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百貨零售業的轉型

大陸百貨零售業的轉型

楊惟雯整理

 

大陸百貨作為傳統的零售業態,三十年前曾一枝獨秀、風光無限,卻也經歷了繁華落盡的落寞。尤其是前幾年受制三公消費和電商分流的影響,百貨行業步履維艱。

 

一、大陸百貨業的增長繼續趨緩

 

2018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萬億元,比2017年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9%,這是多年以來增速較低的一年。

 

近年來,總有對大陸百貨業唱衰的聲音。但是,大陸的百貨業是抗風險能力較強的業態,例如大部分資產較輕,商品上佔壓資金少,很多是自有物業。

 

依2018年大陸百貨商業協會90家樣本企業年度經營統計數據顯示,百貨店銷售總額增長了4.2%,利潤總額增長了6.4%,主營業務利潤增長了5.7%,年末資產總額同比增長了7.5%。顯示,大陸百貨業態經歷多年的痛苦轉型,整體已有觸底回升跡象。
例如,SKP在2017年單店125億元銷售的基礎上,2018年銷售再創135億新高;銀泰百貨年度同店比大幅增長37%;王府井集團2018年淨利潤為近五年最高;遠東百貨在大陸的業務10年來首度由虧轉盈;百盛集團在2017年扭虧為贏,2018年繼續向好。

 

展望未來,擴內需促消費是經濟發展的重點,在各項政策的製定中,大陸各級政府部門應充分重視百貨業態的作用,儘管受到電商的衝擊,儘管近幾年業績下滑,但百貨仍然是流通的主渠道,在居民消費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大陸百貨業的轉型創新做法

百貨轉型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沒有一成不變的經營模式。在轉型方向上,不僅是設計規劃、佈局陳列、品牌結構、服務方式的調整,更是思想意識和組織結構的轉型。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有的業務邏輯已經發生變化,更需要進行組織轉型、機制轉型。

 

大陸百貨行業在經歷了痛定思痛,已逐步回歸商業本質,在消費者身上下功夫,如增加體驗、調整商品結構、創新會員營銷模式、提升商場品味…等。總體上看,大陸百貨行業現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一)線上線下融合初見成效

大陸線上線下融合是零售業發展的趨勢,也是行業的共識。實體零售在這一過程中,經歷了PC電商、O2O、移動電商、社交電商等階段衝擊。
在初期,實體零售企業開展電商中,以百貨公司佔比最高,一方面原因是2010年之前,百貨業的利潤一直較為可觀,具有較強的投入能力;同時電商初期主要衝擊百貨店主力的家電、化妝品等品類,對百貨公司構成較大壓力。

但由於大陸百貨公司的聯營模式,對貨源渠道、庫存情況和商品價格掌握非常有限,難以形成快速市場反應,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早期實體百貨的電商業務大多步履維艱。

 

目前,大陸百貨業線上線下融合的手段已更多樣化,做法更務實、接地氣。例如,銀泰利用APP,實現線上商品查詢訂購物配送;新世界試點推出“新閃購”網上商城,組織爆款及特惠款商品,在線下單、線下提貨;漢光百貨通過微信,向消費者個性化推送信息;歐亞集團的小程序商城“ 歐亞微店”的銷售穩步提升。

 

(二) 企業併購重組持續深化

2018年起大陸發生近20起主要零售併購重組案中,與百貨業相關的超過了一半。例如,銀泰百貨全資收購西安開元、廣百和友誼合併、首旅集團整合王府井、蘇寧易購收購萬達百貨等。併購的原因既有強強聯合,也有弱肉強食。

 

對於大陸百貨行業來說,併購主要有兩個特點:
一是行業集中化加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併購主導方的實力, 擴大了銷售規模,增加了市場競爭力。
二是向渠道上游延伸。除了王府井認購千百度的部分股份外,實體零售投資參股上游企業的案例逐年增加,例如之前大商集團投資澳洲食品公司、眾多百貨公司開設的買手集合店等。

 

(三) 自採自營模式深入探索

大陸百貨業最被詬病的是商品經營能力,由於多年來主要採用聯營出租的經營模式,百貨企業自主的商品採購能力和經營能力幾乎喪失,自營佔比在全行業中不超過5%。由於大量採用聯營出租方式,企業幾乎沒有採購部門,失去了對品牌商的控制能力,弱化了對商品和市場的理解。

擴大自營是眾心所向,是大勢力所趨,但大規模自營的阻力很大,如:
現有盈利水平下,資金佔壓是否能夠承受?
企業現有的買手隊伍是否能夠支持、是否有培養的時間和成本準備?
百貨店、品牌商、經銷商的利益的再分配是否能夠接受?
原有分銷體係是否能夠打破,帶來價格上的變化?

