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金價走勢展望

2025年金價走勢展望
2home.co 楊惟婷

近一年來,金價從1800美元/每盎司,強漲到2024年9月底已突破2700 美元/每盎司,漲幅高達 50%。若從2024年來看,國際黃金大漲28%,創下40次歷史新高,但在Fed上演「鷹式降息」後,2025年金價還會漲嗎?
答案是—-「會」,但由「快牛」變「慢牛」,「融漲」機率高!

首先,持有黃金的主要考慮因素是「降息循環」來臨。
由於黃金本身並不孳息,只有當利率下滑,尤其美元呈弱勢時,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就會降低,就可提供黃金買盤支撐。
由於美債已累積36兆美元,每年美國財政部的利息支出就需上兆元,2025年美國Fed仍將被迫啓動「降息循環」,此代表美元長期將會走軟,大船(美元) 將會駛向較為平靜的水域,也就是較低利率的環境,此有助黃金呈現較佳的表現。
即使Fed即將展開的是「鷹式降息」,但也是「降息」,只是由「快牛」變「慢牛」!

其次,做為各國央行「去美元化」替代性資產。
2024年「地緣政治風險」興風作浪,激勵各國央行「去美元化」買盤共襄盛舉,因此金價屢創新高,提供黃金支撐力道。
雖然,川普對金磚國家(BRICS)發出警告,若繼續「去美元化」,他將祭出100%關稅!但如果「美元」本身具有價值,又何須威脅大家要使用「美元」呢?
此地無銀300兩啊!
可預期的,2025年金價只要有低點,各國央行仍會「偷偷地」逢低承接,以對沖美債風險,這因素亦可使得黃金價格獲得底部支撐。

其三,做為對沖「美債、美元」貶值風險。
隨著美國聯邦政府繼續以創紀錄的速度舉債,美國國債規模再創新高,已超過 36兆美元大關。而美國聯邦政府亦頻頻傳出要關門大吉?
其實「美債」等同「美元」,只要「去美元化」持續發酵,「美債」的「龐氏騙局」將很難演下去?這也是美元「價值」長期貶值原因。
目前美國政府及百姓「寅吃卯糧」、製造業「生產力低落」仍找不到根本解,美債「超發」成為慣性,那美債、美元長期也只有持續「貶值」之路可走。而美債、美元長期走勢,是與金價呈現「負向關係」。

其四,做為「避險資產」的功能。
川普政策是2025年全球的經濟前景的最大不確定性。因「川普2.0」想提振美國經濟,但採用「割別人的肉、補自己的瘡」方式,可能引發全球市場的不安情緒。
一旦2025年1/20日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其降企業稅、高關稅、反移民政策預期將會引發「通膨」,此時黃金所具備「保值」的功能又將引人遐思!
尤其美國啓動的貿易戰和通膨副作用,可能導致全球經濟成長低於預期,使全球金融環境急劇惡化,2025年黃金的「避險」功能,將可表現出色。

最後,做為「再平衡」國際儲備資產。各國央行在國際儲備組合配置中加入黃金,將可優化國際儲備整體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多元化與再平衡國際儲備資產。因此,2025年,黃金仍有機會受到追捧、而持續上漲?

若據世界黃金協會(WGC)12/12 日最新發布的《2025年黃金展望》報告顯示,2024年第三季黃金總需求首次突破 1,000億美元大關。尤其,亞洲市場仍然是全球黃金需求的核心區域,包括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仍然是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市場。但經歷近年來強勁上漲後,2025年國際黃金的漲幅可能趨於溫和。

總之,黃金本質上具備貨幣、商品的多重屬性,在「物稀為貴」原則下,具抗通膨、避險、長期增值等優點。尤其在美元「價值」的長期貶值對照下,黃金在投資組合的配置更顯重要。因為,從長期趨勢看,隨著美元信用逐漸下降,黃金將成為各國外匯儲備多元化必備組合配置。尤其,美債若遭降評,黃金將可取代美元在投資組合中的避險地位,黃金需求將會與時俱進。

一、「降息循環」將讓持有黃金「機會成本」降低

黃金除了是抵抗「通膨」的好工具外,通常在「利率下降」時也表現良好。
這是因為在寬鬆周期中,美元通常會走弱,而黃金作為一種具「稀少性」的有形資產,比紙幣更能保值,因紙幣會隨央行擴大印鈔而貶值。

通常金價和美元呈反向關係,因此在「降息」階段,美元和債券殖利率下行,通常有利於黃金,也會吸引投資人買進。目前美國Fed啓動「降息循環」,將引領各國走向低利率環境下,而金價也將獲得支撐。

從歷史數據來看,金價與美國實際利率通常呈負相關,當實際利率上升,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增加,資金往往會適當減配黃金,增配美債和美元,因此黃金價格通常下跌;反之,黃金價格則上漲。

■美銀:降息加劇美股泡沫風險,債券、黃金更具吸引力

美銀 (BAC-US) 首席策略師 Michael Hartnett 在9/20日表示,聯準會 (Fed) 首輪降息激發的興奮情緒正在加劇美股泡沫風險,考慮到經濟衰退和通膨反撲的風險,債券和黃金再度成為有吸引力的避險工具。

