIFT的2天的交易額,相差180倍,因此目前要以CIPS取代或大部份取代SWIFT的功能目前是完全不可能的。

從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開辦以來,大陸一直對它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但畢竟發展時間還短,要趕上SWIFT或部份取代它都不是那麼容易。

 

因此,相較於SWIFT,目前CIPS參與者數量太少,且交易規模仍很小,對俄羅斯的幫助非常有限。

 

至於有論者認為中俄可以藉此機會「解構美元霸權」,但說得容易,做起來沒有那麼簡單,因現在中俄的經濟實力與國際大環境的時機都還未成熟到可以抗衡美元霸權的時候。若能維持目前的發展速度與和平的國際環境,或許7年、10年後才能有機會分庭抗禮。

尤其,大陸也必須提防,美國可藉大陸支援俄羅斯的理由,也將大陸納入金融制裁?

 

美國等西方國家宣布將俄羅斯銀行排除在 SWIFT 系統之外,此舉孤立了俄羅斯的經濟和金融體系。例如,蘋果的 (AAPL-US)Apple Pay 和谷歌 (GOOGL-US) 的 Google Pay 等數位支付已經無法運作,代表民眾只能仰賴當地金融卡和現金來應付日常生活支出需求。所以,在美歐宣布從SWIFT剔除俄國銀行名單後,俄羅斯民眾已出現擠兌現象。

因此,俄羅斯政府不得不將原有9%存款利率調高到20%,並宣布資本管制措施,避免資金外流,但這樣的應對似乎是不得已的舉動。

 

未來俄羅斯的通貨膨脹可能會失控,目前只能依賴大量來自大陸的商品以平抑物價,少部份的貿易也得靠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來進行。但是否能挺得住西方國家制裁?要到未來才能得到驗證。

 

三、俄烏戰爭已成為一場「金融戰爭」

 

目前,西方聯盟已切斷俄羅斯銀行進入SWIFT支付系統;而俄羅斯央行的儲備一大部分已被凍結,即阻止俄國央行取得外匯存底來穩定國內金融。
俄央行雖擁有約 6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一大部分可能直接存放在 G10銀行存款和購買外國證券。若俄羅斯央行無法出售大量外國資產以換取當地貨幣,那麼俄羅斯央行維護盧布的能力就會受到阻礙,最終導致銀行出現擠兌潮、倒閉潮。

 

西方這項金融制裁的目的是在造成俄羅斯國際貿易走向深度衰退和造成資本管制,如同步入古巴和伊朗的後塵;此「金融戰爭」實質上剝奪了俄羅斯進入全球金融市場的機會,並促使其經濟走向嚴重衰退。

例如,這項金融制裁造成盧布立馬暴跌3成、爆發民眾擠兌潮,及俄羅斯公民已開始在 ATM 提款機前排隊提取現金。未來反戰氣焰高漲,即使俄羅斯後院失火。

 

俄羅斯面對此狀況,俄國央行也立馬宣布禁止外資出售俄羅斯有價證券等手段來反擊,直到命令解除為止。

另外,俄國央行也已下令禁止支付票據利息,給持有以俄國盧布計價10年期公債 (簡稱 OFZ) 的外國投資人,以支撐市場。
而外資截至2月初仍持有價值接近3兆盧布 (290億美元) 的債券,此舉代表他們無法收取利息,也不能賣掉債券。

 

另據路透社報導,俄羅斯政府已下令財政部動用國家財富基金,將砸多達1兆盧布 (103億美元) 購買俄國企業的股票。

 

各國為迫使俄國金融秩序大亂,又紛紛加強制裁俄羅斯,美國與英國股市即已暫停俄羅斯ADR股票交易;若投資者有俄羅斯股票持倉,需在一定期限內賣出,否則會被券商強制平倉。

除先前央行已大幅升息、實施資本管制,並停止對外國債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實施股市休市是目前俄羅斯央行護盤的一環;另俄羅斯央行也開始對個人在外匯交易所購買外幣,課徵高達30%的佣金。

 

另美國CNN和《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也提醒歐美政府說,俄羅斯可以利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輕鬆」地躲過制裁。因為美歐的制裁是依靠銀行來進行的,而加密貨幣則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完全與銀行無關的虛擬貨幣,其交易是透過區塊鏈,而不是全球銀行系統來進行的。而且加密貨幣在俄羅斯也逐漸受青睞。