 

儘管困難很多,為了滿足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傳統百貨企業積極拓展特色品牌自採比例、設立買手店、開發自營品牌,強化企業品牌形象,形成差異化的品牌識別和消費體驗,已成為百貨業轉型變革的焦點。

2018年12月,王府井集團推出首家自有品牌生活集合店尚府,首店位於北京市百貨大樓二樓。店鋪佔地面積達60平方米,聚焦三大核心業態— 服裝配飾區,生活方式區和店中店活動區。尚府主打王府井集團精心打造的自有品牌“井品”,目前主要涵蓋家居用品及服飾。同時,尚府亦云集多款風格獨具的國際家居和服裝品牌、獨家原創產品系列及歐洲進口的小眾特色品牌,打造舒適、舒心的精緻生活品味。

 

2018 年5月,百盛集團的首間獨立美妝概念店Pa rksonBeauty於長沙國際金融中心開業。Parkson Beauty佔地超過5000平方米,匯集近二十個國際頂尖化妝,護膚,美容,美體,香氛品牌專賣店,並提供美容服務體驗。此外,百盛首個“玩美”妝集合品牌PLAY UP亦進駐Parkson Beauty,主要針對95後、00後消費者,以及時尚潮流前線人士。PLAY UP匯集了超過70 個品牌及1, 300 個潮流熱賣產品。

 

新世界集團也不斷加碼自營品牌業務,近年積極拓展旗下N+系列和LOL(Love • Original • Life)原創生活概念店,打造多業態的自營業務佈局,進一步實行差異化運營。在先後於2016年開設“N+自然烘焙”、2017年建立母嬰主題超市“N+Baby”及“N+便利店”後,新世界百貨在2018年進一步豐富N+系列,打造了家居生活雜貨店品牌“N+優品”。“N+優品”目標客層年齡在18-35歲,覆蓋了創意家品、生活百貨、健康美容、文化禮品、休閒零食、花藝植物、數碼配件、流行飾品等貨類,大部分商品從日本及韓國直採。

 

(四) 集合店呈現多元化發展

集合店是在專業店基礎上的演繹,是對某一品類或某些關聯品類的集中經營。
集合店的作用:
一是聚客,通過集中化的商品經營和多種選擇的體驗吸引消費者,
二是提效,在有限空間裡充分利用場地、增加陳列、實現回購。

從經營主體上可分為零售商集合店(如銀泰的生活選集、金鷹的G·BEAUTY、百盛的Parkson Beauty)、品牌商集合店(如太平鳥、雅戈爾)和第三方集合店(如絲芙蘭),以零售商的集合店為主。

目前集合店除了在服裝和化妝領域繼續深化,在餐飲、娛樂,甚至是珠寶(如美羅MATRO GBJ國際珠寶集合店)也開始有了新的嘗試。

 

在經營方式上,零售商集合店大多與自採自營相結合,有的採用合夥人制,成為獨立業務線條,獨立拓展開店。

在實踐中,集合店首先要有精確的消費群體定位,據此進行商品組合,並且還要有強大的商品採購能力,以形成價格上的優勢,美觀的陳列也是必不可少。

 

(五) IP、文化和體驗成聚客利器

客流不足是零售普遍問題,在吸引客流上,大陸百貨企業使出渾身解數。增加體驗品類和服務功能相對簡單易行,自創個性化的IP、開展文化營銷相對複雜,需要較強的組織能力,還需要承擔一定的成本支出,但一旦推出,大多會成為吸引流量和彰顯個性的重要手段。