Hartnett 也表示,黃金是「抵禦 2025年通膨再加速的最佳避險工具」,和 2021 年、2022 年一樣,黃金通過晉升為表現最佳的資產為這兩年間爆炸式通膨提供預警訊號,預估金價預計將漲至 3,000 美元 / 盎司。

二、各國央行「去美元化」買盤支撐

美國目前每年的財政收入約4兆美元,但每年的財政支出需6兆美元,因此出現「入不敷出」囧境。

在歐巴馬之前,美國累積的國債總額約8兆美元!
歐巴馬加碼了8兆美元,川普不遑多讓地加碼了8兆美元,拜登任內4年,
嘿嘿,已不止加碼10兆,目前美國國債總額已暴雷到36兆!
相較下,40年前美國國債規模徘徊在 9,070億美元。

而今每年美國財政部的利息支出就需上兆元,未來只能「以債養債」或「賴債」2條路可走?因此,長期而言,「美元」、「美債」將會發生信用危機!
可見,毀掉一個偉大國家,只須三任總統!!!

目前,各國央銀外匯存底大多陷在「美元」、「美債」泥淖中,若「美元」、「美債」遭大量拋售,各國央銀皆會蒙受大額損失,但為預防「美元」、「美債」將會發生的信用危機,增加黃金儲備是他們多樣化持有外匯資產和減少對美元依賴的一種方式。但必須偷偷的、搶在別國之前佈局,以減少損失,此曰「去美元化」趨勢!

但是,如果各國小老弟持續「去美元化」,那麼,美國老大哥如何過上優渥的生活呢!斯可忍、孰不可忍,這一趨勢絕不能任由發展下去!
因此,中國乃成為「殺雞儆猴」的對象!
且川普11/30日對金磚國家(BRICS)又暴跳如雷地發出警告,若繼續「去美元化」,他將祭出100%關稅。
其實川普若不害怕「美元霸權」潰堤,又何必脅迫各國小老弟?
不是說好了——花若盛開、蝴蝶自來嗎?

■瑞銀:多國央行的購金行為,提振黃金需求

瑞銀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的黃金購買量達到2021年的450公噸的2倍以上,就算2023年全球央行的黃金購買量已經達到1078公噸,創下1950年以來的最高紀錄,但2024年此現象仍保持強勁,進而推高這二年黃金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瑞銀在報告中提到,由於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預料全球央行的購買趨勢將持續下去。瑞銀分析指出,美國在俄烏戰爭後凍結俄羅斯的資產,將對全球央行的行動產生長期影響,許多國家希望降低對美元的依賴,避免成為西方制裁的軟肋。

主要買家包括印度、大陸及俄羅斯等國家,他們皆想要取代美國成為金融系統中的主導者,亦或想避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裁。
新興市場央行亦將黃金作為「地緣政治風險」的多元化避險手段之一。

瑞銀提到,除了地緣政治風險之外,美元疲軟、經濟衰退風險升高及美國債務上限危機都是造成黃金價格難以回落的原因,因黃金與美元有高度負相關性。
而且,隨著一些經濟體在衰退邊緣徘徊,黃金可作為一種長期戰略資產。回溯歷史,在過去七次的經濟衰退之中,黃金投資有五次是正向收益。

■世界黃金協會:「去美元化」趨勢讓全球央行將持續買入黃金,尤其新興市場

目前,市場上有各種不同的模型或計算方法來評估黃金的公允價值,但多數靠的是傳統的黃金價格總是與美元及利率「逆相關」思維架構。
亦即,黃金過往被視為「逆美元」資產,是那些不信任法定貨幣的人士的避風港。在一個實際利率較低、美元弱勢的世界裡,黃金價格自然會上漲。反之,利率上升時,做為無息資產的黃金將因失去吸引力而暴跌。

然而,這一傳統「典範」已在正在崩解,取而代之的,是以央行為主的買進模式,且正一步步推高黃金價格。考慮到各國央行買盤並未遵照黃金價格與美元及利率「逆相關」交易模型,這造成了金價出現了巨大的「溢價」。亦即各國央行對黃金創紀錄的購買熱潮,幫助金價抵禦了全球貨幣政策收緊的衝擊。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 (WGC) 的一項調查,全球絕大多數中央銀行現在認為,黃金成為更重要的儲備資產,這表明「去美元化」趨勢將在未來幾年繼續下去。
WGC表示,長期以來,黃金一直被用作保值工具和對沖經濟衝突的工具,並且仍對央行具有吸引力。除了儲備多元化,這一趨勢還受到央行希望在不增加信用風險的情況下加強資產負債表和增加流動性的願望推動。

■IMF:全球央行持續購買黃金,是推升金價主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各國央行仍繼續通過購買黃金來增加外匯儲備。各國央行的需求成為金價的重要支撐。隨著世界各國減少美元部位,中國持續購買黃金,也使人們關注日益增長的「去美元化」趨勢。

世界黃金協會(WGC)中國區執行長王立新認為,全球央行增持黃金,絕非基於金價短期上漲獲利,而是從更長遠的視角配置黃金。各國央行的儲備資產,第一個要求是安全性,第二個要求是很好的流動性,第三個才考慮到回報。
亦即,央行持續增持黃金的一大目的是分散自身儲備資產的組成,減少對某一主權貨幣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則是看重黃金在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波動加大趨勢下的避險功能,有助於降低儲備資產的波動幅度。

中國正在向白宮發出這樣的信息:「他們不支持以美元為後盾的全球金融體系。」
目前中國黃金儲備在官方儲備的占比仍非常低,在當前國際金融環境較為動盪不安,地緣政治風險較大的背景下,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增持「黃金」還是很有意義的。另一方面,從相對長遠的角度來看,增持黃金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都具有戰略意義。

■中國大陸持續狂買黃金,有助於外匯儲備資產的避險?