因此自2月24日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後,俄羅斯盧布和烏克蘭格里夫納在比特幣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量,均飆升至數月來最高水準。

日前,美國已向幾家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提出要求,希望他們確保被美國和西方制裁的俄羅斯方面無法透過加密貨幣交易來繞過制裁。

 

3月3日,加拿大又率先撤銷對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在世界貿易組織 (WTO) 的最惠國待遇,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2020年加拿大從俄羅斯進口約12億加幣 (9.48億美元)的商品。

 

歐盟、美國也有意跟進,對俄國追加關稅制裁。
歐盟此舉可能透過關稅手段進一步打擊 950億歐元 (1050億美元) 的俄羅斯對歐出口。

同時,美國民主黨眾議員提出一個相關法案,有意結束美國對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大幅提高俄輸美商品的關稅。此舉可能會把對俄羅斯石油和石油產品的進口關稅提高 2到4倍,免稅進口商品將改徵20%的關稅。

未來,這一場關稅大戰即將掀起市場動盪。

 

加上國際信評機構標普、惠譽和穆迪也聯袂把俄羅斯主權信用評級下調至「垃圾級」。指數公司明晟(MSCI)、富時羅素(FTSE Russell)也宣布將俄羅斯股票從其指數中剔除。

 

總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除提供烏克蘭軍火外,也已對俄羅斯進行全面性的「金融戰爭」。

 

當然,戰爭不長眼睛的,許多外資也必須跟著陪葬。

例如台灣金融業對俄羅斯曝險金額也逾2291億,此事也引起許多人擔心金融業會因此受到衝擊。

另據金管會統計,截至2021年底止,台灣金融業在俄羅斯曝險部位達2090.85億,以保險業曝險1470億元最高。
另從公開資訊觀測站至去年第三季底的統計,持有俄羅斯債券的前五大金控,分別為國泰金282億、新光金256億、富邦金178億、開發金147億、中信金86億,五大金控合計將近千億。

再從中央社報導得知,截至2022年1月止,富邦金整體對俄羅斯曝險金額新台幣212億元,其中政府公債約177億元,占比83%,對烏克蘭無曝險部位;國泰金旗下國壽在俄羅斯曝險約200億元。

 

四、歐美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最終恐是七傷拳!

 

目前,西方各國仍在加大對俄羅斯制裁力道,但戰火最終恐是七傷拳!

例如,美國加大制裁俄羅斯的手段,也使出類似「華為」模式,禁止各國企業向俄國輸出電信設備、雷射機、感測器及晶片等產品,然而此舉,這對於去年向俄羅斯出售價值約7500萬美元晶片的三星、SK海力士而言,因無法出貨至俄羅斯,將造成損失。

更令人擔心的是,所有電子產品的需求將放緩,「制裁將限制對俄羅斯的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及數據中心等產品的晶片銷售,這可能導致消費者的需求放緩,進而影響到全球晶片市場。

 

不僅如此,除了高科技產業面臨衝擊外,例如南韓汽車產業也會受到影響,尤其汽車與汽車設備是南韓出口至俄羅斯重要產業,分別占貿易比重25.5%及15.1%。2021年,南韓向俄羅斯出口約15億美元的汽車零件,對部分企業而言,俄羅斯是僅次於大陸及美國的最大市場。

 

與此同時,石油巨頭英國石油公司 (BP) 即表示,將退出其在俄羅斯國營石油公司 Rosneft 19.75% 的股份;預計將造成250億美元的巨額損失。因BP在俄羅斯推展業務已有30年時間。

 

繼包含能源巨擘殼牌 (Shell)、英國石油 (BP) 在內等企業陸續撤出在俄羅斯業務,石油業大廠埃克森美孚 (XOM-US) 在3/1 日也宣布跟進,表明將逐步退出俄國 Sakhalin 1 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項目,並停止進行新的投資。

而根據埃克森美孚2月份提交的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在俄羅斯的資產價值約有 40.55億美元。

目前埃克森美孚擁有 Sakhalin 1 原油開發項目 30% 的股權,除了它之外,日本、印度等國的企業也持有該項目股權。

 