從2014年內部孵化開始,2017年王府井推出京味自有文創品牌“王府井夢工廠”。上海第一百貨2018年改造後,設置了突出老上海元素的“大戲院、梧桐、弄堂、夜上海”四大主題。銀泰百貨聯手國漫IP商業合作平台, 共同打造動漫商場。新世界大丸百貨“福音戰士特展”,針對年輕消費者打出“情懷牌”。K11和SKP通過充滿文化和藝術氣息的設計陳列,成為消費者的打卡地。

 

(六) 會員營銷借助技術發力

隨著市場的逐步飽和,獲取流量的增量越來越困難,如何挖掘顧客特別是會員的存量價值成為企業製勝關鍵。其中包括通過渠道手段完成的會員註冊,靈活多樣的會員激活,標籤化的會員留存和分析,以及贈送多種電子權益的沉睡會員喚醒。

 

銀泰2018年推出中國百貨業第一個付費會員體系,很快數字化會員就達到500萬量級。2018年上海新世界大丸單店會員數已超過33萬人,會員貢獻率提高到了56.6%。在蘇寧收購的萬達百貨37家店中,會員數量超400萬人,也是其重要資產。步步高則提出:“2019年核心工作,就是顧客標籤、全面雲化、運營與供應鏈數字化,決勝數字化戰略攻堅戰,全面達成1000萬數字化會員。”

結合互聯網技術,百貨企業的會員管理能力已大為改觀。基本上可以實現數據採集、會員激活、客戶標籤、精準營銷等一系列動作。

 

(七)數字化推動全渠道融合成主流

當前大陸百貨零售市場,線上線下全渠道融合已成為市場的主流趨勢。其實,為了推行全渠道發展,部份傳統百貨企業如王府井百貨,茂業百貨,重慶百貨,銀泰百貨等早在多年前已開始自建電商平台,探索線上發展。有的則藉助電商巨頭發力線上,推進門店互聯網化,拓展全渠道銷售, 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其中,門店數字化,泛渠道化,平台化,場景化,娛樂化等成為主要的全渠道策略。

 

例如新世界百貨的“新閃購”是近期比較值得關注的自建網絡銷售平台。新世界百貨為了能滿足年輕消費者日新月異的消費習慣,於2018年3月上線自建電商平台“新閃購“。據悉,新閃購初次上線時以北京地區直郵方式為主,並與順豐速運達成合作,讓消費者購買商品後即可享受免運費配送。
之後,新世界百貨平台再次在微信端上線,擴展為以化妝品,服飾和食品為主,同時還有限時秒殺等功能。

商城升級後,配送到家業務被取消,目前僅支持線上付款,線下門店自取,意在為線下引流。新閃購的核心在於在線預付,帶來大量高粘度用戶,通過價格優勢,把消費者從線上導入到線下,帶動更多品類銷售,不失為線上場景和線下體驗的有機結合。

 

現在,百貨企業十分重視透過數字化改革優化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從採購,生產,供應,庫存,銷售到會員服務等各方面都可實現數據打通,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零售價值再創新高,利群商業集團便是當中的佼佼者。
利群早在1998年成立之初,就組建了自己的計算機中心並相繼研究和自主開發了一系列商業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了從單品管理,核算到零售系統,物流配送系統的打通和運維。同時,利群也自主研發了企業進銷存管理系統,實現對商品價格,庫存,成本和銷售的管理和控制; 建立了智能分析系統,對商品銷售和庫存進行分析,為公司採購提供數據支持; 建立了客戶關係管理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升公司會員管理水平。

2018年,利群推出了智慧供應鏈信息管理升級改造項目,打造一個集成,統一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平台。該項目涉及後台軟件架構搭建,到零售中台和前台的改造,包括零售端,批發端,物流端的銜接和打通,以及財務共享中心,OA辦公系統的建設。

 

(八) 與互聯網公司和電商巨頭進行戰略合作,實現數字化轉型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百貨企業意識到,要實現數字化轉型,必須與互聯網公司或大型電商合作,通過他們強大的數據收集和處理能力及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實現線上線下流量共享。