由於,中國 3月外匯存底規模擴大至3.2456兆美元,是連續第四個月站穩 3.2兆美元關卡,中國人行也連續第 17 個月提高黃金準備。
儘管黃金價格飆上天價,中國大陸仍連續17個月狂掃黃金,創下紀錄,目前黃金儲備價值超出1700億美元,此舉引發外界擔憂。

於 2024年3月,中國大陸持有的美國公債在過去一年暴減1020億美元,達到 25年來的最低點 7670億美元。在美債收益率波動加大的背景下,人行持續增持黃金,有助於人行外匯儲備資產的進一步避險。另外,這也能為持續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增加基礎。

英國國防及安全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副主任艾亞爾(Jonathan Eyal)指出,「大陸持續採購黃金,顯示這是與政治問題有關。」
艾亞爾認為,北京可能在為台海衝突,恐遭受西方制裁,做好經濟準備。因西方國家反制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凍結俄羅斯在海外資產後,中國大陸就開始購買黃金。受到西方制裁,莫斯科損失3500億美元的外匯。
他認為,「大陸採購黃金的時機和持續性,是從俄烏戰爭中學到的教訓。」

■2024年4月,中國央行再增持黃金儲備到 2264.3噸的歷史新高

中國央行在 4月份,又連續第 18個月擴大黃金儲備,擴大購買熱潮,推動貴金屬創下歷史新高。根據5/7 日中國央行公布的數據,中國人行持有的黃金又增加6萬金衡盎司。這相當於約 1.87噸,總持有量達到 2264.3噸的歷史新高。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中國人民銀行是2023年最大的官方黃金買家,淨購買量為723萬盎司 (224.9噸),這是至少自 1977年以來的單年最高購買量。

三、美債、美元長期「貶值」,將使「黃金」呈現「多頭」走勢

事實上,美元指數為一籃子貨幣經過加權幾何平均得出,組成主要由六種主要國際貨幣匯率,包含歐元(佔比57.6%)、日圓(佔比13.6%)、英鎊(佔比11.9%)、加幣(佔比9.1%)、瑞典克朗(佔比4.2%)、瑞士法朗(佔比3.6%)。亦即,美元指數只是它與六種主要國家的貨幣兌換比例,它總在80 ~120間擺渡,並非美元的真正「價值」,切莫以偏蓋全!

若以黃金來衡量美元的「價值」,可回顧到1944年7月後的布列敦森林制度(Bretton Woods system)對各國貨幣的兌換、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儲備資產的構成等問題共同作出的安排所確定的規則。在布列敦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中, 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由於國際貿易和投資而累積的美元可以按35美元/一盎司的價格從美國那裡兌換成黃金,看似和諧的貨幣安排應該能為戰後世界經濟提供良好的保障。所以二戰將結束之後,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加入以「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中心的貨幣制度。

直到1973年,因為多次爆發美元危機與美國經濟危機、制度本身不可解決的矛盾性,布列敦森林制度宣告結束!亦即其他國家由於國際貿易和投資而累積的美元不可以按35美元/一盎司的價格從美國那裡兌換成黃金。
但是,各國已坐上海盜船,外匯存底大多為美元綁架了!自此以後,各國央行求神拜佛,祈求上帝憐憫,不要讓「美元」、「美債」貶值!

而近10多年,美國財政赤字不斷惡化,使美國Fed印刷術火力全開,狂印「美元」,直接讓「債務貨幣化」的結果,「美元」已貶值到2700美元兌換一盎司的黃金,「美元」、「美債」的逐漸沈淪,導致全球「去美元化」趨勢加速,此可能使得「黃金」有望重新成為新世界的「定價錨」。
亦即各國央行正偷偷地買進「黃金」,以對沖「美元」、「美債」未來會發生的信用危機。因此,長期來看,美債、美元對比「黃金」將呈現長期「貶值」,呈現出「負向關係」。

只是,短期在川普政治脅迫下,全球央行率先降息、競貶匯率以對抗川普山雨欲來的關稅戰,短期使美元指數出現強漲,但是,「黃金」將替代「美元」的長期趨勢仍持續,因此金融市場短期內可能會出現美元指數及「黃金」一齊挺升的弔詭現象?

■美國以「貨幣超發」支撐經濟,防止「美元霸權」潰堤?

美國經濟數據如 GDP、聯準會首選通膨指標、JOLT和就業報告,或從大型科技公司的財報、甚至美股四大指數,時而出現「軟著陸」、時而出現「不著陸」癥兆?讓人感受到,似乎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背地裡支撐。且這隻看不見的手,是以「貨幣超發」來支撐經濟!

