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A股市場展望

2024年中國A股市場展望

2home.co楊惟婷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一、財富縮水的源頭止血了嗎?

 

2020年夏季,中國人民銀行對房地産企業提出財務「三道紅線」,加強監管並限制融資規模。隨著恒大、碧桂園接連爆雷、陷入經營困境,乃延伸到其他房地產開發商也面臨同樣的踩雷。

 

由於20多年來的房市多頭,吸引國人70%的財富胃納在房地產領域,相對地,當房市價格下降的預期變得牢不可破時,就會使名目財富縮水,進一步削弱民間消費和投資需求,甚至使經濟陷入難以擺脫困境的下行漩渦。

 

■李嘉誠回歸內地,樓市要觸底反彈了嗎?

 

李嘉誠,這位香港首富、地產大亨,一直以來備受關注。近期,他的一舉一動似乎暗示著他的投資重心正在向內地轉移。

 

長實集團,李嘉誠旗下的房地產企業,近期頻頻出現在大眾視線中。據報導,長實集團已斥資超過百億元,抄底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這一舉動引發了市場熱議,難道李嘉誠真的要回歸內地了?

 

從長遠發展來看,房地產市場的走向是受到宏觀經濟、政策調控、市場供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李嘉誠回歸內地雖然可能會為房地產市場帶來一些積極影響,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內地樓市立馬將觸底反彈。但從市場供求關係來看,李嘉誠的回歸仍會帶來一些內地房地產投資熱潮,因為他是「李超人」!

 

■外資「危機入市」正在抄底中國房地產!

 

從恆大到碧桂園等大建商面臨週轉困難,整個內地房地產業即處於至暗時刻。

這一輪建商壓低變現,血流成河,嗅到其中有利可圖的華爾街之狼們,正聞風而動。

 

依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近兩年來貝萊德、高盛等外資正瞄準中國建商的股票、債券,蠶食鯨吞。

 

據財經媒體《鹽財經》報導,外資、港資在中國房市動作頻頻,無論在存量資產市場,還是在土拍市場,皆可發現他們的蹤影。

儘管不少地區的資產價格已出現出底部特徵,但這些外資也並非「照單全收」,自2022年下半年起,「外資抄底中國房市」聲音陸續出現,但值得注意的是,從收購角度來看,外資真正青眼相待的,並非很多人認為的住宅項目。

 

依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陳霄分析,在土地市場上,外資傾向於在一、二線城市的熱點拿地,看重資產保值、增值的特性;在股票債券方面,外資傾向於低價買進出險建商的債券股票,進行短線操作;在物業收購方面,外資更青睞商辦、物流及產業園,這類標地具長期持有、收益穩定的特性。

 

依同策諮詢研究部的數據顯示,外資、港資自2021年起收購的項目中,超過三分之一涉及物流倉儲地產。例如,在富力地產出現償債壓力之際,黑石集團買下富力旗下廣州國際機場綜合物流園 70%股權,這些外資看重的是長線佈局,主要鎖定租金收益就可以回本的標的。

 

二、跌深是A股市場最大的利多

 

A股市場已跌近十年底部區,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跌深是A股市場最大的利多,只待利空測底!

 

■九大機構評估中國A股市場後市

 

近期「國家隊」國新投資宣佈增持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後,展望後市,九大機構法人也提出對A股市場的投資看法:

 

1、德意志銀行

 

德意志銀行近期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投資人無需過度擔憂中國股票市場,該機構認為投資人對中國股票的投資策略應為「逢低佈局」。

 

德意志銀行指出,市場上關於中國是否正在經歷「資產負債表衰退」的討論很多,但「資產負債表衰退」意味著經濟體中存在過多信貸,需要長期去槓桿化,同時經濟成長將陷入停滯。

 

不過,德意志銀行說,中國已建立全球領先的資本市場投資體系,而中國經濟的成長率仍遠高於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且未來還有進一步增長的空間。即使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也能為投資人帶來收益。

因此,投資人可在估值低點佈局中國股票,不失為投資良機。

 

2、高盛

 

高盛在 2024年策略展望中,持續看好 A股,維持 A股的「加碼」評級,並預期未來 12個月內,滬深300指數有望達到 4,200點的目標價位。

 

高盛看好A股的理由,主要考慮:

中央財政的發力,加上寬鬆貨幣政策的保駕護航,奠定了中國經濟穩健成長的基礎。

此外,海外資金環境改善,使得 A股市場在 2024年將迎來利潤成長、估值提振的雙重加持,A股市場將會顯現比較大的吸引力。

 