其實,早在2013年,銀泰商業便與阿里巴巴展開戰略合作,包括淘品牌入駐銀泰百貨、銀泰百貨在天貓超市開設線上超市,銀泰百貨將主力門店全部入駐手機客戶端APP“喵街”等。
2017年1月,阿里巴巴正式私有化銀泰,持有銀泰商業74%股份,成為銀泰的控股股東。在銀泰成功私有化後,阿里巴巴將接管銀泰在全國各地的零售業務網絡,包括29家百貨公司和17家購物中心。這意味著銀泰商業將藉助阿里巴巴進一步實踐全渠道策略,全面打通和整合線上線下業務。雙方在“新零售”領域進行更多探索,合作進行大數據分析,實現更全面的O2O戰略,以優化客戶體驗,提高庫存周轉率,並提高運營和供應鏈效率。

 

另外,天虹百貨近年在推進全渠道模式不遺餘力。自2013年啟動了業務模式轉型,並提出了“全渠道”,“體驗式消費”和“價值鏈縱向整合”三大戰略方向,天虹的全渠道戰略包括打通線上線下生態圈,在商品,營銷,物流,數據等實現資源共享,發展至今逐漸形成了“虹領巾APP+天虹微信+虹領巾PC端”的全渠道模式。
2018年,為了進一步提高顧客購物效率和服務體驗,天虹聯手騰訊開展智能化探索,開發手機快速買單小程序、智慧停車小程序等。截至2018年6月底,虹領巾會員人數逾750萬,微信粉絲606萬,微信小程序會員37萬。而且單2018年上半年就有超過8000萬人次通過“虹領巾”交互信息或消費。

 

(九) 科技創新提升顧客購物體驗

目前來看,人工智能、物聯網、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技術、5G通信技術、地圖技術、室內外定位技術、區塊鍊等新技術在零售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日漸增強。

 

現時,新世界百貨正積極進行新技術的探索和應用。新世界百貨把巴黎春天淮海路店定位為“智慧門店”(SMART MALL),加入“科技”,“時尚”等元素,旨在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還引進了自助收銀,支付寶刷臉支付等新技術。
另外,2018年10月,新世界百貨宣布與阿里巴巴旗下口碑平台展開合作,引入包含刷臉支付技術在內的自助收銀系統。至此,巴黎春天淮海店成為全國百貨行業首家擁有口碑自助收銀系統的商場。設備上線以來,門店內超過15%的交易使用自助收銀。

 

2018年4月,由買手製精品百貨“Hi百貨”與無人店技術品牌“舒碼科技”共同打造的Hi-Smart無人百貨商店於廣州正佳廣場開業。
Hi-Smart無人百貨商店定位“線下版天貓”,是國內首家無人百貨商店。該店以“店中店”形式呈現,面積約200平方米。店內陳列了300多款商品,以智能,家居等品類為主。店內使用大量黑科技,消費者只需要微信掃一掃選定商品的二維碼直接購買,即可自由離場。如果消費者在購物時需要了解更多商品詳情,可以通過商品二維碼直接跳轉到商品頁面,並及時在線聯繫客服,得到詳細解答。

 

(十) 積極推進數字化升級,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實現精準營銷

然而,零售技術投入不能僅僅停留在翻新消費場景的和豐富購物體驗,在數字化零售加速推進的過程中,大數據積累及其智能化運用,成為企業深挖消費需求進而推動供需精準匹配的技術途徑。在現今數字化時代, 越來越多百貨企業在營銷過程中將消費者數據進行蒐集整合,並利用新技術作為分析與決策工具,優化商品組合及為顧客提供個性化產品和服務,以實現精準營銷。

 

長春歐亞集團早於2015年打造“長春歐亞集團商業智能項目”, 希望通過大數據分析的應用更深入理解消費群體的需求。之後,長春歐亞推出長春歐亞集團商業智能平台,通過深入整合多年留存的銷售、庫存、品類、單品及會員數據,實現數據的實時查詢,即席分析等功能,幫助決策者全面掌控運營情況。新系統將企業各層級的數據需求與信息應用推向了新高度─ 數據每十分鐘更新一次,確保大到商圈態勢,小到超市SKU,歐亞都可以對自己的銷售,客戶,租金,庫存,人員等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營運效率。長春歐亞借助全新的決策支持系統,通過準確預計顧客需求來調整商品結構和品牌,連續兩年錄得利潤增長。

 