此外,歐美各國持續加碼經濟制裁俄羅斯,此舉恐招致俄國反報復。

例如俄羅斯總統新聞局3月1日發布,俄總統普丁簽署了關於保障金融穩定補充臨時措施的總統令,旨在維護俄羅斯金融穩定。

美國和一些跟隨美國的國家及國際組織對俄公民和法人實體採取限制措施,針對此類不友好及違反國際法的行動,俄羅斯決定採取補充措施,以保護俄國家利益、維護國內金融穩定。

普丁總統令規定,自3月2日起,俄居民向「不友好國家」人員提供盧布貸款或與之開展證券和不動產交易時,要獲得俄政府外國投資監管委員會許可;開展證券交易時,要獲得俄央行和財政部許可,在指定交易所進行;禁止從俄攜帶按當日俄央行官方匯率折算的等值1萬美元以上的外幣現金出境。

 

甚至,在美國與西方接連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後,俄羅斯終於找到回應美國的貿易制裁,就是不出口火箭引擎。俄羅斯航太局(Roskosmos)表示, 即日起停止向美國供應火箭引擎,以應對西方無理的貿易抵制。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金融協會 (IIF) 在3月1日表示,在西方發起前所未有的制裁後,俄羅斯很有可能出現外債違約,因俄國2022年經濟恐怕將出現兩位數的萎縮。

據IIF 估計,俄羅斯央行的外匯儲備中,有一半持有的是被實行凍結的國家資產,將削弱俄羅斯央行的決策力。俄羅斯央行上調了基準利率,並實行了資本管制措施,將優先保護國內儲戶,外國投資者則是排在最後。

如果情況持續,並且危機升級,那麼就可能出現違約和重組。不過外國持有的俄羅斯債規模相對較小,約為600億美元,影響相對有限。

 

另有專家提醒,俄羅斯有6300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可以滿足未來兩年的貿易損失,但歐美國家能否承受未來兩年大宗商品的匱乏,進而引發物價或通膨飆升的糟糕局面,也是值得關注的事情?

 

總之,歐美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最終恐是七傷拳,尤其歐盟及俄羅斯傷得最重,而中美隔岸觀火可幸免於難!

 

  • 俄烏衝突將推升高通膨

 

  • 油價升至2008年以來14年最高

俄烏衝突導致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制裁升級,但俄羅斯總統普丁可能會透過禁止向某些國家出口大宗商品做為反擊,萬一真的實施該手段,大宗商品價格將廣泛瘋狂飆漲。因為俄羅斯是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生產國;摩根大通(J.P Morgan)警告,若俄羅斯石油出口減半,油價將飆升至每桶150美元,較近期的高點110美元大增約40%。

 

目前,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占全球10%,同時他們也是稀土金屬鈀的主要生產國,任何由俄羅斯出口管制引發的大宗商品短缺狀況,將推升商品價格,若俄烏衝突風險持續加劇通膨、商品價格攀高(如銅、鋁、鎳價皆已漲至14年來高點),最終將衝擊全球經濟成長。

 

而經通膨調整的實質利率呈現負值則是另一不祥之兆,過去250年來,負利率一向是市場崩盤、恐慌和戰爭的「同義詞」。

據美銀的報告指出,逾75%的那斯達克指數成分股、51%的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都已進入空頭市場,即從高點下跌超過20%。包括Disney、Netflix、PayPal、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等。

且美銀表示,從(零售類股)家得寶、(營建類股)Toll Brothers的股價分別從高點回跌29%和38%來看,消費支出已欲振乏力,這是除了景氣衰退外很少發生的現象。

 

CNN指出,為避免俄羅斯將石油出口當作武器,西方先前刻意在制裁時繞過俄羅斯能源產業,且西方也評估2011年至2020年間,石油和天然氣佔俄羅斯政府平均歲入的43%左右,故一般認為普丁不太可能動用這項武器。

 

但金融市場對未來總有理性的預期。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全球石油市場已經吃緊。需求已經反彈,而供應仍然受限。

故當俄羅斯2/24日入侵烏克蘭時,就引發俄羅斯出口供應中斷的擔憂,油價就已突破每桶100美元大關;隨著俄烏戰事拖延,原油期貨價格3/2日再度大漲,收盤突破每桶 110美元關卡,登上2014年7月以來最高收盤價,係因投資者越來越擔憂俄烏戰爭加劇可能導致供應中斷;而3/3日美國石油指標西德州中質原油 (WTI) 4月交割期貨價格盤中高點觸及116.57美元,為2008年8月以來盤中最高紀錄。

 