3、富達國際

 

隨著政策制定者採取更堅定的行動重振經濟,為市場否極泰來鋪平了道路。

 

4、中信證券

 

預估市場對經濟、外部環境以及增量資金的信心,有望在 12月看到轉捩點,風險偏好恢復,會帶動投資人向低點超跌成長及部分新興產業主題調倉。

 

中信證券建議投資人佈局前期跌幅較大的科技和醫藥族群,科技類股包括 AI 產業(國產算力、AI晶片設計、應用等),智慧駕駛(華為鏈、國產整車等),終端消費轉暖(安卓鏈復甦、數據要素、運營商),機器人和衛星網路等;醫藥族群重點關注創新藥出海品種(藥品、器械等)。

 

5、海通證券

 

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已在修復趨勢中,後續重要會議政策落實,有望緩解市場擔憂,被低估的大金融有望迎來修復行情。

此外,隨著基本面逐漸反轉,被低估低配的醫藥性價比逐漸凸顯。

 

6、中銀證券

 

人民幣匯率回穩,人民幣資產估值修復在情理之中,金融外部均衡緩解,國內流動性寬鬆空間打開,將帶動經濟復甦。

 

在經濟週期和金融週期共振下,A 股易漲難跌,特別是在經濟溫和復甦的第二庫存週期,主導產業風格和結構是超額收益的來源。

 

配置方面看好三大方向:一是 AI 供應鏈,二是券商,三是受益第二庫存週期上行、景氣向好的中游高階製造,如週期成長電子(消費電子)、汽車(智慧駕駛供應鏈)、機器人供應鏈。

 

7、華夏基金

 

從流動性、基本面、估值等方面看,釋放的利多因素都為跨年行情帶來了正向催化。

建議現階段以反轉策略思路佈局,重點關注基本面底部回穩和股價超跌:基本面優秀、週期上行信號不斷確認,且前期超跌的電子,可能會成為凝聚力較強的類股。

 

8、國壽安保基金

 

權益市場受前期利多驅動完成超跌修復,但近期利好集中於分母端,這可能在中期內壓制 A股向上彈性,進一步「穩增長」政策預期可能是下一階段核心定價邏輯。

 

從國內看,政策預期升溫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場信心。

從海外看,美國Fed官員未來有可能進一步緊縮貨幣政策。

從配置上看,企業盈利復甦力道較弱,加上剩餘流動性仍處高點,成長股可能存在超額收益,但投資人也需要關注經濟預期改善下對核心資產的催化。

 

9、信達澳亞基金

 

年末將至,從醫藥各個細分領域的基本面看,總體上看,大部分公司具有穩健增長潛力,且整體估值處於較低區間,有望迎來結構性估值修復。

 

參考歷史估值,當前生物醫藥類股處於估值底部,長線來看,具有很強投資價值。建議投資人關注消費復甦、創新升級、國企改革等主線,重點關注長期有望跑贏行業平均水準的成長性細分領域。

 

■中東土豪狂買A股!

 

在A股向下修正中,以石油發家的中東土豪,近年來透過投資等方式,加速配置中國資產,希望能找到石油財富以外的替代品。

 

據《上海證券報》統計,第 3季企業財報公佈完畢,中東國家主權財富基金阿布達比投資局入股 25家 A股公司,持股市值約人民幣(下同)95.67 億元,主要投資涵蓋有色金屬、醫藥、汽車、新能源等領域,第一大重倉股為紫金礦業;科威特投資局入股 28家 A股公司,持股市值約 48.31億元。

 

阿布達比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大酋長國,當地政府把以石油收入為主的財政盈餘,提供給阿布達比投資局投資,以創造長期價值。目前阿布達比投資局的管理資產規模約 6.9兆元,是全球第四大主權財富基金。

 

科威特投資局是全球第五大主權財富基金,目前管理資產規模約 5.86兆元。

而科威特投資局入股多家 A股公司,持股比率相對較分散,且標的以市值百億以下為主,青睞醫藥生物行業。科威特投資局的前四大重倉股,分別是恆立液壓 (601100-CN) 、晨光股份 (603899-CN) 、安琪酵母 (600298-CN) 、中穀物流 (603565-CN) 。

 

中國A股市場,做為世界兩大強權之一的經濟櫥窗,中國「國家隊」丟不起這個臉,又不是男足,大不了人行多印鈔吧!