近年,銀泰百貨通過與阿里巴巴的深度融合,重構數字化的人、貨、場鏈路。
於會員(人)數字化上,銀泰基於淘寶賬戶,打通銀泰會員體系,把客戶線上線下行為,會員信息高度整合;商品(貨)數字化上,銀泰天貓旗艦店通過天貓大數據,挑選好賣的商品。消費場景(場)數字化上,銀泰將消費者在商場內的使用場景,遷移到喵街APP,完成線上線下的打通;並根據用戶位置,和小區的廣告屏合作,或和菜鳥、餓了麼導購員合作,引導10 公里範圍內的用戶到店消費。截止2018年9月,銀泰百貨數字化會員已超過500萬;商品數字化程度達到58%, 百貨同店銷售額增長18%,為10年來最高增幅。

 

三、大陸百貨業大力發展創新業務,拓展多元化業態

 

(一)積極打造多業態、協同化的業態佈局

近年,隨著消費結構升級、成本上漲及電商崛起的衝擊,百貨企業為了提升競爭力,紛紛在原來百貨業態的基礎上進行跨業態經營,打造多業態格局。拓展多元化業態一方面能滿足不同層次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能為企業擴大收入來源。

 

至於百貨業涉足的零售業態,以超市,購物中心和便利店最為普遍,比例分別為73.0% ,49.6%和32.1%。

以百盛集團為例,在多元化零售業態為核心的轉型策略下,自2016年起在業態多元化方面已頻頻出手。2016年6月,百盛在青島開出在國內的第一家購物廣場—金獅廣場;並在2016年與2017年期間分別於上海和南昌推出與韓國衣戀集團的合作項目—-百盛優客城市廣場,主打韓系品牌及國際大牌折扣店。

此外,百盛於2016年9月推出首家獨立精品超市—百盛精品超市及於10月從台灣引入“Hogan Bakery”哈肯鋪麵包。其後,百盛也於2018年5月推出了自營集合店Parkson Beauty以壯大其零售版圖。同年11月,百盛集團全面升級改造百盛重慶南坪店,正式轉型為“百盛YOUNG MALL”,進一步迎合消費者的萬變需求。百盛YOUNG MALL除銷售商品外,也同時推崇新奇,有趣的生活方式,讓年輕顧客有嶄新的消費體驗。

 

2018年11月,伊藤洋華堂在成都首次進行業態升級,開出首家食品生活館。這是伊藤洋華堂在國內首家主打高品質的生活超市,位於成都華府大道與天府大道交界處,經營面積約3500平米。其主要以1千米商圈“家庭顧客”為核心客層,追求安全,健康,美味,以“自然+交流+市場”的模式構建高度貼近顧客真實生活場景。食品生活館不是按產品類型分區,而是採用場景分類,比如生活廚房,料理教室等功能區; 也提供現場料理,打造共享空間同時,伊藤洋華堂為了保證鮮度和品質,食品生活館內的很多產品都是採用“產地直採,產地直送”,為顧客提供日常性,高品質商品。

 

2018年1月,百聯首個城市奧特萊斯項目UMAX悠邁生活廣場正式開業。UMAX是由上海五角場東方商廈楊浦店改造轉型而成的,主打“品質+折扣+人氣集合店”的複合概念,並引入原先門店沒有的簡餐、輕食和文化娛樂業態。另外,UMAX還在五角場商圈率先引入iPad現場收銀,消費者如選用移動支付,可以直接在品牌廳房內買單。每個樓面只保留一個集中收銀櫃作現金交易。

 

(二) 探索新經營模式,創新零售概念

過去幾年,整個零售行業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變革,不少百貨企業為了迎合消費升級下的部分新需求,都積極探索新經營模式,引入新零售概念,希望能藉此更精確地瞄準目標顧客群。

 

天虹百貨近幾年不斷積極轉型升級,除了推行數字化變革和多業態發展外,還推行了不少嶄新經營模式以廣招徠。比如,天虹首家零售餐飲業態“虹食匯”餐廳於2019年1月開業。虹食匯位於深圳羅湖國貿的天虹超市內,佔地面積約260平米,主打新型飲食體驗。顧客可以在天虹超市購買食材,然後拿到虹食匯作即場加工。此外,顧客還可以在虹食匯中體驗“炒菜機器人”智能烹飪設施、美食教學等。

此外,天虹於2019年2月上線了門店拼團業務。其拼團玩法分為幾個步驟:

(1)選擇商品開團或參團;

(2)邀請好友參團;