對資本市場而言,只要「貨幣超發」活水不斷,就可能萬物皆漲,包括股票。
但這「貨幣超發」支撐的虛假經濟繁榮,社會底層是感受不到恩寵的,或許「馬斯克們」會很開心身價暴漲,但貧困選民卻只能用選票推翻拜登政府。

另美國Fed掌握著「美元印鈔術」,亦即是全球資金活水的水龍頭,它的「寬鬆貨幣政策」也支撐全球經濟「不著陸」,但也不斷加劇全球「貧富差距」,讓各國的「極右派」崛起,推翻「執政黨」!

另一代價則是,全球經濟可能必須再承受一波「通膨」的衝擊?或另一波的「升息」衝擊?所以,投資人要記住的是,在活水出現衰竭之前,必須急流勇退。

■2024年10月,美債前十大「債主」中有7國減持

據美國財政部2024年12/19 日公佈10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 (TIC),美債前十大「債主」中有7國減持,其中日本小弟降至1年低位,而大陸更連續4個月減持、創逾15年新低!

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外國持有美債規模從 9月的 8.673兆美元降至 8.596兆美元,日本仍1.103兆美元,創一年新低且是過去 7個月以來第六次減持美債。
美國第二大債主中國在 10月也繼續減持美債,總持有規模降至 7601億美元,創 2009年 2月以來新低。

■美元短期呈現強勢地位,但顯顧此失彼

川普勝選短期內將助推美元走高,但中期而言,但美元未來一年將走貶。從基本面來看,美股過高的估值、相對於其他貨幣的息差優勢收窄,以及美國財政和經常帳戶雙赤字,都將為該貨幣帶來壓力。亦即,川普高關稅政策造成各國匯率提前競貶,美元短期呈現強勢地位,此舉將使美國無法同時減少貿易逆差,造成美元長期走貶。

事實上,當其他國家向美國出售的商品和服務多於從美國購買的時候,這些國家會透過貿易順差持有美元,而這些過剩美元需要投資於某些地方,例如美國國債和其他美元資產。這正是美元成為全球金融體系「儲備貨幣」的主要原因。

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對美國帶來多項好處,例如巨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和較低的借貸成本,但同時也帶來代價。這導致美國長期保持貿易逆差,對美國出口商不利,也是美國製造業規模相對較小的原因之一。亦即美國無法同時減少貿易逆差、並增強美元的全球主導地位,因為這兩者存在矛盾的條件。

近80年來,美國人享受了國際經濟中最大的特權之一,那就是強勢美元。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儲備貨幣地位對美國消費者來說是一項巨大的補貼,但對美國生產者則是一項巨大的稅負。而川普想扭轉方向?未來將有利就業、但卻苦了美國消費者?

■美國智庫警告:高額國債使「美元」趨向貶值,將使金價獲得支撐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經濟學家安東尼(E. J. Antoni)警告,「美元」恐怕失去儲備貨幣地位,招致災難性結果。這意味著,美國長期以來積累近36兆美元的高額國債,將再也無法輸出到其他國家來分攤了(以鄰為壑)。

這也意味著,美國將無法再向國外出口通貨膨脹,所以未來的通脹成本將完全由美國自己承擔,透過美元貶值將通脹進一步激化,此皆歸因於川普、拜登政府的赤字財政和美聯儲(FED)的量化寬鬆政策為虎作倀。

如此,「美元」儲備貨幣地位弱化,意味著美國的財政赤字開支(美債)將失去吸引力,「超發美元」與國內流通的現有美元競爭購買商品和服務。這將導致惡性通膨的情況爆發。當美元將承壓,趨向貶值,而金價將獲得支撐。

長期,金磚國家可能推出一種以「黃金」為後盾的貨幣,而金價將獲得支撐。

■美國財政赤字不斷上升,「美債降評」使黃金有望成為避險神器

美國財政赤字不斷上升,如果「美債危機」再次惡化,將支撐黃金避險買盤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 2011年夏季美國信評機構標準普爾首度把美國的債信評級砍至 AA+,原本為 AAA。
此外,信評機構惠譽 (Fitch) 也在2023年8/1 日也將美國長期外幣債務評級從最高的「AAA」調降一級到「AA+」,刺激投資人避險情緒爆表,黃金即是當時最大受益的資產。

目前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中,當前僅有穆迪還對美國保持 AAA 評級。
若美國「債務危機」再次惡化,使美國再度喪失穆迪AAA 頂級債信評級,恐引發市場密切關注,黃金有望成避險神器。

四、全球政經情勢動盪,凸顯了黃金的「避險」功能

過去2年全球央行的「升息循環」周期,邏輯上對黃金不利,但黃金並沒有停下上漲腳步。強勁的央行「去美元化」買盤和日益緊張的「地緣政治衝突」,不斷帶動黃金的避險和分散配置需求,支撐了金價。

俗語說「槍聲一響、黃金萬兩」,只要戰亂動盪一發生,黃金價格即開始大漲。
製造「地緣政治衝突」,一向是美國維護「美元霸權」的必要手段,自2022年2 /24日「俄烏危機」開打,2023年10 /6日「以色列和哈馬斯衝突」爆發以來,這中間皆有美國的「影武者」,而在這期間美元走強,但金價也一路走高。