而相對外資,逢低對G2平衡佈局,才是可長、可久的理性決策!

 

三、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人民幣升值

 

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及金融戰中,擁有「美元霸權」、及世界最大內需市場利器的美國,逼迫供應鏈撤出中國,造成中國龐大失業潮。

 

加上美國Fed暴力升息,擴大中美利息。人行乃順勢放手人民幣趨貶,減輕出口產業壓力,當然,也形成資本外流、A股賣壓不斷!

 

此期間,人行透過寬鬆貨幣政策穩房市、激活內需市場,近期,經濟數據逐漸向好,人民幣走勢也逐漸走穩。

 

目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人民幣升值。

近期人民幣兌美元探底回升,從 11月份開始,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即接連收復「7.3」、「7.2」關口。

 

據東吳證券發佈研報指出,展望 2024年,他們預計人民幣匯率全年看是溫和升值。兌美元可能階段性升破 7,但若出現「政策底」訴求比較強的情況,可能出現上半年大幅升破 7,下半年轉向大幅貶值的情形。

 

其報告指出,人民幣「政策底」的屬性上升,2023年 9月中旬至 11月中旬,人民銀行將中間價固定在 7.18左右,幫助人民幣匯率守住 7.32的底線,背後重要的原因是中美競爭,導致匯率既要美元錨,也要「政策底」。

 

從匯率本身來講,東吳證券表示,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節奏可能是:在美國Fed降息預期下,上半年偏升值。

但其中,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中國經濟在面臨轉型,上半年由於匯率大幅升值,經濟恢復的動能可能被明顯弱化,導致市場信心受損、下半年加大寬鬆的必要性上升,反而使得人民幣在下半年的貶值壓力上升。

 

總之,一旦人民幣啓動升值,亦即,中國A股市場恢復活力的信號彈。

由於美國經濟走緩、2024年Fed可能啓動降息,中美利息將收窄。亦即,人民幣啓動升值的時點愈來愈近了!

 

資本主義的逐利性是深深刻在骨子裡,更有著弱肉強食的殘酷一面,就像荒野中的惡狼們,看到軟弱的麋鹿,便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分而食之。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跌深是A股市場最大的利多,只要有利可圖,外資將噬血回歸!尤其,人民幣啓動升值,將驅使外資回流,將助力A股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四、金融戰爭中,經濟「疲軟情緒」總被對手誇大!

 

■OPEC月報:疲軟情緒被誇大了

 

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在11/13 日上調對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成長預期上調至每日246 萬桶,同時也把2024年石油需求預期維持每日增加225萬桶、在相對較高的預測。OPEC認為,經濟「疲軟情緒」被誇大了。

 

OPEC認為,中美兩國經濟成長強於預期,是石油市場更加樂觀的主要原因。OPEC把2023年美國經濟成長預期從 2%上調至2.3%、2024年經濟成長預期從 0.7%上調至0.9%。而中國的需求健康,原油進口量比9月份每日高出24萬桶。

 

最新月報顯示,儘管 OPEC承諾減產,但受到伊朗、安哥拉和奈及利亞產量增加的推動,該組織在 10月份的石油產量仍有所上升。

根據數據,OPEC 自身的供應量在 10月增加至每日 2,790萬桶,比 9月的產量每日高出 8萬桶,而 9月的日產量從先前的 2,775萬桶上調至 2,782萬桶。不過OPEC也說,倘若 10月份的產量持續到 12月,則第四季的單季缺口將達到 300萬桶。

 

■京東折扣促銷策略奏效,Q3營收、獲利超預期

 

儘管多年新冠肺炎限制措施摧毀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第二大電商京東正在努力恢復成長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受房地產市場崩潰和年輕人失業率上升而削減開支之際,中國的內需消費已經放緩。此時,京東已經開始打「價格戰」,以從阿裡巴巴集團 (BABA-US) 和拼多多 (PDD-US) 等競爭對手手中奪取市占。也避開字節跳動 (ByteDance) 和快手科技 (1024-HK) 等其他新興運營商追趕。

 

京東11/15日公佈 2023會計年度第三季財報,儘管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但大量促銷活動策略奏效,營收年增 1.7%至2,477.07億元人民幣;獲利方面,歸屬普通股股東淨利為 79億元人民幣,年增 32%;經調整後每股獲利為 6.7元,高於2022年同期的每股 6.27元。

 

■騰訊廣告、遊戲營收回春,Q3業績報喜

 