與此同時,國際能源署 (IEA) 宣布,其成員國已同意自緊急儲備中釋出 6000 萬桶石油,以緩解俄軍入侵烏克蘭後造成的供應短缺,但被市場認為只是杯水車薪。

儘管如此,OPEC+ 於3/2日開會討論 4月的產量,仍堅守當前的增產計畫,即只維持增產40萬桶 /日不變。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 (EIA) 的數據,俄國是僅次於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的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其石油和其他液態石油產量水準在 1050萬桶 / 日,約占全球總量 11%。

目前,由於數家俄國銀行被排除在國際 SWIFT 支付系統之外,此現狀使得付款變得更加困難,大宗商品消費者越來越不願意向俄國購買石油、液化天然氣、煤炭、金屬和穀物。例如許多原油買家拒絕購買俄國原油,因為目前自俄國航行運出的貨物幾乎不可能取得保險,也無法找到願意為這些業務融資的銀行。如此,只要俄烏戰爭不止,全球石油市場將更加供不應求,油價漲勢恐看不到盡頭。

 

為預防俄國石油出口中斷的發生,若只由OPEC或美國增產來填補,或由美國協調各國釋放戰略石油儲備 (SPR),皆恐心有餘、力不足。

最後救命藥方是,在非常時期美國、伊朗可能談成核子協議,這點才可望抑制原油價格飆漲。因伊朗的浮動儲備超過 1億桶,一旦美國及伊朗達成核子協議,伊朗將重返石油市場,每天可挹注200萬桶產量,多少可以壓抑油價。

 

(二)原物料創2009年來最大漲幅

 

由於俄國是原油、天然氣、農作物、化肥、鋁等金屬的主要供應國,烏克蘭則被譽為「歐洲糧倉」,也是北非、中東和東南亞國家主要農作物供應來源。
根據美國農業部 2021年資料,俄烏兩國供應全球逾四分之一小麥、20% 玉米和大麥,以及約 80%的葵花油。尤其俄羅斯是全球第三大原油生產國,歐洲有四分之一原油和三分之一天然氣靠俄國供給。

此外,俄羅斯 Nornickel 的鈀金產量占全球約 40%,該公司也是重要的白金生產商。美國進口的鋁有 10%來自俄國。

 

自從 Covid-19疫情爆發,已讓原物料供應吃緊;如今又爆發俄烏戰事,歐美和亞洲國家接連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船隻進入戰區的運輸成本暴增、與俄國間的貿易幾乎停頓,全球通膨勢必加劇。

近期,追蹤23種期貨商品的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 (Bloomberg Commodity Spot Index)  3/1 日勁揚4.14%,創 2009 年迄今最大漲幅,意味著全球通膨有進一步升溫風險。

 

例如,除油價大漲外,2022年全球植物油供需形勢緊張,頭號棕櫚油出口國印尼限制出口,南美天氣導致阿根廷的豆油出口受限,而最新的俄烏局勢發展,造成烏克蘭港口關閉,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國烏克蘭也無法輸出。

而黑海占世界葵花籽油產量的 60% 和出口的 76%。俄烏危機持續,全球植物油供應緊張,棕櫚油價格飆升,這種情況將棕櫚油推高至非理性價格的水準,首度成為四種主要食用油中最昂貴一種。現在棕櫚油的價格,比豆油和葵花籽油每噸溢價超過 50美元。不過,交易商指出,棕櫚油的溢價應該是暫時,瘋漲可能會在未來幾周內消退。

 

又如芝加哥小麥連日上漲,3/2日價格攀升至2008年以來14年最高,因市場擔憂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會造成長期供應中斷。

 

(三)俄烏之戰將使亞洲通膨率未來幾個月內飆升,不利於經濟增長

 

若全球能源價格繼續保持上升趨勢,那亞洲的通膨率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飆升。

加上,避險情緒不斷醞釀和美國貨幣政策緊縮可能導致美元進一步升值,從而產生溢出效應,造成亞洲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和跨境貸款減少。

此外,從中期來看,如果較高的通膨率和不斷上升的投入成本影響到成熟國家經濟體(尤其是美國和歐洲)的消費和工業需求降低,亞洲出口也會面臨下跌的壓力,不利於亞洲經濟增長。

 

(四)金價上看每盎司2150美元?