2024年,黃金市場對中東緊張局勢進一步蔓延的擔憂快速升溫,由此引發的避險買盤給金價提供支撐。儘管中東衝突的風險似乎得到遏制,但不確定性仍繼續支撐金價。

黃金向來被視為對抗地緣政治和經濟動盪的避險工具,尤其當人們擔心美國的財政赤字上升和更多地緣政治風險,而黃金可以儲存價值。隨著「俄烏危機」、「以色列和伊朗衝突」、甚至「南、北韓衝突」不確定性持續升溫,黃金應會繼續上漲,尤其川普上位可能點燃與伊朗的戰火。

加上川普關稅戰將使通膨升溫,使長期債券殖利率大幅回升。債券殖利率和美債價格呈反方向變動。因此,投資人顯然會逃離美債、並以黃金作為避險的工具。

2025年,面對川普關稅戰、股市高估值、消費者信心走疲、地緣政治風險上升、潛在的經濟衰退、潛在的銀行業倒閉危機等因素,許多投資者的情緒已發生反轉。在市場不確定性和投資者憂慮情緒之下,黃金「避險需求」將強化,將成為金價2025年的強大支撐力量。

■製造「地緣政治衝突」,是美國維護「美元霸權」的必要手段

綜觀,從韓戰、越戰、中東戰爭、俄烏戰爭,到台海兩岸對抗,甚至極右派崛起的分裂歐盟,這中間皆有美國的「影武者」介入。

因為,一個分裂的世界、一個遍地戰火的世界,才需要「美國軍備」、「美元霸權」的保護!亦即,一個不太平的世界、一個狼煙遍地的世界,美國才能「再次偉大」!

■「地緣政治衝突」推升避險需求,金價恐再寫歷史新高

面對中東衝突,投資人避險需求持續升溫,幫助黃金再創歷史新高。
事實上,自 2022年俄烏戰爭以來,新興市場央行持續在倫敦進行場外交易 (OTC) 大量購買黃金,截至2024年7月的黃金採購量達 730噸,約佔全球年產量 15%,尤其中國購買最大量。

未來,地緣政治風險仍為焦點,尤其美國川普、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衝突,皆可能升級為更廣泛戰爭的擔憂。一旦「地緣政治衝突」推升了市場「避險情緒」,將使金價再創新高。

再考慮到川普上任後聯邦赤字可能持續增加,使美債市場承壓,黃金將取代美債成為最佳「避險」工具,使黃金將更具吸引力。

■川普的「不確定性」,將可使金價獲得支撐

由於川普接著想實施更具「保護主義」的貿易政策,例如對各國商品徵收更高的關稅,這將帶來不確定性。

高盛(Goldman Sachs)指出,川普的首要經濟政策是對進口商品課徵更高關稅。關稅會提高商品價格,而物價上漲等於通膨。
且川普也一直以來支持低利率,這也與控制通膨的方式相反。
此外,川普還希望進一步減稅,增發更多國債,這可能對金融市場造成不穩定。
以上這些因素,可能使全球經濟成長面臨更多波動和通膨升溫風險,皆可推升黃金避險需求。

■至2024年底,全球債務逾100兆美元

在經歷雷曼危機和新冠疫情之後,各國政府透過在選舉中提出「財政刺激」來獲得選民支持的趨勢非常明顯。國際貨幣基金(IMF)在9月發表的論文中指出,1960至90年代在發達國家僅為整體逾1成的財政擴張承諾,到2020年增加至近2成。

2024年為全球大選年,但不論右派或左派政權都傾向於「財政擴張」,持續討好選民,因此,預計全球政府債務餘額到2024年底將超過100兆美元。

在持續「財政擴張」下,各國正「寅吃卯糧」、耗盡下一代資源。
且在高利率、經濟成長率一般的情況下,債務水平太高,會存在財政失控的風險,敲響各國財政的警鐘。
未來全球財政惡化的趨勢仍將持續,尤其,川普還想永久取消財政預算上限,火力全開來印鈔。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統計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球政府債務餘額達到91.7兆美元,創下歷史紀錄,達到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末的1.3倍。
而國際貨幣基金預測,到2024年底,全球公共債務總額將超過100兆美元。

■美股2025將出現大崩盤?

美國聯準會(Fed)自2024年9月啟動降息,然而投資銀行Stifel Financial首席分析師Barry Bannister卻警告,標普500指數基於當前市場的繁榮,可能會再上漲10%,但隨著2025年通貨膨脹加劇以及AI非「革命性技術」兩個原因,將讓標普指數大幅下跌25%。

Barry Bannister近期針對標普500指數進行分析,他提到過去80年來,牛市都是伴隨著新技術而誕生,50年代是核能、60到70年代是電腦和半導體、90年代則是網路和光纖。至於近年來流行的生成式AI,Barry Bannister認為並不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更多是在使用網路上獲得的數據,「因此只能說頂級進步,而不是新技術」。

Barry Bannister表示,以宏觀經濟背景為基礎,他分析基於政府增加支出和通膨壓力的再現,標普500指數會在2024年結束後下跌。
此外,Barry Bannister還預測,標普500指數基於當前市場繁榮可能會先上漲10%,達到6400點左右,但2025年通膨抬頭後,該指數恐跌25%,回到2024年初的4750點附近。此時,黃金的「避險」功能將凸顯。