在多年中國政府監管和經濟動盪之後,中國科技巨擘騰訊 (0700-HK) 11/15日公佈 2023會計年度第三季財報,受惠廣告與遊戲業務回春,該季獲利打敗預期。這一跡象也表明,儘管中國經濟低迷,但中國消費者正轉向社群媒體和遊戲領域。

 

通常與經濟情勢密切相關的線上廣告是騰訊在第三季成長最快的部門,Q3營收年增兩成,這暗示微信視訊帳號的用戶參與度不斷提高,Q3總觀看量攀升50%。這成長動力對騰訊來說是個好消息,因騰訊多年來一直試圖阻止抖音 (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進攻網路媒體領域。

 

根據財報,騰訊第三季 (截至 9/30) 營收年增10%至1,546億元人民幣,按季來看營收成長 4%。尤其騰訊遊戲業務營收回暖、社群媒體收入穩定,第三季網路廣告業務營收年增 20%至 257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營收年增 16%至 520 億元人民幣。

 

獲利方面,騰訊上季營益季增20%,優於分析師預期的434億元人民幣;淨利年減 9% 至 362億元,季增38%,同樣優於市場預期的 323.8億元人民幣。

主因是結構上向高毛利收入來源 (小遊戲平臺服務費、視訊廣告和帶貨技術服務費等新服務) 靠攏,以及從低毛利率收入來源 (特別是音樂與遊戲直播) 轉出。

 

■拼多多Q3營收增近一倍

 

中國電商拼多多11/28 日也公佈 2023會計年度第三季財報,由於其熱門購物應用程式軟體 Temu加大折扣和行銷力道,從競爭對手 Shein和亞馬遜 (AMZN-US) 手中搶走客戶,該季營收成長近一倍,打敗華爾街分析師預期,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財報,拼多多第三季 (截至 9/30) 營收年增 94%至688.4億元人民幣,再創歷史新高,遠超華爾街分析師預期。

 

拼多多第三季歸屬母公司淨利年增 47%至 155.37億元人民幣,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129.74 億元人民幣;經調整後每股獲利報 11.61 元人民幣,高於分析師預期的 8.81 元人民幣。

 

在中國方面,拼多多正在與兩大市場領導者阿裡巴巴 (BABA-US) 和京東 (JD-US) 展開競爭。拼多多正在透過業務擴大帶來規模經濟和運營效率的成本節約,抵消銷售和行銷費用上漲對營收的拖累,績效較阿裡巴巴和京東突出。

 

■消費力逐步復甦,大陸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200億件,再創新高!

 

「小包裹」映射「大經濟」。快遞業務量的多寡,一定程度可反映消費復甦的力度。大陸2023年第1000億件快遞10月23日上午7時39分產生,比2022年達到千億件提前39天,彰顯大陸經濟持續向好的強勁動力。

 

尤其,在供給側,通過「快遞進村」工程的實施,快遞企業在農村地區加大投入、完善網路,消費品下鄉進村、農產品出村進城的管道更加暢通。同時,快遞行業還在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支援「跨境電商」、進行海外倉佈局。

 

大陸《人民日報》12/5日報導,隨著一件由順豐速運承運的訂購鮮花12/4日18時26分從雲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大陸國家郵政局快遞大數據平臺即時監測數據顯示,2023年大陸第1200億件快件正式產生,至此大陸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200億件大關,再創歷史新高。

此次創紀錄凸顯出大陸快遞市場不斷提升,也展示出中國消費市場持續向好態勢,為穩中向好中國經濟寫下生動註腳。

 

■滴滴第3季營收514億人民幣,也創歷史新高

 

2023年以來,滴滴已連續 3季實現營收同比大幅成長。第 1季和第 2季滴滴營收分別同比成長 19.1% 和 52.6%。

 

滴滴11/13日發布 2023年第3季業績。實現總收入 514億元人民幣 (下周),同比成長 25%,創歷史新高。其中中國出行收入466億元,同比增加27%;國際業務收入20億元,同比增加28%。

 

■華為10月手機銷量猛增83% ,帶動中國智慧手機銷量增11%

 

在遭到美國強力封殺下,華為在8月底無預警發售新5G智慧型手機Mate 60 Pro ,橫空出世、殺出血路,在全球半導體高科技界引發高度關注。

 

Mate 60 Pro手機從配載的高科技7奈米晶片,到成為首款能與高軌衛星通訊的手機,是華為能夠突圍美國一系列制裁的最佳證明,更象徵著中國半導體「創新自主」的未來指日可待。此為當下不安的中國經濟,注射了一劑愛國主義的強心針。