 

近月來,全球地緣政治因俄烏衝突而局勢緊張,黃金的表現大幅優於美國公債、比特幣和日圓、瑞士法郎等「避險資產」。美元、歐元、日圓、瑞士法郎等避險資產,也因各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而造成避險功能表現不佳。此顯示,黃金才是終極的避險之王。

 

據報導,俄羅斯央行為確保金融穩定,從2/28 日起恢復在國內貴金屬市場的黃金購買,原因是在西方多國金融制裁下,俄羅斯央行必須保障各銀行盧布現金與非現金的流通。此外,俄國當局也將通過本土版的金融信息傳輸系統 (SPFS) 來進行相關金融業務。

 

若俄烏戰事在短期內難以結束,那麼黃金作為終極「避險資產」的特性將被突顯,則全球金價在高通膨避險需求下,仍看漲。
依高盛估算,俄烏衝突的升級明顯引發停滯性通膨風險,主要是由能源價格上漲推動的,顯示未來幾個月金價將會上漲,目標價上看每盎司 2150美元。

高盛表示,黃金可以作為有效的地緣政治避險工具,但前提是地緣政治事件嚴重到足以影響美國經濟,因為美元本身就是避險資產,但是若衝擊到美國自身經濟,黃金就會是終極避險工具。

 

但西方一直凍結俄國央行存於海外的外匯存底,最終也可能迫使俄羅斯央行運用國內囤積的黃金來跟外國貿易。或是,俄國也可能被迫以低於市場價格大量出售黃金,此恐怕會造成黃金的短期賣壓。

 

六、跋尾—他山之石可攻錯

 

1、戰事延宕,歐盟是最大苦主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爆發激烈軍事衝突,歐美各國紛紛祭出經濟制裁俄羅斯;但歐洲有四分之一原油和4成天然氣靠俄國供給,此讓歐盟有苦難言。

 

雖然歐盟也決定將7家俄羅斯銀行排除在SWIFT全球銀行支付系統外,以限制其國際雙向貿易的發展,不過,俄羅斯最大國有銀行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並沒有出現在這張名單上;而俄國能源交易的主要管道俄羅斯天然氣工業銀行(Gazprombank)也沒有被列入其中。

這兩大銀行未遭到制裁,主因在於這兩家銀行是俄羅斯能源產業與歐洲密切來往的主要銀行,若切斷聯繫反而對歐洲國家造成巨大影響。

另外,此亦突顯歐盟仍擔憂全面孤立俄羅斯帶來的反報復效果,尤其過於強硬的手段若招來俄羅斯限制能源出口量的報復,恐讓本就相當昂貴的天然氣價格繼續漲價,推升通貨膨脹數據,可能進而拖垮歐盟的經濟活動。

 

而Sberbank雖未被歐盟踢出SWIFT系統,但該公司卻自行退出歐洲市場。

加上俄烏第二輪談判結束後,俄軍立馬攻陷烏克蘭札波羅熱 (Zaporizhia) 核電廠、也是歐洲最大核電廠。大缺電及另類核戰危機已迫在燃眉,歐盟也寢食難安。

 

俄羅斯發動戰事,有後勤補給的壓力,必須速戰速決,否則對俄羅斯不利。
所以俄羅斯雖在第2輪談判後,同意設立「人道走廊」疏散平民,但也暗示在缺乏人肉盾牌後,俄羅斯重型武器將登場。
下週戰事可能將進一步升級,局勢非常緊張,歐盟必須儘早斡旋。

 

2、美國憂喜參半

 

一則以喜—大導演「拜登」一直在促銷俄烏大戰,一桃殺三士。
如今油商、軍火商油水撈到了,年底期中選舉銀彈也籌到了,接著是如何迫使普丁認輸退兵,衝高「拜登」的民調,但世事通常只能「半稱心」。

 

一則以憂—因美國Fed正值準備收緊貨幣政策,以抑制高通膨之時。若俄烏衝突失控,通膨爆衝,「拜登」的民調恐怕也得墜入十八層地獄的「地下室」。

 

尤其,美國Fed若因為俄烏衝突失控而放慢升息的步調,將只是在豢養未來的「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野獸,將反噬其主。

換言之,此次俄烏戰爭歹戲拖棚將會增加停滯性通膨和美國Fed政策錯誤的風險。

 

3、大陸何時華麗登場?

