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變種病毒對金融市場的衝擊

新變種病毒對金融市場的衝擊

2home.co  楊惟婷

 

新型變種病毒株「B.1.1.529」(又名 omicron)來襲,它是自疫情爆發以來突變最多的變種病毒,傳染力更勝此前被喻為大魔王的Delta病毒,引爆市場恐慌情緒,為股市帶來猛烈的拋售潮,全球股市慘綠一片,道瓊盤中一度暴跌逾1000 點,終場收黑逾 900多點,創下2021年迄今最慘單日表現,標準普爾 500指數跌逾 2%,創1941年以來最糟感恩節翌日表現。資金竄逃債市避險,致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降至1.531%。

 

現在大家最關心的是,omicron將會對全世界及金融市場帶來那些影響?
我們還能不能回到以前的世界?

 

一、西方世界的防疫彈性疲乏?

 

新冠肺炎 (COVID-19)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以來,截至11/26 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指出,全球確診數已飆破2.60億例,死亡數突破518萬例。

 

最早在非洲波札那發現的新變種病毒「B.1.1.529」已在當地、南非、以色列、香港和比利時相繼傳出病例,世界衛生組織11/26 日緊急召開會議,顧問小組建議將「B.1.1.529」列為「值得關注」,並將變種病毒株命名為「omicron」。
隨後,美國宣布對南非等 8國實施旅行限制。

 

■十二月封城?

 

輝瑞執行長11/26 日證實,開發一種對抗新變種Omicron的新疫苗可能需要三個多月的時間。

 

所以此次新變種病毒如果造成染疫人數大爆發,是否會導致各國政府重啟嚴格的防疫措施,甚至封城,引爆市場恐慌情緒?此對期盼復甦的實體經濟,是否又會再補一刀?

 

事實上,以西式民主的慵懶程度,以及對防疫彈性疲乏程度來看,再次宣布封城可能性極低,應沒有政客有此情操,願賭上自己的政治生命?

 

■貨幣政策「抗通膨」的進退失據

 

歐美日貨幣寬鬆政策已屆「亢龍有悔」的境界!

 

目前美國QE已決定自11月已逐步退潮,而能源危機催化的通膨尚未緩和,

Fed主要通膨指標的個人消費支出指數 (PCE) 10月年增率仍持續創下30年來新高。

因此,預期 Fed 只能延緩2022年升息步伐,而無法扭轉QE逐步退潮事實。

 

■財政政策「大基建」的阮囊羞澀

 

一個靠印鈔度日的國家,可以有多少底氣?新冠疫情以來,美國Fed已印鈔近10兆美元,相當德國、法國、義大利三國 GDP總和!

 

拜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說服美國國會再通過1兆美元兩黨基建法案,而1.75兆美元「重建美好」法案仍在聲聲催!

 

美國財長葉倫11/16 日也向國會議員表示,預料在財政部非常規措施的支持下,美國將在 12 /15 日達到舉債上限,在12 /15日之後財政部可能沒有足夠的剩餘資源維持聯邦政府運作。值此之時,國會必須決定提高還是凍結舉債上限?雖然玩弄全球投資人後,美國仍會再次提高舉債上限。但美國財政阮囊羞澀的窘境,仍是不爭的事實!

 

尤其在籌措「大基建」的財源方面,已惹毛了馬斯克等富豪們,再逼他們,他們可能會集體移民火星了。亦即,歐美日財政剌激政策也已屆「亢龍有悔」的境界!

 

二、大陸「清零」政策,力保全球供應鏈淨土

 

綜觀大陸近一年來,習大大左勾拳打「阿里」、右勾拳打「騰訊」、左踩「滴滴」、右踢「小燕子」、獅吼「許家印」、順便拉閘「限電」,讓全球供應鏈黑了!這一連串動作嚇得華爾街、木頭姐跳船逃生,步步驚心,習大大的底氣,連四爺都拜服了!

 

相對西方的抗疫任性,大陸在習大大的底氣下,防疫上的「清零」政策不容妥協,此舉反而確保全球供應鏈上留下一片淨土。

 

若此次新變種病毒omicron鬧得愈大,全球游資將湧入大陸市場,尋找避風港。亦即,大陸「先安內、再攘外」政策也已屆「見龍在田」的境界!