 

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原本中國大陸智慧手機市場銷量已連幾季下滑,6月當季就年減3%。而Counterpoint的最新報告顯示,華為強勁的銷售成長,推動中國大陸10月智慧手機總出貨量大增11%,激勵中國大陸手機市場日漸復甦。

但是,可預期的是,美國將對中國半導體祭出更強烈的制裁,並擴大審查與中國半導體及有關產業鏈。

 

■大陸汽車出口將達500萬輛,躍居世界首位

 

2023年以來,第一季大陸汽車出口量已超過日本,躍居世界首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消費國、出口國。

 

據中國乘聯會發佈的11月乘用車市場銷售情況指出,初步統計乘用車11月市場零售206.2萬輛,同比增長25%,環比增長1%;2023年以來累計零售1932.8萬輛,同比增長5%。

 

再據中國乘聯會指出,新能源車出口暴增帶動中國汽車出口快速成長,尤其是出口數量和平均價格皆有強勢表現,2023年總出口量將達500萬輛,將超越德、日穩居冠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平均單價4年來強勢增長近5成,主要受惠於電動車智慧化的優勢。

 

中國海關資料也顯示,2023年1-10月中國汽車出口424萬輛,出口增速58%,全年正常情況下應該可以突破500萬輛。從數量上,中國汽車出口將超越業傳統汽車強國的日本、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

 

此外,除了出口數量全球第一之外,中國出口的單車價格也大幅提升,從2018年的8.5萬元人民幣增長到2022年的12.2萬元人民幣,目前更上升至14.3萬元人民幣,出口地區也逐漸擴展到歐洲和北美等發達地區市場。

 

中國製造業產業升級,尤其汽車製造領域關鍵零組件、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品自主品牌市場佔有率明顯提高。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成為當前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上半年產量大幅增長35%,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增至2.6倍,占整體汽車出口的25%,出口產品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趨勢更加凸出,顯示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出口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進出口創匯能力更強。

 

■中國11月財新服務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升至51.5

 

依《財新網》在12/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財新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為51.5,較 10月回升 1.1個百分點,為近三個月來最高。

而11月財新製造業PMI邊攀升 1.2個百分點至 50.7,景氣也重回擴張區間。

 

兩大行業 PMI同時反彈,帶動當月綜合PMI 從 10月的 50升至 51.6,寫下近三個月來新高,顯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改善,「穩增長」政策持續顯效。

 

■大陸11月出口2919億美元 年增0.5%「由黑翻紅」

 

據大陸海關總署12/7日發布最新統計,按美元計價,11月進出口總額為5154.7億美元,與2022年同期持平。

但單月出口為2919.3億美元、年增0.5%,終止「連6黑」趨勢。

同時前11個月出口累計3兆773億美元、年減5.2%,也較前10月收窄0.4個百分點。

 

這些經濟數據指出,在出口經歷嚴重滑坡後,有跡象顯示大陸的工業產出可能已經穩定下來。

 

在對接國際貿易面向,大陸國務院7日印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準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聚焦7方面、提出80條措施,要在上海自貿區率先打造國家制度型開放示範區。

 

具體包含多個重點,第一是加快服務貿易擴大開放,推動金融、電信等重點領域高水準開放,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服務業制度型開放。第二是提升貨物貿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水準,試點實施簡化境內檢疫程序等,第三則要率先實施高標準數位貿易規則。

 

五、讓利空測試底部吧!

 

近年,美系資金一直在撤出A股。

當它想抄底A股,最有可能伎倆為何?

 

■穆迪下調中國信用評級展望至「負面」,但A股初步呈現利空不跌

 

穆迪12/5日宣佈,將中國前景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同時保留中國主權債券的長期評級為 A1。

穆迪表示,中國利用財政刺激措施支持地方政府及其不斷惡化的房地產低迷,正在為國家經濟帶來風險。

 

這家評級公司曾經在 2017年將中國的債務評級從 Aa3下調至 A1,並同時將評級展望由負面調整為穩定。

而標普全球評級和惠譽今年分別確認中國長期債務評級為 A+,展望穩定。

 

在中國房地產對經濟威脅加大之際,中國將增加借貸作為提振經濟的主要措施。北京2023年的債券發行量有望創下歷史新高。在全國人大常委會 10月底批准第四季增發 1兆元人民幣國債,赤字率料從 3% 提高到 3.8% 左右。

 