五、國際金價飆升,激勵黃金ETF需求回升

投資人都想問,2024年押寶什麼金融資產是「送分題」呢?
答案揭曉,就是飆出新高價的 AI 類股與黃金。

國際金價持續飆升,激勵一般民眾持續持有黃金意願升高。
而黃金ETF的交易方便性、安全性,亦成為散戶投資人儲存黃金的重要投資方式。
目前大多投資人已利用購買黃金ETF,來做為投資組合中主要避險工具之一,能穩定多資產類別投資組合的長期收益。

過去兩年,來自各國央行的強勁實物需求支撐了黃金價格,但2025年,以零售為主的 ETF 增長,將是未來黃金能否持續上漲的關鍵。

由於黃金ETF具有「追漲、殺跌」的交易特性,因此在金價上漲末升段,亦成為黃金的重要助漲動能。目前黃金ETF尚未進入「FOMO」的瘋漲階段,因此金價應尚有漲升末升段可期。

■全球黃金ETFs 剛開始出現資金流入現象

世界黃金協會表示,受到全球利率仍位於高水準之下,黃金ETF連續三年出現資金流出;但2024年5月以來才開始出現資金流入。亦即,散戶黃金ETF於2024年5月份進場成本在每盎司2450美元左右。亦即,黃金ETF尚未進入「FOMO」的瘋漲階段。

2024年中的金價走強,激勵了黃金ETFs管理的總資產規模來到2333億美元,但是目前總持有量為3105.5噸,仍接近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亦即,2025年黃金ETF 仍將持續買入。預計 2024 年淨購買量為 50噸 (四季度較多),2025 年基本情景為 275噸,樂觀情景為 400-500噸。

■2025年全球主要央行預計進一步降息,資金將重回黃金ETF!

2024年迄今,黃金每盎司上漲約570美元,漲幅超過 28%,預計將創下2010年以來的最大年度漲幅,可謂 2024年最出色的資產之一。

由於2025年,全球主要央行預計進一步降息 (包括美國聯準會),各大投行預期黃金創紀錄的價格漲勢將延續至 2025年,其關鍵因素包括大量資金重新流入 ETF,這是自 2022年 4月以來一直未見的情況。

WGC 報告中指出,黃金ETF在長期資金外流之後,2024年第三季黃金ETF 已經轉向改為流入。全球範圍內,黃金ETF 流入 95噸,是自 2022年第一季以來首次取得季度需求正成長。

六、跋尾—-美國「貨幣超發」,將讓金價保持「多頭」格局

就黃金市場而言,在經歷一波暴漲之後,黃金短期陷入盤整,但仍保持多頭格局。此時是否還能進場買進?

金價目前均線仍保持多頭排列,未來再創新高的機率高!
因為黃金的「價值」,正由美元的「貶值」來創造!
回顧到1944年7月,美元與黃金掛鉤,可以按35美元/一盎司的價格從美國那裡兌換成黃金。
如今,因為美國「貨幣超發」、又不給兌換,所以「美元」已貶值到2700美元兌換一盎司的黃金,這就是「美元」80年來的貶值「真相」。

尤其,美國Fed在2025年又將面臨一個「老」問題:面對不斷飆升的爆炸式債券利息支付,Fed必須在2025年降息;但若美國財政部又繼續超發美債,這將不可避免地造成債券殖利率回升,那麼,Fed將陷入進退維谷。迫使美國Fed啓動「鷹式降息」,但「鷹式降息」也是「降息」,2025年仍可持續支撐金價!

另2025年金價想再創新高背後最大推手,可能是全球央行「去美元化」買盤;另押注地緣政治、美債降評避險買盤亦絡繹不絕;及黃金ETF買盤終將回補。
2025年黃金走勢,似乎仍然利多不斷……….. !!!

■目前全球現貨黃金價值20兆美元!

隨著國際金價一路連創新高,逼近2,700美元/每盎司:全球實物黃金的總市值首度突破 20兆美元大關!

那麼,黃金市值突破 20兆美元關卡,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呢?
答案是,根據世界黃金協會2024年2月公布的數據,截止 2023年年底,全球已開採的黃金存量為 212,582噸,將這個數字折算為盎司(1噸 = 35,273.96盎司),再乘以目前金價(2,670 美元),恰好超過 20兆美元。

那麼,20 兆美元的黃金購買力究竟有多大呢?
如果放到當下股市,全世界的黃金差不多可以買下全球前十大上市公司——相當於蘋果、微軟、輝達、亞馬遜、Google 母公司字母、Saudi Aramco、Meta、波克夏、台積電、禮來的市值總和。
而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黃金總市值規模還未曾超越 10兆美元,但近三年這一古老永恆的資產,書寫了新的價格飆升奇蹟。

隨著美國聯準會(Fed)和全球其他央行近來陸續步入新的寬鬆周期,黃金價格最近無疑受到進一步上行推動。今年以來,黃金價格已經大漲近30%,為過去30年來歷史同期漲幅最大的一年。

■現貨金價10/28日站上2790美元,創歷史新高

受到美國大選來到最後關頭、中東局勢未明帶來的避險需求,以及歐洲央行降息等因素影響,黃金在10/18 日首度突破每盎司 2700美元,創歷史新高。
而黃金在11/28日又續創每盎司 2790美元的歷史紀錄。