 

美國這次撿到槍,順便捅了俄羅斯、歐盟,以保住其黑社會老大地位。

但一直急著奔走的蕭玆(能源危機)、馬克龍(迎戰4/10法國總統首輪大選)皆有時間壓力,未來可能搬出另一位老大—大陸,才有份量向俄羅斯說項。

 

俄羅斯總統普丁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互動情誼一直備受關注。
在俄羅斯遭西方國家嚴厲制裁時,在缺乏銀彈之下,大陸是否會向莫斯科伸出援手將是事件輸贏關鍵?
尤其,油氣佔俄羅斯商品出口的一半,也是三分之一的政府收入來源。大陸買盤對莫斯科而言日益重要,俄羅斯並將支付系統轉向大陸的銀行,大陸可能攸關著俄羅斯能否繼續打仗。
外界則好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不會拋出普丁救命繩?

但好奇心往往殺了貓!!

 

大陸可以選擇力挺俄羅斯,但可能惹惱西方,失去進入西方市場的管道,或者大陸也可以袖手旁觀,並藉此重塑與美國的關係。

因此,北京應會很猶豫,到底要不要伸出援手?

 

依《德國之聲》引述《法蘭克福彙報》一篇題為《通往莫斯科之路繞不過北京》的評論稱,在安理會就俄羅斯決議案的表決中,大陸投了棄權票。大陸駐聯合國大使張軍的表述讓人有理由認為,北京並不支持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大陸外長王毅也強調,「現在的情況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他再度敦促各方以和平手段解決爭端。

 

評論指出,儘管普丁和習近平之間有著密切的戰略共識,但除此之外,大陸還會在多大程度上為俄羅斯經濟提供支持,目前仍是未知數?
即便不支援國際社會的制裁行動,大陸仍有制裁俄羅斯的有效途徑,比如放棄新簽署的天然氣協定。例如,一些大陸的銀行已經開始限制為進口俄羅斯天然氣提供融資。

 

事實上,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的軍事行動,也將使大陸付出一些經濟代價。從長遠來看,歐美陷入不穩定狀況,並不符合大陸的經濟利益。尤其,烏克蘭也是一帶一路在黑海的出口。

 

評論認為,鑒於中德雙方密切的經濟關係,德法兩國最後應會對大陸施加影響力。不過,評論也表示,北京註定會為此開出條件。但瞭解北京開出什麼價碼也非常重要,而且要越早越好。因為只有這樣,德國政府內部以及歐盟夥伴之間才能展開相關討論,決定具體可以給北京什麼好處。

 

另外,此次歐美對俄羅斯的種種金融制裁措施也可讓大陸做為借鑑警惕,進而開始思考防範未然的方法,尤其大陸目前擁有3.4兆外匯存底,且大部分以西方的金融工具方式持有。

上海交通大學大陸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曉春分析,應該要先在大陸國內降低對SWIFT的依賴,並建立新型跨境清算系統,透過試點及RCEP這類區域貿易結算,逐步贏得市場先機。

 

4、蕭玆的煩惱v.s用愛發電的台灣

 

至於,俄烏戰爭是否也會影響到台灣供應鏈以及未來景氣?

近期天然氣爆漲,其實台灣也必須認真思考廢核後的能源政策。

 

從外交政策來看,歐美各國對俄羅斯經濟和金融制裁,會促使俄羅斯與大陸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係:俄羅斯將以大陸作為更重要能源出口市場,而現已成為大陸的第三大天然氣供應國。二月初,俄羅斯和大陸又達成了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的長期石油和天然氣交易。

 

反觀,現在台灣綠電的躉售電價是全世界最高,而太陽不賞臉時就缺電。

俄烏戰爭爆發,俄羅斯的天然氣將優先提供給大陸,而歐洲的缺口則可能由美國來提供,屆時天然氣供不應求就會爆漲,此時,勢必讓通膨的問題恐怕更加劇烈。

如果戰爭繼續延宕,天然氣價格變成居高不下,更會衝擊到台灣供應鏈與經濟成長,成為企業不可承受之重。

 

3月3日全台發生20年來最嚴重大停電,波及500萬戶苦主,企業損失百億。

目前,進口燃料煤、天然氣是台灣能源供給主力,面對俄烏戰爭局勢,讓全球石油、天然氣供應鏈緊張,更凸顯執政黨以「增氣減煤」進行「能源轉型」,以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高通膨困境。

台灣是否已做好超前部署的備案?還是持續用愛發電?

發佈回覆給「匿名訪客」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