或許此波新變種病毒來亂之下,是前進大陸市場的另一次機會,可留意築出底型的大陸ETF。

 

三、疫情再起,對全球金融市場的衝擊

 

新冠新變種病毒omicron令全球聞之色變,11/26 日美股恐慌指數飆漲逾50%,WTI原油期貨價格自9月底%來首次跌破70美元,比特幣也陷入熊市,避險資金奔向日圓、美債等避險資產。

 

新變種病毒Omicron引發投資人焦慮,風險資產遭拋售,11/26 日避險資金逃竄至債市,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滑至1.47%,因殖利率與價格走勢相反,導致美國10年期公債出現2020年3月疫情爆發至今的最大單日漲幅。
而金融市場對全球央行升息押注也產生改變,如今預測美國Fed啟動疫後首次升息的時間點延至2021年9月。

 

黃金一向是避險或通膨對沖工具,所以近期在通膨數據公布後,黃金價格已大幅上升。11/26日,投資人被迫採取避險措施,黃金在避險買盤撐托下,價格也再次走高。展望未來,在高通膨持續及新變種病毒omicron的風險交互作用下,這同時可支撐黃金的投資需求,並推升黃金價格朝2020年創下的紀錄高點2000美元/盎斯挺進。

 

  • 疫情再起的選股策略

 

前幾天對通膨的擔心,在突然出現新變種病毒來亂之下,市場短期情緒已經轉為對經濟成長放緩的憂慮。

 

目前,科學家尚不確定新變種病毒其致命性以及傳播力程度。

因此,人云亦云下,短線資金逃竄路徑,由債市、日圓、黃金向防疫必需品、電商竄逃。受驚嚇的投資者,通常先本能地將資金投入黃金、美國公債和其他被視為避險工具的資產,例如日圓。

 

鑒於目前全球股市大多處於歷史高點,因此,全球股市技術性回落似乎是合乎邏輯。近期受QE過度剌激的過熱經濟,正可提供「冷水三抖」的中期緩衝。

 

現階段立馬斷定潛在的經濟後果還為時過早,現在的關鍵反而是要弄清楚目前的疫苗對變種病毒是否仍然有效?而新變種病毒的不確定性將會如何影響各國央行QE退場的進程?

 

鑑於全球已歷經二年病毒侵襲,人類對於這種病毒已經有一定抵抗能力,即預計新變種殺傷力將逐步降低,這不是未知的恐懼,故恐慌將不會持續太久。

 

目前,市場可能會預期聯準會 (Fed) 縮減購債的步伐放緩,升息幅度縮小。
因此,只要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出現回升,代表避險需求消褪,股市即已經渡過這次震撼考驗,因為目前過剩資金已漫溢到元宇宙、仍無處發洩,除非Fed提前升息,否則當市場參與者恐慌過去,仍會找個理由逢低買入。

 

因此,建議投資人勿過度恐慌,雖然大盤指數暫時拉回整理,但好股票絕對不會寂寞,只要以個股的財報基本面來做依據,即可抓住超跌後的超額利潤。

 

■高本益比科技股將是殺戮戰場?

 

由於美國Fed超寬鬆貨幣政策已經持續一段時間,而本夢比推升車電、第三類半導體、元宇宙等概念股飆升到虛無飄渺的天際,依歷史經驗顯示,從聯準會宣佈縮減QE到實施,這個階段高本益比科技股修正壓力最大,何況此時新變種病毒又來亂。

 

2021年2月以來,尖牙股指數預估本益比自37倍不斷下滑,目前尖牙股指數預估本益比約為27倍。尖牙股指數由10家大型科技公司所組成,包含特斯拉、Nvidia、蘋果、Google、臉書、Netflix、亞馬遜、推特,以及中概股阿里巴巴與百度。

 

未來,高本益比科技股只能看特斯拉、輝達、META能圈出多大的夢想?而投資人是否依然買單?

 

■負油價將重現?