在降息環境和地緣政治動盪期間,不孳息的黃金通常是首投資、避險選項。
隨著歐美和中國的短期利率將持續下降,黃金市場尚未完全反映以實物黃金為支撐的黃金現貨價,且最近黃金ETF近期亦有明顯回籠;有鑑於全球利率走降,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將降低,對持有黃金意願有推波助瀾的效果,高盛預估,Fed 每調降一碼,對金價的需求有增無減。

再來就是避險功能,在各種投資標的之間,加入黃金或金礦相關標的,可提供投組相應的避險功能。因為,地緣政治衝突升高和市場不確定性推升,投資黃金或黃金ETF可以有效分散投資組合,特別是因應通膨環境和經濟不確定因素。例如,自 2022年俄烏戰爭以來,新興市場央行持續在倫敦進行場外交易 (OTC) 大量購買黃金,截至2024年7月的黃金採購量達730噸,約佔全球年產量 15%,尤其中國購買最大量。

雖然金價不斷創出新高,但牛市還沒有結束。即使金價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交易時段中,出現修正性下跌,但買家可能會尋求逢低買入。

■川普政策影響美元短期走強,黃金創5個月來最大單周跌幅

市場消化川普勝選對美國關稅及利率政策的影響,使美元走強。
黃金價格11/8 日下跌,且創下 5個月來最大單周跌幅。

有鑑於川普的關稅政策引發通膨擔憂,因此市場臆測 Fed 降息步伐可能更小、更慢。雖然黃金不孳息,但黃金具有對沖通膨的性質,這應該有助於將現貨黃金長期保持在2600美元以上心理價位。

■世界黃金協會:Q3全球黃金需求達1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牛市應未結束

世界黃金協會 (WGC) 發布的 2024年第三季《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第三季黃金需求總量年增 5%至 1313噸,創歷年三季需求新高。
得益於創高紀錄的金價表現,第三季黃金需求總額首度突破 1000 億美元大關,刷新歷史紀錄。

儘管第三季各國央行購買黃金活動放緩,但需求依然強勁,仍達到 186噸。2024年截至第三季底,央行購金總量為 694噸,與 2022年同期持平。
WGC 報告中指出,黃金ETF在長期資金外流之後,2024年第三季黃金ETF 已經轉向改為流入。全球範圍內,黃金ETF 流入 95噸,是自 2022年第一季以來首次取得季度需求正成長。

■金價邁入「新多頭階段」?

據資產管理公司 Sprott Asset Management 表示,金價已進入「新多頭階段」,其預示黃金將繼續攀上新高。

Sprott Asset Management 市場策略師 Paul Wong 在報告中寫道,「黃金已進入新的多頭階段,受到央行買入、美國債務攀升以及美元或已見頂等因素的推動。」
根據Wong 解釋道,隨著美國債務增加,美國政府可能會選擇印鈔以應對赤字,這可能導致貨幣貶值。這種對法定貨幣信任的侵蝕,提升了黃金作為可靠保值方式的吸引力。
Wong 另指出,全球經濟持續面臨的通膨壓力與不穩定的宏觀經濟條件,暗示央行與投資人更有可能配置貴金屬。他預測金價未來3個月可望突破 2800美元。

而美銀商品策略師 Michael Widmer 表示,金價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我認為我們更接近每盎司 3,000美元。」Widmer 將其看漲依據,歸因於政府高額債務水平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不斷升級。
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加劇通常會導致投資人湧向避險資產,例如黃金,以抵禦全球市場風險與不穩定性。

花旗分析師也認為,金價將在6至9個月內達到 3,000美元。他們補充道,如果中東局勢在短期內升級、導致油價飆升,金價應會相應上漲。

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團隊亞洲區投資長巴亞尼也提示,法巴團隊對黃金持續看好,並將 12個月目標價格上調至每盎司 3,000美元,預期各國央行將繼續增持黃金,且由於進一步降息、央行的戰略性黃金購買、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以及私人投資者對黃金的強勁需求等利多,將讓黃金價位更有支撐。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除了聯準會開啟降息週期、央行維持強勁買盤,接下來中印傳統旺季即將到來、黃金ETF持倉量回升,即使金價短線可能存在漲多過熱疑慮,但長線來看,宏觀環境有利於黃金價格走勢,金價未來可望再創新高。

■花旗:上調金價預期,未來6-12個月升至3000美元

花旗研究部在10/21日的報告中,上調了黃金 3個月價格的預測,理由是美國勞動力市場可能進一步惡化、聯準會降息以及黃金實物和ETF購買力道。

■瑞銀CIO:看好黃金續飆2025年9月,目標價2900美元

瑞銀CIO 認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對於資本市場將產生的影響。因市場聚焦美國赤字上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各國央行買盤持續,有望驅動金價在未來幾個月會上行。瑞銀預測黃金 2025年 9月目標在 2,900 美元 /盎司。

瑞銀策略師表示,實質利率的下降被視為推動黃金上漲的關鍵因素。
隨著利率和債券殖利率下降,2025年預期走弱的美元同樣將有利於黃金。
此外,黃金作為政治避險工具的價值可能會抵消美元的短期升值。加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未解決,並繼續支撐黃金的避險需求。

另貨幣儲備的多樣化也在推動對黃金的需求。
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2024年10月各國央行共購買了破紀錄的694噸黃金。
而8月黃金ETF 的投資已連續第四個月增長。總持倉量回升至近3,182公噸,達到年初以來的最高水平。

瑞銀表示,黃金作為避險工具的特性及其在投資組合中的實用性,重申對美元計價的多元化投資組合應包含 5% 的黃金配置,以作為廣泛的避險措施。

瑞銀分析師 Levi Spry和 Lachlan Shaw在最新報告表示,由於美元走強,以及對美國更多財政刺激措施可能導致利率上升的擔憂,在黃金再次開始攀升之前,可能會經歷一段整合期。

■高盛:金價可再漲11%,在2025年底衝上3000美元!