但中國財政部表示,「2023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在全球經濟復甦勢頭不穩、動能減弱的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高品質發展穩步推進,尤其是三季度以來,積極變化進一步增多,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經濟增長新動能持續發揮積極作用。」

 

財政部預計第四季中國經濟將保持回升向好態勢,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國際貨幣基金 (IMF) 預計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 30%。

 

■1110家境外機構投資大陸債券市場,連9月淨買入4.4兆

 

事實上,境外機構已連續9個月淨買入中國大陸債券。

近期,境外機構淨買入與增持大陸債券,呈現逐月明顯增加趨勢。

2023年以來累計淨買入量近1兆元(人民幣,下同),10月外資淨買入量已超過2000億元;第三季以來,境外機構持債量保持快速增長,其中10月增持近400億元,初估11月增持量有望達到2500億元。

 

尤其,2023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在第三季以來,一系列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經濟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回升向好的態勢更趨明顯,相應的,人民幣債券的投資價值與避險屬性更加凸顯,中國債券市場展現出較強的投資吸引力。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底,共有1110家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投資,自2017年以來平均每年新增入市約100家。

 

這些已入市的境外機構覆蓋了7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新加坡、澳洲等主要已開發國家。境外機構持有中國債券總量3.3兆元人民幣,較2017年底增長了近200%。

其中,境外主權類機構等中長期投資者長期看好中國債券市場,持債量占比達七成;全球前百大資產管理機構中,已有約90家進入中國債券市場投資。

 

2019年以來,中國債券先後被納入彭博巴克萊、摩根大通、富時羅素三大國際債券指數,為中國債市引入了數千億美元的跟蹤指數資金。

目前,中國債券在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政府債券指數(GBI-EM)已達到國別最大權重,在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BBGA)、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中的權重均超過納入時的預計權重,充分反映了全球投資者對於中國經濟長期向好、金融市場持續擴大開放以及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信心。

 

六、跋尾—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挺老實的!

 

■巴隆週刊:大陸股市「痛感」最強時刻,可能已經過去!

 

在大陸經濟面臨諸多挑戰之際,大陸政府不斷推出支持性政策來提振市場信心,從近期跡象顯示,這些措施逐漸發揮支撐力量,經濟走向「轉危為安」。

 

尤其,房地產市場疲軟是中國經濟面臨的一大挑戰,近期推出購買首套房貸款「認房不認貸」、及提供更多稅收優惠政策措施,將有望提振消費者信心。

 

《巴隆週刊》指出,雖然現在就提出「經濟復甦」的說法,可能為時尚早,但中國推出的支持性措施正在慢慢發揮作用,由中國經濟部分領域展現出的韌性顯示,中國股市「痛感」最強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了。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閃輝近日也表示,中國政府扶持房地產行業的漸進式措施,以及中國央行支持人民幣匯率的行動,都表明未來中國會推出更多刺激措施。

閃輝說:「中國釋出了一個明確信號,即決策官員希望看到房地產市場穩定下來,促進經濟成長,提振市場信心。我們認為,中國還會繼續推出更多措施,直到對政策效果感到滿意為止。」

 

■大陸「國家隊」出手救市!

 

市場信心原本不足,加上穆迪調整大陸國家信評展望至「負面」,重擊陸、港股表現。

 

大陸財政部12/6日發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境內投資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這是時隔20年針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進行修訂。亦即將就「社保基金」境內投資管理擬立新規,包括增加和調整投資範圍,股票類最大投資比例可達40%,同時下調管理費率、託管費率上限。這意味社保基金「國家隊」將加碼A股,表態支持A股市場。

 

在上證指數再度跌破3000點的關鍵時刻,大陸財政部此舉將吹響「國家隊」反攻之號角。

未來,社保基金投資股票類、股權類資產最大投資比例分別可達40%和30%。此新規定,將提高社保基金投資靈活度,有利於持續支持資本市場發展。

另一個重要變化在於投資範圍,此次明確社保基金直接投資範圍限於銀行存款、同業存單,符合條件的直接股權投資、產業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含創業投資基金)、優先股,有利於持續支援資本市場發展。

 

原本,剔除社保基金理事會持股,截至三季末,社保基金出現在634檔A股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合計持股市值 1,929.48 億元,創歷史新高。根據浙商證券統計,假設政策工具箱將社保權益配置比例提升 5%-10%,社保基金相應提升權益部位,則預期對市場帶來人民幣 0.16兆元~ 0.32兆元增量資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wp-copyrightpro.com