(3 )人滿成團門店提貨。

天虹拼團商品覆蓋美妝、生鮮、酒水、零食等多個品類,每個門店中有6-8個SKU供選擇,且各地區各門店選品均有不同。目前,提供拼團購買方式的門店已有16家,覆蓋華南、東南、華東、北京等地區。

 

(三)體驗式消費為轉型創新焦點

 

隨著消費持續升級,中國消費者特別是95、00後越來越追求全方位購物體驗的及時尚生活方式。再加上百貨業的同質化越趨嚴重,近年,許多百貨企業致力打造以消費者為核心的體驗式消費場景,引入親子、IP、藝術、文化、娛樂、餐飲、科技等元素,期望能形成差異化,創造全新的體驗,吸引消費者,從而刺激消費慾望。

 

四、大陸百貨業未來面臨的挑戰

 

作為一種較為傳統的零售業態,儘管百貨業整體有觸底回升的跡象,但行業整體仍面臨諸多挑戰。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轉型遇到瓶頸阻力

當前的零售環境,無論哪種業態,都有轉型、調整、改造的需求。百貨的自採自營和調改一直在不斷深化、提升。對於轉型,一直持續進行。

 

仍沒有轉型的,大多遇到了瓶頸,主要:一是體量所限,無法引入更多的體驗類服務類項目;二是改造困難, 特別是水電氣增容難以解決。這些企業更多需要在存量空間和品類組合上做文章。還有一些企業存在體制原因,不易做出改變。

 

(三)成本壓力繼續提升

除了零售行業普遍存在的租金和人工的持續上升外,百貨業的成本壓力還包括:門店調改的新增成本;進行藝術化美陳所需要的成本;進行IP等體驗營銷新增的成本;應用新技術帶來的成本上升,包括客流採集、數據分析、營銷引流工具的引入成本等。

 

(三)商品價格缺乏競爭力

百貨類商品的經營,傳統的經銷代理模式仍然佔有較大比例,中間環節過多和層層加價,導致在終端渠道上商品價值偏高,與電商平台相比,明顯缺乏競爭力。業績較好的百貨企業,大多在引進差異化商品、擴大自採自營、實現線上線下同價等方面做文章。

 

(四)核心能力提升仍需時日

當前大陸百貨業最核心的商品自營能力的建立,既需要主觀的努力嘗試,如資金投入、買手隊伍的培養、激勵與試錯機制的建立,也需要客觀環境的支持,如供應鏈的成熟、社會誠信機制的完善等,都需要較長時間實現。

 

五、跋

 

從大陸百貨業發展的負面影響看,對百貨最大兩次影響,一是限制三公消費,二是電商分流,前者的影響已大致消化完成,後者也過了峰值,其它影響因素都是其次的、微弱的,所謂“利空出盡”。

 

大陸的消費市場,從大趨勢看,處於不斷升級的過程。百貨業與時尚消費、品質消費、體驗消費有著天然的聯繫,且自身也在不斷的進行升級改造。

 

而且,大陸百貨店一直是一個城市的主要地標之一,是城市一張靚麗的名片,如北京王府井、上海第一百貨、杭州武林廣場皆處於商業街區的核心位置,位置優勢突出,是當地時尚消費的首選,有的經過藝術化的美化改造,還成為遊客和消費者的打卡地。可同時滿足家庭生活、休閒生活及社交生活的需求,可營造成一個有溫度的“第三生活空間”。

 

尤其政策方面,促進進口和關稅下調等,有利於百貨店的商品升級和價格下降、《電商法》限制了海外代購的無序發展,促進了高端商品消費的回流。

 

而大陸百貨業更多采用線上線下融合,並運用科技技術,不僅限於電商網站,也包括公眾號、小程序、社群營銷、APP等,使人、場、貨的聯接完美接軌。包括商品查詢與訂購、物流服務,也包括基礎的信息溝通、會員維護、積分或優惠券查詢與使用、儲值卡查詢等。多種手段,發揮不同的作用。

 

未來,在城市化加快、消費升級、拉動內需等外部利好推動下,在企業自身強化商品自營、廣泛應用數字化、增加體驗品類等內部改善提升中,展望今後幾年,大陸百貨業的發展,總體仍持續向好。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百貨商業協會、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