高盛 (GS-US) 12/10日最新預測,金價在2025年底前將上漲至每盎司3000美元。
高盛分析師 Lina Thomas 和 Daan Struyven 12/10日出具研究報告,反駁在美元長期走強的情況下,黃金無法在2025年達到每盎司 3000 美元的觀點。

報告中指出,推動金價走高的第一個因素是聯準會 (Fed) 的政策行動,而非美元。高盛預測2025年利率將大幅下降,聯邦基金利率將下滑 100多個基點至3.25% 到3.5% 的區間。若 Fed到2025年底前降息 5碼,將刺激金價上漲7%,但若只再降息一次,金價頂多達到每盎司 2890美元。

第二個因素高盛此前也表示過,在降息後半年內,黃金ETF將逐漸上漲。隨著ETF需求增加,將使黃金供應面臨壓力,金價將會走漲。

第三個因素,美元走強不會阻止各國央行購買黃金,即便美元升值,主要買家如中國可能會在人民幣弱勢時、增加黃金購買來增強貨幣信心。
高盛預估,到 2025年底,各國央行的購買將使黃金價格提高 9%。

最後一個因素,2025 年黃金和美元上漲有共同的理由。儘管當美元升值時金價會走軟,但近期美元攀漲是因為國際問題,而不是因為利率上升的預期。
高盛在報告中說:「當貿易關稅或更廣泛的地緣政治衝擊推動美元走強時,美元和金價往往會一起上漲。”
因地緣政治和股市風險的不確定性上升,可能對美元與黃金這兩種被視為首要避險資產的資產有利。

■橋水基金達利歐:建議投資黃金和比特幣等硬通貨,避開債務型資產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之一橋水基金聯合創始人達利歐12/10日表示,在大多數主要經濟體面臨債務問題加劇的背景下,他傾向於投資黃金和比特幣等「硬通貨」,避開債務類資產,例如債券。

硬貨幣通常是指以黃金、白銀等實體商品支撐的貨幣;比特幣也因其供應的穩定性和可控性被歸類為硬貨幣。
黃金和比特幣最近都接近歷史高點,因為投資人試圖對沖經濟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新的貨幣政策。

達利歐指出,許多主要國家的債務水平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這種情況是難以持續的。他警告,未來這些國家不可能避免地發生債務危機,而這將導致貨幣價值的大幅下滑。

達利歐的觀點向來認為黃金與典型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和債券等資產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在重大危機期間,黃金通常會見證資金的流入,導致黃金價格飆升。如果使用投資組合優化工具考慮將黃金納入投資組合,結果通常證明這可以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並增加預期回報。

■FOMO情緒,將主導金價邁向每盎司 3,000美元

隨著2025年經濟放緩,恐引發美股拋售,避險情緒有望成為推升金價牛市的關鍵催化劑。此時有望迎來有史以來最激進降息時期,「錯失良機 (FOMO) 」的恐懼可能會主導黃金市場,為金價邁向每盎司 3,000美元奠定不敗基礎。
亦即,一旦美股開始大幅下跌,就沒有什麼能阻止黃金上漲。
尤其黃金似乎正在被世界上一些財力最雄厚的央行買入。

WGC 資深市場分析師 Louise Street 指出,第三季投資者的「錯失恐懼症 (FOMO)」成為推動黃金需求成長的關鍵因素之一。受到未來降息前景的鼓舞,同時也考慮到美國財政擔憂和中東衝突升級的背景下,驅動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重要作用,投資人展現出追漲的熱情。

事實上,美國經濟衰退應無可避免,首先衝擊經濟的將是一波債務違約潮骨牌效應。接著勞動力市場開始惡化,消費支出下降,導致更多違約,直到Fed 最終重啓「暴力降息」。有鑑於此,金價必然會大幅上漲。如果美國經濟衰退發生,那麼金價將迅速突破3,000美元。

在聯準會啓動大降息下,將伴隨著通膨回歸,全球經濟恐將在未來幾年陷入停滯性通膨 (Stagflation)。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黃金是「上帝的資產」

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 (Robert Kiyosaki) 表示,建議投資人買入黃金來投資,並稱黃金是「上帝的資產」。

羅伯特‧清崎表示,黃金資產具有「神奇、精神和神秘的力量」,黃金可以「儲存金融能量」,也是人們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在「尋找、購買和爭奪它」的原因。

一直以來,羅伯特清崎都支持黃金、白銀和比特幣,稱之為「真正的貨幣」,並警告美元即將消亡。
他警告稱,隨著金磚國家提議推出一種與黃金掛鉤、名為「金磚四國」的共同貨幣,美元將失寵。
羅伯特‧清崎也稱,他不投資股票或債券市場,因為太多跡象表明股市將嚴重崩盤。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