 

Omicron病毒株來勢洶洶,擔心新變種病毒可能引起封鎖以及對商業和消費者活動的限制,而打擊燃料需求。11/26 日美國1月交割的 WTI原油期貨價格大跌10.24美元或13.1%,收每桶68.15美元,為最近月契約自2020年 4 /20 日以來最大單日下跌金額。也摔至11週低點,摜破70美元關卡。

 

其實,新新變種病毒是否會侵蝕石油需求仍未知?但OPEC +掌握原油供給是已知。亦即原油未來走勢仍取決於OPEC + 下次開會時,是否做出放緩增產計畫的決定?新變種病毒來亂,只是給OPEC +上天掉下來的禮物!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2020年的負油價是千年一遇,將不再重現江湖!

投資人應把對於新病毒株的恐懼置於現實之上。儘管我們該嚴肅以待,但油價樓地板應該在 72美元區域。

 

亦即,市場過度恐慌中,「人棄我取」才有超額利潤。

選股可留意元大S&P石油(00642U) 11元支撐及台聚(1304)30元支撐,OPEC + 取消增產,後市仍可期待。

 

■塞港依舊,供應鏈瓶頸問題難以化解?

 

由於目前美國塞港的狀況,短期沒有立即解決的方法。而Omicron有可能延誤供應鏈恢復正常的進度,使供應鏈瓶頸問題更難以化解,此將讓航運運價居高不下。

 

以長榮 (2603-TW) 為例, 11/5日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稅後純益801億元,年增 879%,等於平均每日賺進8.7億元,每股純益15.15元,一舉賺贏上半年、創新高,超乎市場預期;另總計,貨櫃三雄Q3合計大賺 1665億元。

 

若到2022年全球塞港狀況持續,在塞港各種附加費持續墊高下,使運價仍處歷史高檔。因此,但貨櫃三雄下半年稅前獲利數字預估仍有望較上半年翻倍,估挑戰4,000億元大關。因此,逢大盤殺低,航運類股將是最佳防禦類股。

 

五、跋尾—西方不亮,東方亮?

 

■只有美國聯準會更激進時,投資人可能才會怕

 

目前,美股仍在歷史高點附近徘徊。不過,市場仍在憧憬宇宙,即便左有通膨、右有病毒,投資人卻似乎不以為然。但請記得,多頭總在充滿希望中毀滅!在此期間,高本益比科技股即使跌深反彈,都有可能是十年內最佳賣點。

 

■永遠不要相信政客

 

政客只是一群驢在演戲,說穿了,只是為了愚弄選民,2022年是美國期中選舉年,若民主黨選輸,將立馬使拜登立刻跛腳,而川普可能又將復出了,這是大家都不樂見的事。因此,金融市場會配合拜登演幾場戲給選民看!

 

另外,美國當前最大民怨是高漲的物價,10月CPI 仍創31年來最大漲幅,美國Fed打通膨已成選戰主軸。

 

美國難以控制的通膨其實是因果循環,拜登政府上台兩年就直升機撒錢9兆美元,雖然刺激消費需求,但也同時拉動通膨。加上供應鏈惡化,因為缺少足夠的工人及交通運輸工具,導致供應不足,當然拉升物價。

 

由於拜登迫在眉睫,在明年期中選舉前必須控管通膨。拜登若調降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戰的對中懲罰性關稅,這不但會激勵美國股市的信心,並且減輕美國民眾的消費支出壓力。如此,自中美貿易戰以來,築底三年的大陸股市,已漸壓抑不住。所以在大陸「清零」政策,力保全球供應鏈淨土下,在調降中美關稅後,中美貿易量勢必增加。此不止大陸股市受惠,全球航運業同樣享有免死金牌,想像天空仍遼闊。這波疫情,或許是上天掉下來的禮物!

 

2021年即將封關做帳,18,034 點高點已無力強渡!或是,先蹲後跳是多頭較好的選擇!

其實2021年台灣因轉單效應及晶片狂缺的漲價效應,台灣經濟成長耀眼,台股上市櫃公司獲利大幅成長,在高殖率支撐下,2022年將有利除息行情。

 

另外,外資連續2年累計賣超台股上兆元持股,若一旦中美關係能改善,兩岸風險獲得控制,即便全球股市有一波修正,外資卻可能有認錯回補台股機會,值得進一步留意。

 

發佈回覆給「DATA CAMBODIA」的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